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1)
- 2023(9350)
- 2022(8134)
- 2021(7536)
- 2020(6679)
- 2019(15318)
- 2018(15064)
- 2017(28932)
- 2016(16253)
- 2015(18647)
- 2014(19131)
- 2013(18884)
- 2012(17866)
- 2011(16461)
- 2010(16854)
- 2009(15851)
- 2008(15973)
- 2007(14724)
- 2006(12855)
- 2005(11871)
- 学科
- 济(72403)
- 经济(72291)
- 管理(44659)
- 业(41688)
- 企(32821)
- 企业(32821)
- 方法(30805)
- 数学(27300)
- 数学方法(26956)
- 农(20202)
- 中国(18551)
- 财(18014)
- 地方(17869)
- 制(15985)
- 学(15674)
- 业经(13587)
- 农业(13283)
- 贸(12393)
- 贸易(12386)
- 易(11926)
- 银(11673)
- 银行(11644)
- 融(11428)
- 金融(11426)
- 行(11153)
- 体(11005)
- 和(10706)
- 地方经济(10313)
- 务(10253)
- 财务(10220)
- 机构
- 大学(240702)
- 学院(238003)
- 济(97308)
- 经济(95034)
- 管理(87288)
- 研究(84024)
- 理学(74223)
- 理学院(73313)
- 管理学(71943)
- 管理学院(71477)
- 中国(64049)
- 科学(51768)
- 京(51018)
- 财(46825)
- 所(43784)
- 农(43720)
- 中心(39702)
- 研究所(39521)
- 江(38661)
- 财经(36378)
- 业大(35797)
- 农业(34289)
- 范(33333)
- 师范(33032)
- 经(32784)
- 北京(32360)
- 州(30455)
- 经济学(30227)
- 院(30021)
- 经济学院(27358)
- 基金
- 项目(153814)
- 科学(119889)
- 研究(112539)
- 基金(110419)
- 家(96558)
- 国家(95744)
- 科学基金(80419)
- 社会(70591)
- 社会科(66670)
- 社会科学(66651)
- 省(60142)
- 基金项目(57940)
- 教育(52531)
- 划(51213)
- 自然(51033)
- 自然科(49768)
- 自然科学(49750)
- 自然科学基金(48870)
- 编号(46327)
- 资助(45764)
- 成果(39778)
- 重点(35354)
- 部(34697)
- 发(33796)
- 课题(32728)
- 创(31049)
- 科研(29650)
- 教育部(29364)
- 创新(29191)
- 国家社会(29050)
- 期刊
- 济(111171)
- 经济(111171)
- 研究(71539)
- 中国(49616)
- 农(40332)
- 学报(39399)
- 财(36865)
- 科学(34878)
- 管理(29986)
- 大学(29416)
- 教育(28633)
- 学学(27363)
- 农业(26377)
- 融(24336)
- 金融(24336)
- 技术(20133)
- 财经(18495)
- 业经(17508)
- 经济研究(16700)
- 经(15882)
- 问题(15338)
- 业(13992)
- 图书(12555)
- 版(12532)
- 贸(12353)
- 技术经济(11684)
- 统计(11486)
- 理论(11408)
- 国际(10665)
- 世界(10657)
共检索到364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储新宇
区域合作秩序建构的条件分析实际上就是考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一定区域内的国家能够实现稳定合作。实践证明:在一定区域内,相关国家通过对合作议题的确认,通过对相对均势结构的设计,通过对国家间共识和相互信任的培养,通过对合作利益总量的增加和利益分配相对均衡的把握,围绕一定合作议题、具有公共属性的秩序规则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关键词:
区域合作 秩序 建构 条件分析 经验考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文龙
合作,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是实现由动物向人的转变的前提条件。原始人类通过自发的合作而生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自发合作的生存方式最终崩溃,人类进入了强制合作社会。强制合作社会的具体形态依次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强制合作社会,只有被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才可能被消灭。工人的合作意识的觉醒是摧毁资本主义强制合作社会的主观条件,以追求一般财富为基础的商品交换所促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的交往关系则为自由自觉的合作社会奠定了自然的前提。
关键词:
自发合作 强制合作 自由自觉合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秀锦
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既是党中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中解决区域共生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从上海、珠三角两大合作样本的典型考察看,上海与珠三角在合作模式上处于不同层次,公共政策的示范效应也呈现出差异性。文章在分析两大样本职业教育合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构建基于多元合作的互动供给政策网络,形成区域合作的多方协调、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政策的评估,从而保障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政策的有效实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蒋永福
图书馆是维护和保障知识秩序、知识共享和知识自由的制度性公共产品。因此,给知 识以秩序,给人们以知识共享的公共平台,给人们以知识自由的制度保障,就成了图书馆的基本 精神与功能。参考文献18。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柏春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拉开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帷幕。紧随其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具体详尽地对乡村振兴进行了科学、系统地规划和设计,这必然会推进乡村发展,更好地塑造新型城乡关系,对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于提升农民的切身利益,其要旨在于促使农民过上幸福生活。但乡村振兴不能自发地形成,也不能自动地实现,需要激发广大农民内生动力,不断壮大农民队伍,不断提升农民能力,不断调适和改进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亿万农民关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融入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主体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池春 马华
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根基,其四十年改革变迁是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反映,农民利益保护与利益发展始终是这一进程的核心议题。从国家维度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农民利益保护的主要制度基础;从市场维度分析,合理有效的产权配置是解决农民利益发展市场化的关键;从农民维度分析,产权要素与市场要素集聚混合所带来的发展新动能与风险并存。农村过渡性市场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的秩序均衡策略,其对农村产权安排的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对农民利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源 马金华
