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9)
- 2023(16892)
- 2022(14348)
- 2021(13538)
- 2020(11035)
- 2019(25413)
- 2018(25058)
- 2017(47481)
- 2016(25612)
- 2015(28904)
- 2014(28537)
- 2013(28225)
- 2012(26324)
- 2011(24117)
- 2010(24117)
- 2009(22010)
- 2008(21465)
- 2007(18796)
- 2006(16710)
- 2005(15091)
- 学科
- 济(111241)
- 经济(111139)
- 管理(72651)
- 业(69272)
- 企(56205)
- 企业(56205)
- 方法(44462)
- 数学(38169)
- 数学方法(37786)
- 中国(34634)
- 农(29216)
- 地方(27941)
- 业经(25281)
- 财(22962)
- 学(22609)
- 贸(21928)
- 贸易(21910)
- 易(21263)
- 技术(20898)
- 农业(19746)
- 制(19745)
- 银(18392)
- 银行(18348)
- 环境(17897)
- 行(17762)
- 融(17659)
- 金融(17656)
- 和(17464)
- 理论(16923)
- 发(15928)
- 机构
- 大学(365553)
- 学院(362774)
- 济(151489)
- 经济(148401)
- 管理(142312)
- 研究(130745)
- 理学(122270)
- 理学院(120798)
- 管理学(118894)
- 管理学院(118218)
- 中国(98930)
- 京(80184)
- 科学(79574)
- 财(66437)
- 所(65783)
- 研究所(59994)
- 中心(58002)
- 农(56641)
- 江(52930)
- 财经(52905)
- 北京(51801)
- 业大(51349)
- 范(50659)
- 师范(50225)
- 经(48266)
- 院(47638)
- 经济学(45820)
- 农业(44009)
- 州(43369)
- 经济学院(41210)
- 基金
- 项目(246493)
- 科学(195111)
- 研究(182848)
- 基金(179041)
- 家(156166)
- 国家(154864)
- 科学基金(132723)
- 社会(116548)
- 社会科(110462)
- 社会科学(110436)
- 省(94656)
- 基金项目(94646)
- 自然(84369)
- 教育(82865)
- 自然科(82429)
- 自然科学(82410)
- 自然科学基金(80918)
- 划(80249)
- 编号(73719)
- 资助(73208)
- 成果(60275)
- 发(56557)
- 重点(55375)
- 部(54759)
- 创(52597)
- 课题(51454)
- 创新(49206)
- 国家社会(48382)
- 教育部(47011)
- 科研(46274)
- 期刊
- 济(170016)
- 经济(170016)
- 研究(112877)
- 中国(75395)
- 学报(55235)
- 管理(54401)
- 科学(53236)
- 农(52050)
- 财(47241)
- 教育(44479)
- 大学(41884)
- 学学(38876)
- 农业(36779)
- 融(33861)
- 金融(33861)
- 技术(31752)
- 经济研究(27907)
- 业经(27805)
- 财经(25532)
- 经(21963)
- 问题(21848)
- 图书(21597)
- 业(19918)
- 科技(18530)
- 技术经济(18240)
- 贸(17977)
- 理论(17337)
- 世界(17041)
- 资源(16680)
- 现代(16377)
共检索到550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清
一、中国区域发展研究的回顾 中国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轨迹,以至目前的区域发展研究混沌一片。在纷呈迭出的各种思潮面前,我国区域发展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以区域研究为本质特征的地理学在九十年代应该承担起这神圣的使命。 中国区域发展研究按照其本质特征,可分为两个时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20世纪西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区域主义”运动并不断转折的历史。文章以区域研究及其争论为核心,分析了20世纪西方地理学从区域地理学到区域方法、从区域方法到区域主义、从区域主义到区域主义的解构、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等四次重大转向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区域研究范式不断转向的原因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西方地理学“新区域主义”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在回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出该学科建设的基本脉络。20世纪后半叶,一是确定了交叉学科的学科性质定位和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发展导向,并开拓了技术经济的研究方法;二是在人文—经济地理地域分异格局研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突出体现在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研究为代表的地域分异系统的研究,以及以区位论及"点—轴系统"研究为代表的空间结构组织的研究方面。21世纪的前10年,继续沿袭地域分异和空间结构的研究脉络,在地域功能区形成与演化,空间相互作用,城乡等不同地域统筹发展等空间组织方面产生了具有影响的理论和应用成就。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新地域空间和新因素的研究产生的人文化趋向,以及新生领域的不断涌现,包括对信息化、全球化的响应研究及旅游地理学、金融地理学等学科方向的形成,使人文—经济地理学增强了活力和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形成及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牵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环境效应的研究得到重视,以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为特色、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在本所得到确立。目前开始着手建设的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将以数据库为基础,以模型库为主要支撑手段,以可视化的地理过程表达及人机互动的辅助决策过程实现为成果的主要出口,努力通过技术方法的改进推动学科能力建设的实质性提升。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将聚焦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应用方面。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增长迅速并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了系列新兴领域,但民族和边疆领域略显弱势;(5)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图书出版存在一些结构失衡。基于以上脉络文章讨论了中国人文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关联,认为:(1)中国人文地理学体现了地理学的跨学科特征,不同分支领域具有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不同的交叉倾向,与这些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领域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文地理学对科学的贡献;(2)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应用研究倾向明显,由此也导致部分领域被弱化及分支领域内研究主题失衡的问题,未来研究在注重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当考虑学科内领域间的平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张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前由于受宗主国控制,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多数处于落后待开发状态。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大。如何缩小差距,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促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超
