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5)
- 2023(12756)
- 2022(11273)
- 2021(10684)
- 2020(8791)
- 2019(20266)
- 2018(20229)
- 2017(38851)
- 2016(21270)
- 2015(24022)
- 2014(23987)
- 2013(23676)
- 2012(21881)
- 2011(19535)
- 2010(19419)
- 2009(17730)
- 2008(17127)
- 2007(14949)
- 2006(13000)
- 2005(11165)
- 学科
- 济(86449)
- 经济(86358)
- 管理(60810)
- 业(54869)
- 企(45474)
- 企业(45474)
- 方法(38945)
- 数学(33576)
- 数学方法(33119)
- 农(22689)
- 地方(22511)
- 中国(21417)
- 学(19388)
- 财(19318)
- 业经(18692)
- 农业(15383)
- 理论(14620)
- 贸(14409)
- 贸易(14401)
- 和(13890)
- 易(13858)
- 环境(13847)
- 制(13761)
- 技术(12944)
- 务(12082)
- 地方经济(12021)
- 财务(12017)
- 财务管理(11995)
- 划(11822)
- 教育(11435)
- 机构
- 大学(298739)
- 学院(297352)
- 管理(118975)
- 济(111929)
- 经济(109265)
- 理学(103819)
- 理学院(102578)
- 管理学(100693)
- 管理学院(100157)
- 研究(97590)
- 中国(71306)
- 京(63789)
- 科学(63777)
- 财(49958)
- 所(48839)
- 农(47247)
- 业大(45465)
- 中心(44892)
- 研究所(44829)
- 江(43082)
- 范(41743)
- 师范(41372)
- 财经(40785)
- 北京(39938)
- 州(37697)
- 农业(37092)
- 经(36952)
- 院(36017)
- 师范大学(33567)
- 经济学(32667)
- 基金
- 项目(210229)
- 科学(165063)
- 研究(153206)
- 基金(151585)
- 家(132031)
- 国家(130910)
- 科学基金(112674)
- 社会(95112)
- 社会科(89956)
- 社会科学(89932)
- 省(82833)
- 基金项目(81748)
- 自然(74361)
- 自然科(72612)
- 自然科学(72597)
- 自然科学基金(71250)
- 教育(70126)
- 划(69671)
- 编号(63261)
- 资助(61813)
- 成果(50482)
- 重点(46711)
- 部(45471)
- 发(44932)
- 课题(43239)
- 创(43226)
- 创新(40217)
- 科研(39883)
- 大学(38909)
- 教育部(38740)
- 期刊
- 济(122159)
- 经济(122159)
- 研究(85170)
- 中国(54389)
- 学报(48766)
- 科学(44801)
- 农(42631)
- 管理(42198)
- 财(36494)
- 大学(36349)
- 教育(35430)
- 学学(33924)
- 农业(30137)
- 技术(26043)
- 融(22194)
- 金融(22194)
- 业经(20627)
- 财经(18772)
- 经济研究(18526)
- 图书(18129)
- 问题(16105)
- 经(15940)
- 业(15448)
- 资源(15166)
- 科技(14976)
- 理论(14802)
- 版(14141)
- 技术经济(14011)
- 实践(13755)
- 践(13755)
共检索到425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丽辉 盛亚军 许天舒
区域品牌的形成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中,集群内众多名牌企业的聚集及其效应的存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在产业集群的产业优势向区域品牌转化过程中名牌簇群效应作为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及其机理,并通过对温州低压电器、鞋业和服装三大产业集群305份有效样本的数据分析,在验证产业集群产业优势与区域品牌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名牌簇群效应所起的中介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春红 丛玉飞
为了获得集群产业优势与区域品牌形成之间的作用机理,在回顾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推导出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通过对温州集群品牌的深访研究,获得维度构成和测量指标,印证和修正理论模型,开发量表和设计问卷;并以温州典型产业集群为例,对影响区域品牌形成的集群产业优势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证实集群产业优势的4个维度(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创新优势和营销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均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区域品牌 产业优势 产业集群 作用机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玉生
该文通过对珠三角、苏南、温州三个区域品牌演进过程的比较分析,发现在要素整合的方式、产业集聚方式、企业组织方式与生成模式、市场竞争优势的建立以及品牌形成方式上,三个区域品牌各具其特色。同时,这三个区域品牌的建设都经历了区域要素整合、优势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市场优势形成和区域品牌形成前后相继的5个阶段,建立了区域品牌构建的五阶段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夏曾玉 谢健
全球化条件下品牌竞争力日趋突出 ,本文在对比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国家品牌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分析了区域品牌的特性 ,提出了发展区域品牌的必要性。“温州模式”下高速发展的温州民营经济带来了较强的区域品牌效应 ,这里以温州制鞋产业集群为例 ,对温州区域品牌建设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就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区域品牌 品牌建设 温州案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晋童
通过对温州产业集群及温州区域品牌现状的分析,指出温州产业集群的不足所导致的区域品牌存在品牌核心价值太低、没有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产品线单一无法形成集团竞争优势、营销渠道短小,无法在信息化时代占据优势等问题。提出了加速产业集群升级、选择合适的品牌竞争战略、实现整合营销传播推进温州区域品牌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 品牌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古广胜
随着文化产业竞争的加剧,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区域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区域文化产业品牌的塑造需要特色文化资源、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有效的商业模式及政府的宏观引导等要素条件。文章以客家文化名城梅州为例,通过个案的解析为我国地域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 文化产业 品牌 构建 梅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茜茜