中国社会的疾疫治理经历了从避疫到治疫,再到防疫的转变。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始终是防范和化解风险冲击的关键。文章以明清以来的六次重大疾疫为研究对象,探究财政视角下的疾疫治理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应对疾疫冲击的财政举措从传统时期的仓皇救疫,过渡到近代时期的积极治疫,最终实现防治兼备、联防联控。(2)应对疾疫冲击的财政治理范式从皇权主导下的官方赈济,转变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最终呈现出协同共治新局面。(3)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逐渐提升,疾疫治理的财政定位从救济性向基础性、支柱性转变。治理手段与方式转化的背后,恰恰映射了疾疫治理的财政价值取向从治民到为民的根本性转变。回溯中国历史上的疾疫治理历程,反思财政治疫下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治理体系,能够为新时代全球风险防范与大国财政建构提供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疾疫冲击 财政政策 公共风险 国家治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姜树广
在存在广泛合作交往的当代大规模社会下,人类仍面临公共品搭便车、公地悲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现象所导致的合作困境问题。惩罚是维持人类合作秩序的基本机制,但是对人类合作起源与演化有重要影响的同辈惩罚学说需要利他性惩罚者的存在,在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制度性惩罚是保证任何规则都能够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制度性惩罚是解决各种合约中潜在困境问题的关键,其有效实施的前提包括权利规则明确合理、具有权威公允的第三方以及通过激励改变惩罚的成本收益,以使惩罚成为"合算"的事情。
关键词:
制度性惩罚 人类合作铁序 社会困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张海生
从知识生产视角来看,大学由学科内部的知识生产到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知识生产再到超学科的知识生产,决定了大学治理模式由学者为主的学术治理到学术与行政合作的学校治理再到大学与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合作的跨界治理的变迁。在跨界治理的秩序维度中,学者与学术仍是大学治理的核心主体,大学需保持合理的治理边界,同时政府、社会、市场应与大学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工作环境,以真正促进知识创新。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大学治理 跨界治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琦
清代漕粮征运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严密的制度保障、强烈的指令性以及高成本等特性,这些特性对于地方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清政府通过实施蠲、缓、改折等措施,对于制度进行调整,以舒缓民力,然而调整以不改变漕运"天庾正供"这一实质为前提,有限的调整根本没有触及本质问题。清代漕运的深层问题在于,其一,作为国家事务的特殊属性,其二,在制度范围内,存在多重利益关系,在漕运事务的运行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追逐利益中制造出一系列矛盾和弊端,并逐渐导致各种利益关系的失衡,地方社会秩序由此受到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漕运 国家事务 地方社会秩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宣柳
从称名方式的角度观察,周代君臣秩序存在变化,并非完全等同于家族秩序。西周时期,王命称名方式以私名和官名为主,此时君臣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家族秩序。春秋时期,王命多见亲属称谓,君臣秩序中“家”的因素大大加强。这一变化的动力在于权力下降的周王室面对新的政治环境,借用亲属关系加强其与地方诸侯国的联系,凝聚周人共同体和区分华夏、戎狄。将血缘视作一种“策略”,为进一步深化先秦家族组织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称名方式 君臣秩序 血缘 政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柏春 娄淑华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对国家现有利益的重新调整,既涉及直接相关者的农民利益,也涉及间接相关者的市民利益。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无论是作为公权力的政府还是作为政策受众的农民,都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惟其如此,才能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真正实现政府努力所向即是农民所望的目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黎峰
就地理分布而言,中国的贸易伙伴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及亚太地区,在供需两端都存在着经济安全隐患。鉴于此,中国加快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调整,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基于贸易视角,探讨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调整的动因及思路,从贸易市场多元化及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调整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存在传统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新兴市场替代能力相对有限、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尚未形成等问题。着眼于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安全,中国应以加快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稳定和巩固“向东开放”;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扩大和提升“向西开放”;依托国内链主企业和市场潜力,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红旭
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事关整个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因而一直以来受到官员和学者的高度关注。从传统社会国家对农村的渗透和乡村秩序的维护都依托于"绅治"和传统道德体系,遵循"皇权不下县"的原则到民国时期政府在乡村推行的保甲制度,再到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的全面推行,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以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断裂的嬗变,乡村能人即村庄精英的角色进一步凸显。
关键词:
乡村秩序 村庄精英 历史嬗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