- 年份
- 2024(9309)
- 2023(13520)
- 2022(11282)
- 2021(10463)
- 2020(8587)
- 2019(19518)
- 2018(19623)
- 2017(37503)
- 2016(20526)
- 2015(23142)
- 2014(23518)
- 2013(22890)
- 2012(20549)
- 2011(18379)
- 2010(18241)
- 2009(16631)
- 2008(15991)
- 2007(13952)
- 2006(12269)
- 2005(10938)
- 学科
- 济(83531)
- 经济(83448)
- 管理(59775)
- 业(55037)
- 企(45987)
- 企业(45987)
- 方法(36711)
- 数学(31305)
- 数学方法(30909)
- 中国(22447)
- 农(21990)
- 地方(20085)
- 业经(19880)
- 学(19528)
- 财(19290)
- 理论(15083)
- 农业(14984)
- 和(13951)
- 制(13494)
- 环境(13400)
- 务(12958)
- 财务(12879)
- 财务管理(12859)
- 技术(12784)
- 贸(12600)
- 贸易(12591)
- 企业财务(12249)
- 易(12142)
- 银(11586)
- 银行(11547)
- 机构
- 大学(293712)
- 学院(290980)
- 管理(117163)
- 济(108572)
- 经济(105998)
- 理学(101797)
- 理学院(100655)
- 管理学(98704)
- 管理学院(98184)
- 研究(95607)
- 中国(69607)
- 京(63390)
- 科学(62084)
- 财(48295)
- 所(47517)
- 农(45336)
- 业大(44514)
- 研究所(43676)
- 中心(43468)
- 江(41585)
- 范(40401)
- 师范(39973)
- 北京(39903)
- 财经(39596)
- 经(35978)
- 农业(35559)
- 院(35285)
- 州(34785)
- 师范大学(32406)
- 经济学(31528)
- 基金
- 项目(205935)
- 科学(161675)
- 研究(150126)
- 基金(148569)
- 家(129728)
- 国家(128674)
- 科学基金(110800)
- 社会(92857)
- 社会科(87880)
- 社会科学(87858)
- 省(80667)
- 基金项目(79497)
- 自然(73022)
- 自然科(71304)
- 自然科学(71287)
- 自然科学基金(69985)
- 教育(68632)
- 划(68119)
- 编号(62200)
- 资助(60353)
- 成果(50229)
- 重点(46013)
- 部(44075)
- 发(43802)
- 课题(42335)
- 创(42212)
- 创新(39352)
- 科研(39209)
- 项目编号(38572)
- 大学(38175)
- 期刊
- 济(116856)
- 经济(116856)
- 研究(81931)
- 中国(52029)
- 学报(48164)
- 科学(43193)
- 管理(42550)
- 农(40966)
- 大学(35821)
- 财(35561)
- 教育(34043)
- 学学(33200)
- 农业(29074)
- 技术(26540)
- 融(21509)
- 金融(21509)
- 图书(20917)
- 业经(19653)
- 财经(18344)
- 经济研究(18150)
- 经(15492)
- 问题(15400)
- 理论(15231)
- 科技(15031)
- 情报(14789)
- 业(14554)
- 实践(14266)
- 践(14266)
- 书馆(13922)
- 图书馆(13922)
共检索到414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赤眉 胡宝清 覃开贤 严志强
本系统采用ArcGIS软件作为基本平台,以广西都安县为例,借助其中的空间叠加分析与地理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ArcObjects的专业型GIS——区域喀斯特石漠化信息系统(RKRDIS)。该系统是以喀斯特石漠化专业分析模型为核心,以空间数据为信息材料,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解决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数据分析、查询、显示和管理等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从“数据”提取“信息,”提供喀斯特石漠化的空间数据分析、动态监测、驱动诊断、预警分析、灾害评估和辅助决策等多方面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永慧
石漠化是与北方荒漠化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并列的中国三大土地退化问题之一。根据石漠化领域内的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石漠化空间格局及动态过程研究、石漠化发展演化的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与不足,提出构建基于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石漠化时序轨迹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石漠化过程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定量、定位追踪石漠化的发展演化过程,不仅可以查明石漠化的发生地点及程度,还可以分析其发生和演化机理。将石漠化格局、过程与成因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以从更长的时间段内,更加精确地研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全面系统地揭示石漠化演化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华 熊康宁 张浩 张乾柱
对收集到的124篇相关研究文献和专家建议的4本专著进行科学综述,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从时间序列看,文献数量上下波动不太稳定,表明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②文献主要发表在农业类、林业类、高校学报类期刊上,地质类、环境类、畜牧业类、社会类、经济类、水利工程类上发表文献篇数相对较少;③文献中以案例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研究区多分布在贵州、广西、重庆、云南;④从模式类型看,关注林草植被恢复模式、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的文献数量较多,研究水土保持模式、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建立生态保护区开发旅游模式的文献相应较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综述研究,从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尺度...
