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2)
2023(16135)
2022(13896)
2021(12928)
2020(10592)
2019(24156)
2018(24037)
2017(46059)
2016(25188)
2015(28172)
2014(28312)
2013(28007)
2012(25938)
2011(23556)
2010(23786)
2009(22005)
2008(21401)
2007(18987)
2006(16942)
2005(15496)
作者
(73099)
(60554)
(60236)
(57086)
(38715)
(29052)
(27362)
(23707)
(23046)
(21846)
(20713)
(20569)
(19412)
(19330)
(18797)
(18665)
(17953)
(17731)
(17363)
(17247)
(15159)
(14985)
(14556)
(13895)
(13540)
(13537)
(13500)
(13449)
(12196)
(11930)
学科
(105769)
经济(105633)
管理(74318)
(68548)
(56359)
企业(56359)
方法(40366)
数学(34186)
数学方法(33822)
中国(30882)
地方(28303)
(28121)
(26832)
业经(24917)
(23145)
(21773)
农业(18922)
(18172)
银行(18127)
(18035)
贸易(18020)
(17959)
金融(17954)
环境(17788)
(17422)
(17400)
(16857)
理论(16578)
技术(16491)
(16074)
机构
大学(357885)
学院(356834)
(143108)
经济(139854)
管理(138543)
研究(125538)
理学(118614)
理学院(117199)
管理学(115338)
管理学院(114674)
中国(93987)
(78028)
科学(76505)
(68839)
(63405)
研究所(57228)
(56155)
中心(55926)
(54149)
财经(53398)
业大(50952)
北京(49952)
(49395)
师范(48961)
(48361)
(45919)
(43971)
农业(43471)
经济学(42651)
师范大学(39689)
基金
项目(239345)
科学(188451)
研究(178614)
基金(171992)
(149147)
国家(147852)
科学基金(126744)
社会(112210)
社会科(106307)
社会科学(106284)
(93987)
基金项目(91078)
教育(81448)
自然(80562)
(78974)
自然科(78603)
自然科学(78588)
自然科学基金(77140)
编号(73447)
资助(70164)
成果(60828)
(54688)
重点(53910)
(52587)
课题(51473)
(49660)
创新(46364)
(46196)
国家社会(45819)
教育部(45113)
期刊
(166978)
经济(166978)
研究(111959)
中国(75541)
学报(54255)
管理(52965)
(52275)
(51762)
科学(51043)
教育(44655)
大学(41341)
学学(38581)
农业(36125)
(34649)
金融(34649)
技术(31049)
业经(27746)
财经(26015)
经济研究(25834)
(22154)
问题(21430)
图书(19289)
(18112)
理论(17596)
科技(17486)
技术经济(16761)
现代(16416)
实践(15996)
(15996)
资源(15809)
共检索到545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熙彦  贺灿飞  
建立对外联系、利用外部资源有助于弥补区域发展新经济活动所面临的资源与技术缺口,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避免陷入路径锁定导致发展停滞甚至衰退。对外联系的建立势必与本地已有联系相互作用,表现为"全球-地方"之间多类型行为主体在特定空间支持与约束下的互动,涉及4个基本问题:发生条件、区域差异、互动内容与行为主体。梳理现有研究发现:①本地与非本地要素的相似性或互补性决定了互动发生的可能性,本地能力则进一步决定互动发生的程度;②互动对于优势地区和后进地区2类极端类型地区更为有效;③互动内容以知识、贸易、资本等要素为主,日益强调非本地劳动力和非本地制度的影响;④互动主体以企业为中心。近年来研究一方面强调企业家等个体作用,另一方面关注非经济主体的作用。整体而言,既有研究在区域发展中"全球-地方"互动的尺度结构、动态变化和行为主体等方面仍面临挑战。结合中国当前区域经济转型与主动全球化并行的发展现状,论文提出理解中国区域发展"全球-地方"互动的关键问题与潜在方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苏守波  
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的互动,是区域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地方高校提高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地方高校与区域互动机制构建中需明确相关的概念、互动主体之间的作用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互动机制的影响。在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互动机制的构建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高校的推进作用、企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市场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洪,边俊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秋丽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资源环境与要素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可以对当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规模效应是环境污染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又会制约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应重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平  孙华  吴有华  刘斌  崔海蓉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构建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互动框架,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从区域性层面,基于系统性视角,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E-C-F互动框架,包括了区域金融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三个部分。基于区域金融子系统具有内外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也构成了两个层次,即外层的模式互动,内层的结构依赖和协调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志科  吴江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从小城镇建设对三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入手,对2018年某省302个镇进行抽样分析,随机选取其中50个镇,对其经济发展数据和城镇建设的情况进行量化处理和实证分析,揭示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综合本文研究来看,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动的,小城镇建设将促进产业集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可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继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提升小城镇建设进度,促进小城镇各产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鑫  
实现高职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高职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服务互动机制、良性激励互动机制以及良性监督互动机制,才能真正促进高职办学与地方经济的共同进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张洪振  
文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数字创新发展的驱动机制展开研究。结果指出,组织布局下的研发投入促进型和组织布局下的基础知识促进型是高水平数字创新能力的组态类型,而非高水平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此外,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组织网络的引导力,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资源要素的驱动力。故应明辨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路径差异,因地制宜实施数字创新的政策战略布局,强化地区发展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张洪振  
文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数字创新发展的驱动机制展开研究。结果指出,组织布局下的研发投入促进型和组织布局下的基础知识促进型是高水平数字创新能力的组态类型,而非高水平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此外,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组织网络的引导力,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资源要素的驱动力。故应明辨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路径差异,因地制宜实施数字创新的政策战略布局,强化地区发展新动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廷玉  邬冰  刘志虹  
"十一五"期间,辽宁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融合二者的发展机理,使其产生互动效应是当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的内部促进作用和外部支撑作用,结合辽宁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的实际状况,提出集群整合模式中市场力的因素与近域城市同构矛盾等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冰  许枫叶  
区域文化与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系统逻辑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文化概念的发展历程并解读了区域文化概念的内涵。从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推力两个方面研究了区域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动力问题,提出组建区域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机制体系来推动二者的互动发展,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扶助机制和治理机制,四大机制相互联系并彼此制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楚旋  吁婷  
人才支撑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在理论方面需要厘清人才支撑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关系,探求两者高协调、高效益的动态发展关系。基于文献综述来阐释人才支撑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构建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阐释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要素,将人才支撑力分为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效能、人才潜能五个关键指标,为未来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耦合测定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军锋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途径被放在了重要位置。"绿色发展"在"十三五"期间首次写入了"五年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三个部分论述了"绿色发展"有关内容,全面阐述了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现状、理念、建设重点和目标等,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绿色发展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引领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苗丽  刘红旭  
始于2001年6月的对口支援西藏高校计划是一项促进我国高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战略举措,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如何有效利用施援高校的资源快速提升西藏高校的整体水平,是高等教育援藏的关键。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施援高校和受援高校良性互动机制的概念,并分析和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的四个维度和两种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