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7)
2023(12311)
2022(10521)
2021(9544)
2020(7996)
2019(18531)
2018(18105)
2017(34892)
2016(19279)
2015(21576)
2014(22026)
2013(22055)
2012(21109)
2011(19414)
2010(19743)
2009(18250)
2008(18353)
2007(16779)
2006(14676)
2005(13604)
作者
(59359)
(49822)
(49559)
(47149)
(31652)
(24170)
(22830)
(19507)
(18747)
(17890)
(17075)
(16741)
(15989)
(15979)
(15598)
(15351)
(15328)
(14737)
(14396)
(14207)
(12538)
(12524)
(12177)
(11311)
(11294)
(11263)
(11151)
(11113)
(10300)
(10050)
学科
(90979)
经济(90900)
管理(50565)
(50481)
(38534)
企业(38534)
方法(36646)
数学(32251)
数学方法(31921)
地方(26107)
中国(25903)
(25143)
(19524)
业经(19072)
(18930)
农业(17240)
(15595)
贸易(15585)
(15577)
(14997)
(14826)
银行(14794)
地方经济(14773)
(14687)
金融(14685)
(14263)
环境(14089)
(13611)
(13153)
技术(12812)
机构
学院(285463)
大学(284145)
(117710)
经济(115052)
管理(104939)
研究(104426)
理学(89146)
理学院(87994)
管理学(86418)
管理学院(85880)
中国(78487)
科学(66409)
(62149)
(55355)
(54268)
(53265)
研究所(50237)
中心(47587)
(45018)
业大(44322)
农业(42646)
财经(41691)
(40195)
师范(39786)
北京(39634)
(37650)
(37451)
(36123)
经济学(35858)
(32947)
基金
项目(186260)
科学(145360)
研究(134685)
基金(131930)
(116073)
国家(115086)
科学基金(96739)
社会(84097)
社会科(79687)
社会科学(79660)
(75068)
基金项目(69785)
(63223)
自然(62005)
教育(61300)
自然科(60500)
自然科学(60477)
自然科学基金(59365)
编号(54892)
资助(54338)
(45889)
成果(44970)
重点(43022)
(40629)
课题(39274)
(38171)
发展(36475)
(35870)
创新(35832)
科研(35652)
期刊
(135635)
经济(135635)
研究(84412)
中国(60823)
(49792)
学报(47288)
科学(43259)
(40968)
管理(36938)
大学(34701)
农业(33870)
学学(32638)
教育(32437)
(28278)
金融(28278)
技术(25505)
业经(23152)
经济研究(21514)
财经(20425)
(18442)
问题(18111)
(17570)
技术经济(15261)
资源(14676)
统计(14425)
(13979)
商业(13925)
(13785)
科技(13612)
图书(13457)
共检索到436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  陈琳  廖鸿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胜利  崔和瑞  刘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容与组成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农业生产系统运行效率保持有效外,其他四个子系统的运行都偏出了有效状态,因此应发展节水农业,增加科技、教育、财政等投资力度,促进农业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仰麟  韩荡  
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它的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两方面。持续性,包括农业景观持续性的最终目标在于人类与其环境的整体协调,即广义的人类生态整体性。持续性研究涉及广阔的地域空间,其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空间途径。这一认识是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持续农业发展的理论出发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多贵  牛文元  陈劭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玉高  侯世昌  
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性和可持续的概念的历史成因及区别 ,并详细论述了如何使用这几个概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志强,孔令锋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在决策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合生  
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测定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状况的定量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刘迎霞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仕新  张友国  邹东涛  
本文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制度与管理等对可持续发展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中国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依赖还很大,其生产方式仍是粗放型的,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其生产方式的粗放程度呈上升趋势;(3)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上的差距不是造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人力资本和广义技术进步上的差距,是生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照宁   武玉英   包涵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严立冬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入手,研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特征,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持续性、资源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四渭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拉动与促动作用的经济持续性,可从盈利性、竞争性、较高的产品供给弹性、公益投入价值的补偿性、以及外邯的扶特与参与性等方面概括基本属性,它离不开经济──环境大系统的庇护。从世代平等的发展伦理、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持续性程度等三个角度对经济持续性进行分类,既可进一步认识经济持续性的内涵,又有利于经济持续性评价。经济持续性评价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评价基础上的,但两种评价在依据理论上.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选择上、在评价对象范围与评价期确定上的差异。经济持续性实现基本途径的寻找依据应能解决林业资源有效地持续利用、林业的经济盈利性、林业的经济稳定性与平等性等三个经济持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随着ESG报告的兴起,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脍炙人口的热门术语,但这两个术语从何而来,有何区别,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则值得认真探讨。本文的研究表明,可持续性源于森林永续利用观念,并延伸至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在联合国50多年锲而不舍的推动下,可持续性逐步演进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已成为解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思维范式及政策导向。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别。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均涉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但可持续性侧重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长期平衡,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手段。对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溯源带给我们四点启示:可持续性是对森林永续利用观念的传承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呼唤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兼顾绿色转型和正义转型;高质量发展需要尽快树立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利锋  宋金平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其资源禀赋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其社会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启动力,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和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选择了当前我国的三类典型地区,在诊断其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