关键词:
石漠化 石漠化治理模式 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阳兵 白晓永 邱兴春 周国富 兰安军 周绪 熊康宁
基于黄平县2004年的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研究了黄平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低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山区旱地、石质旱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较大比例。轻度石漠化土地中以低覆盖度草坡和中密度草坡为主,中度石漠化土地以未利用地和低、中覆盖度草坡和石质旱地为主,强度石漠化土地以石质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灌木林地中中度石漠化最高可占4.17%,低覆盖度草地中轻度石漠化比例最高为62.09%,未利用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可达56.95%、强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43%,山...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地利用 相关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阳兵 姜丽 白晓永
喀斯特石漠化退化土地是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石漠化土地退化过程中存在社会经济反馈、动力反馈和生物原反馈等多层次反馈结构。由于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具有不同于其它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特征,因而将其归纳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的基岩差异性、退化恢复过程与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关性、退化土地成因的地域差异性、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异质性与尺度相关性、恢复过程的土壤—地形决定性、土壤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石漠化土地退化的本质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和丧失,是一种功能性荒漠化。对石漠化土地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有助于石...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土地 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0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的提高。首先从概念、成因及防治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石漠化研究中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片面,缺乏定量研究,标准不统一和缺乏景观水平上的研究。景观生态学有其特有的理论优势和方法体系,若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石漠化,可以解决目前石漠化研究中的某些相关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展望了喀斯特石漠化未来研究的4个方向,即景观格局变化、景观异质性及其分区、石漠化过程空间动态模拟和生物多样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籍锋 盛茂银
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因地制宜地推广,不仅可以实现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与区域扶贫开发,取得良好的石漠化治理效果,同时还可以优化我国粮油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木本食用油料产业是推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最为理想的生态产业。文章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简单概述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极具开发潜力的木本食用油料资源及其产业发展情况,指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喀斯特地区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建设的对策,以期为以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为主线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康秀琴 魏小丛 李颜斐 黄雅奇 吴安驰 温红芳 邓湘雯
以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演变规律,旨在为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该石漠化地区植物调查记录共39科68属77种,其中灌木植物有28科40属47种,草本植物14科28属30种,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中蔷薇科、壳斗科、菊科和禾本科等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2)在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是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随着石漠化等级程度下降呈现上升趋势,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现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3)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植物相似性有较大差异,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相似性分别为21.28%和33.33%,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样地灌木层和草本层单独植物分别为8.51%~34.84%和6.67%~26.67%,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在不同石漠化样地之间的相似性分别在6.38%~12.77%和3.33%~6.67%之间。说明3个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生活型的植物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在长期不加治理的情况下湘西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灌木化会更加严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晓燕
长顺县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属典型的传统农业县。该县的石漠化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已成为制约和束缚该县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长顺县结合县情实际,将石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加快了喀斯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德炉 朱守谦 黄宝龙
以大量典型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梯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石漠化的14个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4.53%和29.28%,是影响石漠化的内在主导因子。植被因子与石漠化的阶段和过程显著相关表征了石漠化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土壤环境因子表征了石漠化在空间上岩性的差异特征,是石漠化类型的表现指标。图6表2参9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内在因素 贵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宝清,王世杰,李玲,覃开贤
喀斯特石漠化问题是存在于喀斯特区的一种重要的地质-生态灾害。石漠化灾害的预警分析包括设计警标、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等;而石漠化灾害风险评估是在喀斯特石漠化预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结合易损性分析,进行期望损失评估,目的就在于评估和监测石漠化的演变状态与引起的不良环境效应。要构建一个具有操作意义的石漠化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模型库系统,首先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喀斯特石漠化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概念化模型,据此来辩识石漠化的发育度,诊断潜势度,预警危险度,核算易损度和评估危害度。本文在于揭示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其引起的石漠化灾害系统的成因机理与致灾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喀斯特生态安全预警和石漠化灾害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建立石漠化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预警和灾害防治评估与不同类型石漠化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海波 刘方 刘元生 何腾兵 苏英格
研究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和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阔叶林土壤有机总碳含量和腐殖酸碳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林、灌草丛和稀疏草丛,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喀斯特森林退化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减少、流失量增加;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有机总碳和腐殖酸碳含量存在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异:石坑>石沟>石缝>石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第1主要因子由植被类型决定,第2主要因子由小生境类型所决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玮 周运超 李进
本文通过对花江喀斯特地区花椒人工林演替过程中部分土壤碳转化酶的活性以及不同活力活性有机碳研究,得出在喀斯特地区花椒人工林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处于恶化的变化过程中。并且通过对花江地区常绿阔叶林、灌丛以及荒草地与碳有关的土壤酶的活性研究,证明在群落从高级向低级演替过程中,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恶化。
关键词:
有机碳 转化酶 喀斯特地区 花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传泽 熊康宁 喻阳华 张俞 杨晨
【目的】为科学治理喀斯特高原石漠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势种植物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黄栌(Cotinus coggygria)、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l)、银白杨(Populus alba)及核桃(Juglans regia,峡谷核桃和山地核桃)为材料,通过分析植物光合生理指标和环境因子监测值,研究其光能利用效率与环境响应规律。【结果】银白杨的光能利用率与生产力较高,分别为0.0159 mol/(m~2·s)与8.83μmol/(m~2·s);核桃在高原山地环境的光能利用率与生产力较高原峡谷更高,分别为0.0127 mol/(m~2·s)和7.18μmol/(m~2·s),达到该地乔木优势种平均水平。【结论】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植物的净同化速率和光能利用率整体高于高原峡谷植物,6种植物光合同化作用生产力均显著受控于空气温度,高原峡谷植物对土壤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响应更敏感,而高原山地植物对光合有效辐射响应最敏感。银白杨适宜作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生态修复的先锋林种,核桃相较高原峡谷地区更适宜作为石漠化治理的经济林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铭忠 胡宝清 廖赤眉 曹少英
本文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6个乡镇为例,运用回归统计原理和数学拟合方法建立胁迫阈值模型并求取胁迫阈值,然后通过胁迫阈值,选取1988、1999、2005三个时间段作为时间研究点,分别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对6个研究点进行石漠化程度演变的研究,揭示了石漠化程度演变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干预是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发生的主导因素,为喀斯特石漠化规划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