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2)
2023(8184)
2022(6758)
2021(6115)
2020(4655)
2019(10597)
2018(10201)
2017(18852)
2016(10082)
2015(11033)
2014(11340)
2013(11204)
2012(10886)
2011(10216)
2010(10467)
2009(9676)
2008(9636)
2007(8558)
2006(7919)
2005(7608)
作者
(30685)
(25666)
(25408)
(23794)
(16336)
(12200)
(11450)
(9905)
(9785)
(9076)
(8762)
(8682)
(8302)
(8219)
(7937)
(7936)
(7540)
(7344)
(7264)
(7162)
(6673)
(6291)
(6163)
(5926)
(5719)
(5716)
(5659)
(5575)
(5235)
(5057)
学科
(54932)
经济(54884)
管理(26371)
(25473)
地方(20935)
(18909)
企业(18909)
中国(18444)
方法(14796)
(14566)
业经(13317)
地方经济(12519)
数学(11714)
数学方法(11594)
(10738)
农业(10486)
(10471)
(10147)
金融(10146)
(9469)
银行(9460)
(9328)
环境(9143)
(8289)
贸易(8279)
(8249)
(8243)
理论(8236)
(7832)
(7809)
机构
学院(152296)
大学(150176)
(65034)
经济(63625)
研究(59503)
管理(54819)
理学(46047)
中国(45552)
理学院(45388)
管理学(44604)
管理学院(44300)
科学(35740)
(33800)
(30599)
(29219)
研究所(27513)
中心(26125)
(24449)
(24055)
(23941)
师范(23855)
财经(22207)
北京(22152)
(21702)
(20151)
(20019)
经济学(19848)
业大(19417)
师范大学(19275)
农业(18362)
基金
项目(95785)
科学(76583)
研究(73181)
基金(67706)
(58676)
国家(58110)
科学基金(49653)
社会(47231)
社会科(44714)
社会科学(44709)
(38538)
基金项目(35190)
教育(32652)
(32387)
编号(29961)
自然(29744)
自然科(28992)
自然科学(28986)
自然科学基金(28450)
(27869)
资助(26773)
成果(24714)
发展(22866)
重点(22492)
(22468)
课题(22123)
(20500)
(20239)
国家社会(19327)
创新(18834)
期刊
(84191)
经济(84191)
研究(50816)
中国(36640)
(23494)
管理(22840)
教育(21570)
科学(21379)
学报(20786)
(20247)
(17185)
金融(17185)
农业(16351)
大学(15811)
业经(14825)
学学(14588)
技术(13724)
经济研究(13167)
财经(10891)
问题(10520)
(9482)
(8358)
资源(8345)
商业(8271)
(7877)
(7853)
图书(7733)
世界(7631)
技术经济(7561)
(7558)
共检索到249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苗长虹  
区域发展理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 包括发展阶段理论、均衡增长理论、不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后概述了70 年代以来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最后前瞻了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才,刘曙光  
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地理学分支,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实践领域、认知领域、方法技术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纪之交已显示出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善而开放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周密  朱俊丰  
对7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区域现象做"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应该从更广范围的经济发展、转型背景、时代环境出发,还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只有从中国经济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客观评价70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是非功过,并对未来进行有益的展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内外部环境、国家战略、制度变迁和区域战略四元因素相互联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立国战略、富民战略和强国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计划调控期、区域增长极点孕育期、区域增长方式构建期、区域经济关系调整期与区域经济结构重整期五大阶段。为解决当前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增强区域战略弹性、推动空间经济增长、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区域多元关系、促进区域新经济、构建区域绿色生态、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扩大区域开放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石碧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由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的转变,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阶段性特点,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历程和历史特征,对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在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上要着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均衡与非均衡、中央与地方四个方面的关系。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地区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向新时代,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依据中共历次代表大会和其他重要文件精神,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前者又细分为重工业偏向于内地、"大跃进"及三线建设、经济发展重点转向沿海三个阶段;后者细分为改革开放偏向于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总体战略和新时代新战略四个阶段。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依托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特征,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同时,战略重点和举措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展望未来,沿海地区由南向北将构成陆海统筹纵向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带,并率先实现现代化;"四纵四横"经济带的建设将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以绿色城市和绿色城市群建设为载体的绿色城镇化将步入快车道;国内和国际次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的通达性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常规手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左和平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的研究业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的研究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研究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展望了深化研究的方向,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闫程莉  安树伟  
"十二五"期间,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总量表现为"东部大,中部、西部和东北小",在全国所占比重是"东部比重下降,中部、西部和东北上升",增速表现为"东部放慢,中部、西部和东北加快"的态势。总体看来,四大区域相对差距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积极抓住机遇,科学应对挑战,构建"4+2"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战略区域,严格环境保护,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规范经济活动调控方式,促进区域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黎光  刘明菊  
本文通过总结"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国内外实践经验,明确了"全域旅游"带来的旅游发展转型趋势,同时指出虽然"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但是在理论层面上仍然缺乏丰厚的学术积累,学术界对"全域旅游"需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因此,在实践层面,"全域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因地制宜以及时间上的先后,形成自身的特色和竞争力,切忌盲目冒进。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艳  
一、关于企业价值观的分析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价值理论源于Miller与Modiglian在i1958年所提出的MM无公司税资本结构模型。MM理论奠定了现代企业价值理论的基础,由于企业价值内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面来观察或控制企业价值及其最大化的形成过程。基于对企业价值进行观察的不同角度,形成了多种企业价值评价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黎明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一)物流业总体运行放缓趋稳2012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较前3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1%,增幅虽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比第三产业增加值高出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物流总费用约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钟懋功  刘璨  
从竹林资源的变化、竹产品产量与产值、产品加工业、劳动就业、产品市场流向等方面,概述了近20年来我国竹产业发展的水平、速度与结构,并表明我国竹产业呈持续发展态势。对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政策制度改革、政府干预、经济利益驱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表明,家庭承包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政府的政策指导与扶持等极大地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竹产业成为竹产区农民脱贫的有效途径。最后对竹产业的发展潜力从资源、加工业、市场、经营机制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2个不同方案对竹林经营结构及其收获量进行了测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黎明  
2013年,我国物流业出现了趋稳向好、转型升级的新局面。2014年,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一、2013年物流业发展回顾(一)总体运行趋稳向好,细分市场深度调整1.物流业运行总体仍处于平稳增长区间。2013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全年保持在50%以上。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接近200万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两项指标增速均比上年略有放缓,仍快于同期GDP增速;社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斯托伯  徐琴  
一、引言从50年代至70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战略基本倾向于把单一的技术体制模式——福特式的集中化大批量生产模式照搬到那些较大也较富裕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但这一时期发展中的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国具体执行机构对福特模式的修正,他们掺进了地方特色。因而,笔者认为,在福特模式盛行的60、70年代,尽管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和地区发展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人们也过分夸大了帝国主义压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常常忽略了对各国具体差异的仔细分析。第三世界各国的国内阶级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维新  
自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启动的东北亚开发项目——图们江三角洲地区开发的宏伟工程以来,中国一直在研究探索,努力促进图们江区域各国不断合作与开发,现已成为图们江区域发展的引擎。图们江区域又是中俄美大国博弈的复杂地域,具有合作发展的战略价值。要努力排除合作发展的困境,而中国的大智慧恰是合作发展的成功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振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战略、21世纪初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区域发展的中国之路。本文以史实资料为依据,梳理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格局、区域战略及政策的变迁过程,总结区域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