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0)
- 2023(14379)
- 2022(12589)
- 2021(11846)
- 2020(9850)
- 2019(22694)
- 2018(22564)
- 2017(43055)
- 2016(23809)
- 2015(26731)
- 2014(27142)
- 2013(26508)
- 2012(24376)
- 2011(22158)
- 2010(22298)
- 2009(20519)
- 2008(19825)
- 2007(17639)
- 2006(15566)
- 2005(13776)
- 学科
- 济(94968)
- 经济(94833)
- 管理(66892)
- 业(60234)
- 企(50439)
- 企业(50439)
- 方法(39388)
- 数学(33243)
- 数学方法(32767)
- 中国(25609)
- 农(24646)
- 学(23579)
- 地方(23342)
- 财(22665)
- 制(20610)
- 业经(20476)
- 理论(17613)
- 农业(16228)
- 体(15752)
- 和(15594)
- 贸(15135)
- 贸易(15122)
- 银(14997)
- 银行(14939)
- 融(14744)
- 金融(14734)
- 易(14459)
- 行(14313)
- 环境(14272)
- 教育(14163)
- 机构
- 大学(341009)
- 学院(336784)
- 管理(128824)
- 济(126982)
- 经济(123854)
- 研究(116984)
- 理学(110812)
- 理学院(109375)
- 管理学(107325)
- 管理学院(106675)
- 中国(85353)
- 科学(75044)
- 京(73427)
- 财(60285)
- 所(59885)
- 农(55845)
- 研究所(54687)
- 中心(52161)
- 业大(50902)
- 江(50836)
- 范(48618)
- 师范(48166)
- 财经(47691)
- 北京(46386)
- 农业(43560)
- 经(43174)
- 院(43046)
- 州(41544)
- 师范大学(39137)
- 经济学(37281)
- 基金
- 项目(230902)
- 科学(180587)
- 研究(168943)
- 基金(165599)
- 家(145607)
- 国家(144391)
- 科学基金(122437)
- 社会(104322)
- 社会科(98531)
- 社会科学(98506)
- 省(90660)
- 基金项目(88174)
- 自然(80157)
- 自然科(78231)
- 自然科学(78208)
- 教育(77915)
- 划(77137)
- 自然科学基金(76762)
- 编号(69403)
- 资助(67485)
- 成果(57971)
- 重点(52210)
- 部(50294)
- 发(49093)
- 课题(49029)
- 创(47302)
- 创新(44155)
- 科研(43892)
- 教育部(42660)
- 大学(42365)
- 期刊
- 济(144931)
- 经济(144931)
- 研究(101644)
- 中国(67537)
- 学报(58180)
- 科学(52076)
- 农(50920)
- 管理(47163)
- 财(45189)
- 教育(44632)
- 大学(43383)
- 学学(40448)
- 农业(34896)
- 技术(28840)
- 融(28375)
- 金融(28375)
- 财经(23911)
- 业经(23148)
- 经济研究(21544)
- 经(20323)
- 图书(19925)
- 问题(19097)
- 业(17597)
- 科技(16739)
- 版(16708)
- 理论(16227)
- 资源(15103)
- 技术经济(15027)
- 实践(14953)
- 践(14953)
共检索到501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阳国亮 欧阳慧 程皓
从省际的泛珠合作,到省内的双转移战略,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于珠三角的相关区域合作圈层常常发生变化。区域合作在空间维度上是否存在一个最优圈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以1995—2015年中国相关地级市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对泛珠合作和双转移战略的区域合作政策的处理效应进行考查,以此研判其合作圈层的合理性,同时采用安慰剂法和置换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通过结构突变计量模型剖析了合作圈层非合理性的内在机理,继而提出最优圈层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因素。结论显示:泛珠合作、双转移战略均未达到预期效果,其区域合作圈层存在非合理性,原因在于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导致人口密度、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现结构性突变,而分工体系是最优圈层的本质规定性所在,珠三角经济圈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进行分工体系重构,对经济腹地及相应的合作圈层提出了要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琰玮 张衔春 徐元朔
区域一体化下的跨界合作与产业协同有利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论文借助流空间网络、耦合分析、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大湾区区域合作突破地理邻近性,网络化趋势明显加强,城市网络联系指数整体上升;(2)大湾区城市产业布局、要素一体化过程中极化效应显著,产业发展内部差异悬殊;(3)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升,其空间演化呈集聚趋向,空间布局结构具有局部稳定性,整体分布格局呈“东南独高、中北趋凸、周边低凹”的特征;(4)大湾区西部及东南沿海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增长过程具有显著的负向整合性,大湾区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化具有空间依赖性。研究表明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关联性,大湾区应持续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合作,促进产业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高度耦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宝剑 李玖灵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须顺应新发展格局,想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必须增强各级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完善相应的空间治理体系,进而打通双循环中的堵点。文章通过对空间治理的范围、主体、方式和内容进行梳理,将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的理论框架概括为: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构成的多元治理主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治理手段,针对生产布局优化、优质生活圈构建、地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多点多极的发展格局、珠江两岸发展失衡、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和城乡空间混杂等空间结构特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体系应,破除空间边界,畅通内部循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完善的产业链支撑双循环;维护空间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承辉 张衔春
稳定高效的区域合作网络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文章基于城市间合作新闻数据,通过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变特征,从整体、局部和节点三个层次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表明:(1)空间格局上,大湾区合作网络格局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和不均衡性。伴随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区域合作网络的不均衡性有所降低。(2)整体结构上,大湾区合作网络密度不断提高,呈现出多中心网络格局。(3)局部网络上,以香港与深圳为核心城市的凝聚子群已形成。然而,肇庆、惠州等边缘城市为主体的凝聚子群内部联系较松散且结构不稳定。(4)节点特征上,香港与深圳拥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并主导区域资源配置。然而,江门与惠州度数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较低,成为大湾区合作网络的边缘节点,难以深度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因此,未来亟待强化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间的区域合作,以实现大湾区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娄伟 李萌 潘家华