"流空间"是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网络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而形成的一种认识社会空间的全新模式,强调与分析其社会学意义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然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流空间"的区域地方化特征明显,因此探讨其地理学属性和作用机制的理论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内化于"流空间"的地理学属性特征,进一步提出了"流空间"作用机制和空间作用形态及其区域发展效应,同时基于信息流交互量初步分析了吉林省流空间基本格局及其区域响应。
关键词:
流空间 地理空间 地理属性 区域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佳 金雪军
本文从金融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了研究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实证结论表明:经济地理因素中地理位置对区域非国有金融发展有显著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中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历史经济基础等都对金融发展有显著正影响,而科技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不显著;经济政策对金融发展有差异化的区域效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艳红
邹代钧(1854-1908年),晚清著名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及地理学教育家。早年出使欧洲。1895年春夏间,他独资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地理学学术团体———译印西文地图公会(简称地图公会,后改称舆地学会)。这个团体主要的任务是译绘出版各种地图,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经营,存在期间共出版了七百多张地图,在中国首次采用了烂铜版法印刷地图,使中国出现了彩色制图,对地图的出版水平、地理知识的普及与地名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地理学从传统的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发展。本文就邹代钧的生平与舆地学会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姣娥 陈娱 戴特奇 杜方叶 郭建科 黄洁 焦敬娟 李涛 刘承良 马亮 王磊 宗会明
交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国交通地理学已经形成一门体系相对较为完善的学科,21世纪以来,在学科理论建设、新方法与新技术探索、交通发展模式与规律总结、交通系统与区域发展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家发展需求带动学科发展是交通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为加强与国际前沿接轨,学科发展的计量化、国际化和"以人为本"导向增强,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及交通规划、网络科学、环境科学、旅游科学等学科交叉性得到强化,新数据、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取得突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未来我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将重点包括:(1)面向全球的跨境互联互通地理研究;(2)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研究;(3)面向新发展格局的物流与供应链地理研究;(4)面向人民满意的城乡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5)面向学科前沿的交通地理学理论创新研究;(6)面向人工智能的交通与信息技术交叉集成研究。
关键词:
交通 地理 学科特色 学科交叉 新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保继刚 杨虹霓 翁时秀
依据旅游供需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将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旅游发展划分为观光旅游主导阶段(1978—1988年)、旅游供需多元化阶段(1989—1998年)、旅游日常化阶段(1999—2012年)、旅游供给侧改革阶段(2013年至今)等四个阶段。在观光旅游主导阶段,中国旅游地理学紧密围绕关键现实问题,探寻观光旅游发展规律并用以指导产业实践,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旅游供需多元化阶段,部分新兴产品的开发建设问题得到较好的理论回应,但没能构建一个旅游地空间竞合的系统理论;在旅游日常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成为单一领域的专家,推动学科的深化和细化研究,但对宏观复杂非线性问题,却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术应对;在旅游供给侧改革阶段,不少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性的可持续旅游研究开始出现,对旅游地理学新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的讨论日益增多,但迄今尚未在更加系统而全局的视野中建立真正的科学问题体系,并针对科学问题系统性地探寻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认为,十分必要群策群力地梳理旅游地理学科学问题体系、探寻有效方法、开展协同研究;应尽快解决过去遗留的理论问题,做好应对未来变化的准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占仓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地理学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学科的约束,面向市场,服务于市场,尽快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并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要求,在资产管理、企业化发展、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关键词:
地理学 事业 学科发展 市场经济 企业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家伟
我刊主编,李小建教授最近出版了86万字的专著《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探索》(科学出版社,2016.1)。新作凝结了作者30余年学术积累的探索、体会与思考。作者从中国独特的国情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全书共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探索、农户地理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小尺度研究和区域研究等5篇48章,贯穿了问题导向的研究思维,体现了浓厚深情的人文关怀,反思了过去较为普遍的"引入国外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