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3)
2023(9623)
2022(8155)
2021(7562)
2020(5933)
2019(13628)
2018(13383)
2017(25118)
2016(13737)
2015(15408)
2014(15478)
2013(15438)
2012(14663)
2011(13431)
2010(13455)
2009(12269)
2008(11795)
2007(10491)
2006(9568)
2005(8765)
作者
(41371)
(34617)
(34209)
(32194)
(21786)
(16856)
(15649)
(13560)
(13247)
(12471)
(11755)
(11666)
(11135)
(10895)
(10591)
(10518)
(10253)
(10106)
(9807)
(9800)
(8788)
(8691)
(8321)
(8024)
(7853)
(7739)
(7637)
(7591)
(7030)
(6943)
学科
(63991)
经济(63941)
管理(32974)
(31741)
地方(26639)
(22014)
企业(22014)
(20714)
中国(20462)
方法(18721)
数学(16001)
数学方法(15792)
业经(15170)
农业(14744)
地方经济(14332)
(12786)
环境(12037)
(11411)
(10463)
金融(10461)
(10120)
(10049)
银行(10036)
(9891)
(9770)
(9736)
技术(9663)
(9129)
贸易(9116)
(8636)
机构
学院(192325)
大学(188213)
(74518)
研究(73540)
经济(72527)
管理(69715)
理学(58168)
理学院(57331)
管理学(56253)
管理学院(55907)
中国(55629)
科学(47988)
(42886)
(38311)
(36714)
研究所(34791)
中心(34089)
(32471)
(32372)
(30449)
业大(30325)
师范(30156)
农业(28406)
北京(27524)
(27348)
(26891)
(26453)
财经(24388)
师范大学(24261)
科学院(23066)
基金
项目(129055)
科学(100562)
研究(96266)
基金(88143)
(77099)
国家(76375)
科学基金(64458)
社会(58567)
(56106)
社会科(55324)
社会科学(55304)
基金项目(47527)
(45285)
教育(42617)
自然(40745)
编号(40483)
自然科(39628)
自然科学(39618)
自然科学基金(38798)
(35033)
资助(34792)
成果(32241)
重点(29913)
课题(29720)
发展(28029)
(27534)
(26506)
(26245)
创新(24871)
计划(24014)
期刊
(95321)
经济(95321)
研究(58301)
中国(48000)
(34562)
学报(29907)
科学(28921)
教育(25523)
管理(25216)
农业(24319)
(23591)
大学(22133)
学学(20414)
技术(19777)
(19216)
金融(19216)
业经(17794)
资源(14115)
经济研究(13577)
(13147)
问题(12410)
图书(11582)
财经(10693)
(10667)
科技(10450)
技术经济(9869)
(9486)
论坛(9486)
(9266)
(9206)
共检索到309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海霞,秦耀辰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体 ,其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依据 ,当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多集中在时间维上 ,对空间维的评价尤其是特定区域时空维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较少。本文从时空两个层次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协调性、公平性和综合性 4个方面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本文在阐明企业的性质和组织形态的基础上 ,以河南省为例 ,分析了企业组织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组织的演变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施企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延哲  张教平  李世杰  董冰  
以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论述了招商引资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当前全民招商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绿色招商的内涵和主要原则,指出绿色招商和循环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河南省新郑市和义马市循环经济发展为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县域农业和工业循环经济两大体系构建进行了论述,并对县域绿色招商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市场有效性、招商载体构建、实体虚拟产业循环结合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留法  
[目的]新形势下,农村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为优化河南省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综合法,在市域尺度研究河南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结果](1)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豫东和豫南地区良好,除济源市外,西北地区较差;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呈现豫东地区较差,其余地区基本一般的特征;农村生态状况表现为豫西和豫南地区较好,除鹤壁和濮阳,豫东和豫北地区其他各市较差。(2)河南省市域间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分值差异较大,其中济源市、信阳市和鹤壁市的综合评价分值较高,漯河市和商丘市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市。[结论]该省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极不平衡,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地区间差异,将有利于该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德钦  陈琳彦  
以河南省建筑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生产能力、产业效率和效益的13个技术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至2013年省内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建筑业发展极不均衡,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同时发现,先进地区劣势明显,制约其长远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娜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是关键问题之一,人口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河南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好人口数量多、素质低下,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缓慢,老龄化速度加快等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严重问题。对策是:河南省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丽  刘越  
本文构建了评价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四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了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四个子系统协调度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研究结论与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岩岩  
农村旅游是目前旅游业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开发与保护的失调、农村旅游产品种类不丰富等问题都制约这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以河南省为例,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程大帅  
认为农家书屋这一利民工程,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对周口市农家书屋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制定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实现农家书屋的长久、持续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冉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缓解"三农"和农村小微企业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之所需。以河南省为例,深入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而提出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荣西武  顾文选  
煤炭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受经济利益驱动,很多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开采煤炭资源来支撑,而忽略了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造成煤炭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塌陷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通过分析永城市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揭示了永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与制度创新方面,对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促进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桢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碳税开征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从长远来讲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站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碳税开征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在应对策略上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晨曦  
[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评价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对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计分法对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得分来分析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结果]评价指标权重的结果分析表明经济发展(0.384 3)和生活质量(0.300 7)的权重值比较高,科技发展(0.192 2)的权重值较低,环境保护(0.122 8)的权重值最低,说明河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农村中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0.551 9,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结论]河南省美丽乡村发展水平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建议政府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作用,强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意识,实现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旭宁  杨娅琳  杨永菊  冯德显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2)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内和区际差异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率相当,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原城市群是区内和区际差异的主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旭宁  杨娅琳  杨永菊  冯德显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2)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内和区际差异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率相当,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原城市群是区内和区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黄淮海地区的贡献率最低;3)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中,响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是决定性因子;驱动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小;基于各地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组合情况,将其划分为压力约束型、驱动力引领型、压力支撑型、压力状态综合型及多因素共同驱动型5种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