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2)
- 2023(7969)
- 2022(6550)
- 2021(5890)
- 2020(4564)
- 2019(10316)
- 2018(9963)
- 2017(18560)
- 2016(10237)
- 2015(11329)
- 2014(11405)
- 2013(11384)
- 2012(11184)
- 2011(10511)
- 2010(10916)
- 2009(9815)
- 2008(9896)
- 2007(8915)
- 2006(8375)
- 2005(7876)
- 学科
- 济(53537)
- 经济(53485)
- 管理(24093)
- 业(23532)
- 地方(21369)
- 中国(18068)
- 企(16044)
- 企业(16044)
- 农(15372)
- 方法(14027)
- 地方经济(12679)
- 业经(12442)
- 数学(11688)
- 数学方法(11542)
- 学(11231)
- 农业(11011)
- 发(10617)
- 融(10024)
- 金融(10022)
- 环境(9867)
- 银(9354)
- 银行(9335)
- 行(9213)
- 贸(8233)
- 贸易(8223)
- 制(8145)
- 易(7806)
- 和(7745)
- 发展(7709)
- 展(7681)
- 机构
- 学院(154935)
- 大学(152918)
- 济(63348)
- 研究(63291)
- 经济(61903)
- 管理(52992)
- 中国(47262)
- 理学(44211)
- 理学院(43490)
- 管理学(42614)
- 管理学院(42314)
- 科学(40275)
- 京(35012)
- 所(33819)
- 研究所(30743)
- 农(29446)
- 财(28205)
- 中心(27426)
- 江(25879)
- 范(25141)
- 师范(24895)
- 院(22938)
- 农业(22877)
- 北京(22714)
- 业大(22549)
- 财经(21534)
- 州(20977)
- 师范大学(20166)
- 省(19981)
- 科学院(19913)
- 基金
- 项目(99968)
- 科学(78906)
- 研究(73826)
- 基金(70222)
- 家(62216)
- 国家(61668)
- 科学基金(51453)
- 社会(46607)
- 社会科(44157)
- 社会科学(44146)
- 省(40773)
- 基金项目(36855)
- 划(34666)
- 教育(32808)
- 自然(31796)
- 自然科(30997)
- 自然科学(30986)
- 自然科学基金(30394)
- 编号(29865)
- 发(29177)
- 资助(27803)
- 成果(24945)
- 重点(23861)
- 发展(23500)
- 展(23077)
- 课题(22508)
- 部(21126)
- 创(20699)
- 创新(19498)
- 国家社会(19184)
共检索到252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利军
本文在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质的基础上,对区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学分析,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复合系统向理想状态逼近的过程,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轨迹是一条组合Logistic曲线,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主要取决于克服限制因子所需要的时间、克服限制因子的成本、克服限制因子的成本和收益在区域社群内部的分配。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 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一萍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方法,其基本模型是通过计算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年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了成分法、投入产出法、基于需求的标准法和动态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对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序列的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以及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特定行业、行动等方面的分析。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存在着优缺点,就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状况而言,需要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关注和改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利锋 宋金平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其资源禀赋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其社会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启动力,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和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选择了当前我国的三类典型地区,在诊断其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关键词:
区域特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毛锋 宾国澍 肖劲松
评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考查其资源环境可持续支持潜力的大小,进而探寻具体的应对方略。较之其它评价体系,生态足迹易于映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压力和资源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支持的潜力。文章在简介生态足迹内涵和分析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温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评判和应对策略研究。嗣后,就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消费账户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国庆
资源、生态环境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 ,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区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文章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以及不安全指标阈值的确定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石培华,余丹林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落实,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是一种显著手段与目标关系。本文探讨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关联效应、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即规划目标由单目标转向多目标且优先保证主目标,社会生态环境尺度必须同时作为衡量最佳规划方案的重要标准等。
关键词:
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关进平 张伟 佘济云 沈金明 郭霞
为了探讨万泉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万泉河流域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流域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及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万泉河流域经济发展以一二产业为主,林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流域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H=1.155 962低于全国(H=1.29)水平,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C=1.881 275高于全国Ulanowicz发展能力(C=1.71),由此可知流域当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通过计算得到该流域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44,是全国万元GDP生态足迹2.037的0.22倍,说明流域资源利用率较全国高,其发展能力高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明辉
以进出口商品为载体的自然资本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不仅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区际贸易以及生物多样性价值对其他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合理估算贸易中的自然资本流量对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江西省2002-2013年主要资源产品贸易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江西对外贸易中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大多数年份均存在赤字,但赤字规模正不断缩减,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生物资源出口足迹的增量和增长速度均大于能源出口足迹,淡水资源出口潜力巨大;林地资源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利民 贾永飞 邵波 武红智 孙灵文
通过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模型,以山东半岛为例进行计算与分析,计算山东半岛区域2004年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分析山东半岛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2000年至2008年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利用灰色预测方法对山东半岛区域生态赤字进行预测和分析。最后,从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减小山东半岛区域发展生态赤字的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国庆
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首次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的概念、特点 ;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不安全标准值的确定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艳丽 丁四保 王荣成 王昱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区域贫困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最本质的特征。在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单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区域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在凝练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生态脆弱地区所遭遇到的区域外部性问题,即无约束条件下的消极外部性(环境影响)和限制开发条件下所产生的积极外部性(生态服务)。在国家区域协调战略下,由于区域外部性的客观存在,会使生态脆弱地区面临利益失衡,即产业限制导致的发展权力剥夺,人口迁移导致的公共服务流失和承担生态服务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国家的政策取向,指出建立完善的区域生态补偿制...
关键词:
区域外部性 生态脆弱地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光净 杨继君 李庆飞
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尽量避免重复以前因过分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和资源枯竭的发展道路。因此,文章在对区域经济发展运行体系结构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系统动力学和区域经济方法,构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温州经济发展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随后,引入群组决策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筛选排序,给出适合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应对方案。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模糊层次分析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志宏 高九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的"道德人"到异化的"政治人",再到理性的"经济人",并逐步走向理想的"全面人"的演进轨迹。从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发展的坚实基础;理性"经济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人的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理性“经济人” 人的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