"双循环"是中国为应对国际复杂局势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并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典型特征。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及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是推进"双循环"工作的重要路径。破除要素流动障碍,不仅需要持续深化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也是重要手段,区域合作深化的过程也是要素自由流动能力提升的过程。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既要研究户籍、收入、税收、市场、教育及医疗等影响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的传统因素,也需要重视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及智慧时代的来临等影响要素流动的新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流动障碍的分类及应对路径可被归纳成"三四模式",其中,三种障碍包括易破除或必须破除类、难破除但能通过类以及难破除且难通过类,四种应对路径是指破除障碍、绕行过障、搭桥过障及直接蓄力跨越障碍。每个区域都有其典型特征,在区域合作过程中,采用要素流动效率评估、区域典型特征叠加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识别合作双方的优劣势,优选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与港澳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内部联系上存在特殊性,造就了区域内流通体系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其物流业发展逐步向好,但受体制机制、物流设施建设管理、企业协同合作及物流产业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系构建存在障碍。为此,政府需要立足长远谋篇布局,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具体可行措施,从而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流通体系,综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权雄
采用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创新驱动、要素投入、需求结构、开放水平、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经济体制等一级指标,对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大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客观评价: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高端产业发育不足,虚拟经济比重偏低但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专利授权量增长较快但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劳动生产率较高但土地生产率偏低,消费率偏高但投资率偏低,外贸依存度低但外资利用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大,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但生态环境压力仍较大,政务环境满意度高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为此,广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尹涛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坚强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揭示,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要求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化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建设,是广东加快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继续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体现和重要抓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军鹏
2018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揭牌仪式,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意味着正式进入深圳全面主导时代。本文将系统梳理深汕合作区发展轨迹,从同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思路四方面入手,对深汕合作区同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提出了首先同深圳实现"时间同城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交通、产业、文化三个层面的努力同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郇 周金苗 黄耀福 黄玫瑜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高度城市化地区之一。本文引介巨型城市区域理论来审视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结构发展,从边界、功能、核心区、区域基础设施4个维度进行分析。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去边界化趋势显著,大湾区内部边界地区将快速发展;二是产业区将成为网络化的功能区块,并取代城市成为地区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三是广佛、港深两大核心区将形成;四是轨道公交化趋势,大湾区共享交通枢纽与公服设施。按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将形成"两核+若干功能区"的新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焕峰 谭一帆 孙小哲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价值,破解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的难题。立足于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城市群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揭示城市群问题的产生根源,为破解城市群治理难题提供思路。遵循认同治理,跨境治理和智慧治理的理念,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的形成机制出发,结合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构建了一个包括产业体系、空间格局、生态体系和治理效能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同时从整体性和智慧化的角度提出治理效能的评价标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兆洲 操咏慧 方泽润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首先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对熵TOPSIS法对各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运用SFA方法测算各市创新效率;最后运用GeoDa法进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创新能力及效率均呈现三个不同的等级;区域创新能力呈现整体显著空间正自相关,而创新效率整体空间自相关表现不明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静 谭颖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中山与港澳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合作、青年创业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支撑点,推进金融、土地、审批、认证四项制度创新,深化中山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合作 制度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雅靖
加强粤港澳法律制度体系协调,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的"软配套"。本文立足"一国两制"及粤港澳三地法律制度差异,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制度体系协调的四条路径:客观评估立法协调、深化司法互助和执法合作;探索对港澳"单向开放"模式;对接港澳市场规则及监管标准;联动香港,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仲裁争端解决服务功能。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制度差异 法律制度体系协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嘉骆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层面阅读推广具有先进性,呈现出实践探索先行、协调机制到位、优质资源共享、配套措施呼应特点。规范完善的建设制度是支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层面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层面阅读推广制度不完善,存在制度供给基本缺位、制度供给适用性不强、制度缺乏系统性设计等方面的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层面阅读推广拥有良好的工作机制示范经验。机制从属于制度,机制奠定了制度制定的基础,且具有实践启示性。制度内容可以从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打造阅读推广共同体、构建立体化宣传新格局、搭建阅读推广人发展平台、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以更好地实现制度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阅读推广 制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