本文从金融脆弱性理论视角看,温州区域金融风波的形成遵循了金融危机发生的一般机制,而征信体制不完善诱发的道德风险又加剧了金融脆弱性。国内区域金融风波频发也暴露了中国金融脆弱性现状,揭示了政府行为和金融监管的缺陷。因此,要从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角度入手,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风波 顺周期 高杠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尉雪波 张仲燕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厂从区域品牌的内涵入手,论述了区域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利作用,建立了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及企业与顾客群之间的博弈模型。最后,提山了几点促进区域品牌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区域品牌 博弈模型 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徐 吴治平
为减少指标间的冗余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初步选取的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三层监测指标评价体系。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后,利用监测模型计算近十年浙江省11个市的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值。在同级城市横向比较和历年数据纵向比较的基础上,以温州为例构建预警模型,对该区域科技进步状况进行跟踪研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当科技进步水平发展滞后于兄弟城市时,预警模型能及时发出警报,引起政府和学者的关注,为科技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监测 预警 温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大蓉
[目的]通过分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问题、资源和方法,对如何推进农业新产业培育,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实现精准扶贫,提升职业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探究。[方法]文章通过对苏州地区区域公共品牌的实证分析方法,借助对比和数据研究,立足区域公共品牌重构的创新思路,发现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现存的突出问题,提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落脚点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有效供给、农民增收。[结果]加强产业融合新思想,突出借助区域公共品牌进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新视角下,提出了成立苏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协会,"双品牌"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确立区域公共品牌准入和评价标准,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乡村生产智能化、拓展区域公共品牌内涵,文化互通打造乡村"大国工匠"特色产业、创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多元主体,产学研用助推乡村社会进步、建立区域品牌智能传播虚拟体系,互联网监管保障产业生态化等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等主要措施。[结论]区域公共品牌重构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天添 叶沁宇
以生态农业集群理论基础,透过以赣南脐橙为调查样本,实地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所构建出的由生态农业集群区域环境性、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创新性与生态农业集群区域文化性三个过程性维度所构成的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并通过SEM检验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以品牌美誉度检验模型的预测效度。根据研究结果揭示出江西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应逐渐摆脱对资源优势的依赖,透过资源优势将其转换为效率化、品牌化的生态产业优势,以提升区域经济与地方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瑞祥,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剧增 ,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 ,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 ,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 ,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 ,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东升 王慧仙
一、引言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间的关系备受教育者和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861)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中就指出,1957年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国内著名教育学家张光斗(1998)率先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高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光净 李庆飞
当前,全国各地生产要素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颇多。本文透过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这一视角,以温州市为例,分析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诸多影响,提出如何充分运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规避价格上涨对区域产业结构负面影响的具体举措,以期对全国同类城市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产要素价格 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俐 徐徐
我国东部沿海的温州地区、苏州地区和泉州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具有较大的可比性。本文基于经济国际化的内向、外向视角,设置相应的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2006年温州地区、苏州地区和泉州地区的相关数据,对三地经济国际化程度进行测算及比较。研究认为,内向国际化程度的大小排序为苏州地区、泉州地区、温州地区,而外向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温州地区、苏州地区、泉州地区。三地经济国际化方向偏好、具体方式、贸易结构能较好地解释上述国际化程度的差异。本文尝试对三地经济国际化程度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三地内向、外向国际化程度差异的结论,将对引导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
国际化程度 方向偏好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