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58)
- 2023(18485)
- 2022(15900)
- 2021(14889)
- 2020(12204)
- 2019(28424)
- 2018(28095)
- 2017(53898)
- 2016(29216)
- 2015(32868)
- 2014(32949)
- 2013(32159)
- 2012(29615)
- 2011(26759)
- 2010(26943)
- 2009(24390)
- 2008(23855)
- 2007(20965)
- 2006(18386)
- 2005(16180)
- 学科
- 济(123424)
- 经济(123301)
- 管理(82244)
- 业(78570)
- 企(64910)
- 企业(64910)
- 方法(55111)
- 数学(47470)
- 数学方法(46645)
- 中国(33623)
- 农(32329)
- 地方(29528)
- 业经(27912)
- 财(27750)
- 学(26411)
- 理论(22109)
- 农业(22108)
- 贸(20342)
- 贸易(20327)
- 制(20219)
- 和(19648)
- 易(19619)
- 环境(19250)
- 技术(19229)
- 银(18166)
- 银行(18123)
- 融(17668)
- 金融(17664)
- 务(17419)
- 行(17329)
- 机构
- 学院(412941)
- 大学(412041)
- 管理(162465)
- 济(161523)
- 经济(157901)
- 理学(140604)
- 理学院(139001)
- 研究(138784)
- 管理学(136054)
- 管理学院(135318)
- 中国(102973)
- 京(88924)
- 科学(88007)
- 财(72942)
- 所(69721)
- 农(67049)
- 研究所(63697)
- 中心(63238)
- 业大(62130)
- 江(60750)
- 财经(58420)
- 范(56700)
- 北京(56364)
- 师范(56141)
- 经(53069)
- 农业(52265)
- 院(51164)
- 州(49930)
- 经济学(48058)
- 技术(45769)
- 基金
- 项目(283801)
- 科学(222956)
- 研究(206921)
- 基金(203504)
- 家(177970)
- 国家(176485)
- 科学基金(151699)
- 社会(128427)
- 社会科(121648)
- 社会科学(121613)
- 省(112438)
- 基金项目(107254)
- 自然(99469)
- 自然科(97164)
- 自然科学(97141)
- 教育(96596)
- 自然科学基金(95312)
- 划(94514)
- 编号(85225)
- 资助(84821)
- 成果(68343)
- 重点(64144)
- 发(63113)
- 部(61713)
- 课题(59518)
- 创(58842)
- 创新(54831)
- 科研(54171)
- 教育部(52676)
- 大学(52333)
- 期刊
- 济(177407)
- 经济(177407)
- 研究(118658)
- 中国(81060)
- 学报(65086)
- 管理(60361)
- 科学(60350)
- 农(60267)
- 财(55022)
- 教育(52163)
- 大学(49602)
- 学学(46539)
- 农业(42241)
- 技术(40281)
- 融(33564)
- 金融(33564)
- 业经(30221)
- 经济研究(28105)
- 财经(27625)
- 经(23637)
- 问题(22648)
- 业(22234)
- 图书(22233)
- 技术经济(20765)
- 统计(20350)
- 科技(20057)
- 资源(19414)
- 版(19026)
- 理论(18833)
- 策(18596)
共检索到60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自如 何报翔
可持续发展是由多个子系统和许多要素组成的多维复杂巨系统。其发展的状态、程度和变化必须通过指标体系和模型来予以描述。本文基于太极——八卦的理念,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太极--八卦评价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层、系统层、能力层、总体目标层指标及其世代关系的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和数学语言描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与发展能力、协调能力、可持续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太极—八卦 评价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汉平 王威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衡量标准的研究,是联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纽带。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度量方法和评价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研究发现以下几种理论模型具有进行区域评价的广泛应用价值,即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生态足迹评价模型、系统模糊模式评价模型。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区域评价 理论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苑清敏 崔东军
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基于DPSIR概念模型,结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以区域为主要着力点的现实情况,构建区域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天津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值UESDI,得出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等级,提出天津市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烨 李桂君 李玉龙 常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与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交通、住房压力大等问题非常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和能源等因素的协调发展。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北京市的城市发展现状,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理论框架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合理确定指标权重。选取了2001—2014年北京市城市发展指标数据,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一兵 孙熠
本文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两阶段DEA方法,对浙江各地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经过对结果的分析,指出了浙江城市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加大重视程度,以进一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两阶段DEA 限制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林生
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能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能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联合国等各级机构在海岸带综合管理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中,评价指标是发挥重要作用的工具。海岸带是特征明显的区域,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系统的复杂性、边界性和多样性。运用综合福利法可以对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综合福利是指标存量与其影子价格的乘积。指标的选取需通过综合汇编国际、国家及省市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区域本身的实际,通过专家咨询及区域内利益相关者的选择等方法选取。通过综合福利法可
关键词:
海岸带区域 综合福利 可持续发展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学文,叶元煦
本文在对黑龙江省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生态、人口、社会和管理子系统以及区域关系、世代关系的实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关系—功能状态—发展能力”概念模型,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并对黑龙江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评价 区域 黑龙江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建华
文章在科学界定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发展协调度、资源消耗、环境效应等6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解决了以往区域建筑业评价中存在的不够系统、不够全面的弊端。
关键词:
建筑业 可持续发展 熵值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军飞 王慧敏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评价问题。本文应用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准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TOPSIS模型,并把该模型应用于南京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指标体系 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亿勤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时空特性和环境生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6年浙江省人均本地生态足迹2.763 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437 9 hm2,人均本地生态赤字2.325 9 hm2;(2)1991~2006年浙江省的本地生态足迹都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环境生态的不可持续性;(3)2005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本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浙江全省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从1991年的2.078上升到2006年的5.9...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旭宁 杨娅琳 杨永菊 冯德显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2)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内和区际差异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率相当,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原城市群是区内和区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黄淮海地区的贡献率最低;3)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中,响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是决定性因子;驱动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小;基于各地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组合情况,将其划分为压力约束型、驱动力引领型、压力支撑型、压力状态综合型及多因素共同驱动型5种类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旭宁 杨娅琳 杨永菊 冯德显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2)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内和区际差异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率相当,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原城市群是区内和区际差异的主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松,曹靖
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并在制订“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时把这一战略思想纳入其中。我国县域占全国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的80%以上,但其发展一般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锦端 易露霞 孙美楠
通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以及进一步细化成的22个三级指标,运用熵值法模型对广东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出口贸易总体上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发展不相协调;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广东省节能环保和绿色贸易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可持续发展 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