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4)
2023(5268)
2022(4322)
2021(3669)
2020(2953)
2019(6392)
2018(6096)
2017(11896)
2016(5986)
2015(6706)
2014(6817)
2013(6934)
2012(6758)
2011(6586)
2010(6774)
2009(6313)
2008(5825)
2007(5304)
2006(4998)
2005(4655)
作者
(18799)
(16005)
(15749)
(15150)
(10056)
(7429)
(7176)
(6170)
(5984)
(5675)
(5429)
(5253)
(5204)
(5144)
(4939)
(4851)
(4806)
(4602)
(4443)
(4198)
(4137)
(3872)
(3806)
(3701)
(3674)
(3556)
(3329)
(3228)
(3131)
(3094)
学科
(57855)
经济(57830)
地方(18506)
管理(15674)
地方经济(13755)
方法(13607)
数学(12358)
数学方法(12309)
(10532)
中国(10496)
(8833)
业经(8665)
(7971)
(7432)
企业(7432)
环境(7398)
经济学(6767)
(6353)
(6025)
(6015)
金融(6013)
(5983)
农业(5913)
(5519)
产业(5431)
资源(5329)
关系(5192)
(4610)
银行(4607)
(4547)
机构
学院(99367)
大学(98227)
(55601)
经济(54658)
研究(40729)
管理(34977)
理学(29607)
中国(29470)
理学院(29203)
管理学(28852)
管理学院(28652)
科学(22386)
(20819)
(20511)
(19902)
经济学(18727)
研究所(18527)
中心(17167)
财经(16698)
经济学院(16478)
(15189)
(15029)
(14520)
(13414)
师范(13354)
(13166)
科学院(13136)
北京(12730)
财经大学(12136)
(11785)
基金
项目(62812)
科学(50565)
研究(47320)
基金(46042)
(39669)
国家(39397)
科学基金(33656)
社会(33343)
社会科(31735)
社会科学(31729)
(24420)
基金项目(23947)
教育(20331)
(20033)
自然(18992)
自然科(18486)
自然科学(18482)
资助(18193)
自然科学基金(18129)
编号(18034)
(16507)
重点(14690)
国家社会(14660)
成果(14411)
发展(14232)
(14051)
(13888)
(13827)
经济(13709)
课题(13053)
期刊
(71205)
经济(71205)
研究(34332)
中国(18875)
(14313)
管理(14105)
科学(12571)
经济研究(12321)
(12242)
学报(11682)
技术(9694)
(9465)
金融(9465)
财经(9333)
大学(9059)
业经(8951)
问题(8911)
学学(8789)
(8306)
农业(8245)
技术经济(7150)
教育(6885)
世界(6374)
(6333)
统计(6221)
国际(6083)
经济问题(5946)
资源(5541)
(5507)
经济管理(5133)
共检索到15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德海  
按照区域发展的观点,有人将东北视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下,东北经济圈已经到了建立的最佳时期。优化资源配置,密切产业分工与协作,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增强整体合力与实力,已经成为东北经济一体化、共建新型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树安  杨玉文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特征,是一个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城市连绵、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从总体上看,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滞后,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低下,被称为“东北现象”。“东北现象”的解决,既需要国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区域内外的各种横向联系,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内蒙古东四盟市与东北三省之间的经济内在联系紧密,经济关联较强,奠定了作为一个统一经济区的基础。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内蒙古的大力参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东波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国际间经济与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出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各地快速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东北老工业基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此刻,东北老工业基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创立“东北工业经济圈”,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再创辉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崇举  吴华安  张宏丽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息共享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构想了西三角经济圈内部融合的架构,并提出利用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新增长极着力点、以圈内圈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的综合通道网络、以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重庆地位提升构筑"一心双核多轴带"城市群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古惠冬  
一、东盟经济圈合作的简要历程及主要成果 1.东盟的成长历程。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同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沈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很大成就,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比以前更为频繁。面对世界各地越来越趋于区域一体化的形势,我国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广东、广西、海南的环北部湾地区必须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经济圈"是指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区位特点出发,通过位于该地域的不同行政区域或不同国别的经济合作,形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性产业配置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某种特定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中国把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引入经济领域,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并构建"经济圈",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雪芳  廖国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辉  
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区域,东北东部经济带承担着东北全面振兴和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的重任,历经多年发展,很多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建立多维度的空间布局、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现代新型产业体系、东北亚国际合作核心区、配套互通的绿色大通道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东北东部经济带区域合作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新耀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基于国家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本文指出打造闽粤赣客家生态经济圈的战略意义,并对该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生态经济圈金融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苏存  
东北亚经济圈与中日经济合作辽宁省盘锦市人民银行苏存一、建立东北亚经济圈的现实意义东北亚经济圈在地理范围上涵盖日本、韩国、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及蒙古。广大的东北亚地区人杰地灵,许多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也名列世界前茅。可以预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黎  
环新疆经济圈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该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推进以新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中国依托新疆参与区域合作的途径,以及未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明  李光辉  
"环黄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三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提出的以地方为主导的经济合作体系,其地理范围应该包括中国的四省三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及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正楚  张良桥  
通过政府牵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2”[1]个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圈,但这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区域经济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地区在选择区域内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的互补性,得出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进  
本文从环北部湾地区的发展现状及优劣势说明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并提出北部湾合作的领域范畴,如:共同构建交通大网络,发展临海型工业,开发海洋资源和热带亚热带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等。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北部湾经济圈崛起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