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7)
- 2023(14474)
- 2022(12147)
- 2021(11135)
- 2020(8889)
- 2019(20362)
- 2018(19902)
- 2017(38048)
- 2016(20604)
- 2015(22892)
- 2014(22408)
- 2013(22243)
- 2012(21100)
- 2011(19331)
- 2010(19362)
- 2009(17860)
- 2008(17433)
- 2007(15690)
- 2006(14178)
- 2005(12875)
- 学科
- 济(92124)
- 经济(92034)
- 管理(56237)
- 业(55428)
- 企(41106)
- 企业(41106)
- 方法(32353)
- 中国(29419)
- 农(29188)
- 数学(28529)
- 地方(28434)
- 数学方法(28308)
- 业经(21604)
- 农业(20194)
- 财(19662)
- 贸(18056)
- 贸易(18039)
- 制(17664)
- 易(17449)
- 学(16296)
- 银(16156)
- 银行(16113)
- 环境(15945)
- 地方经济(15699)
- 行(15599)
- 融(15137)
- 金融(15134)
- 发(14778)
- 技术(14120)
- 和(12702)
- 机构
- 学院(297594)
- 大学(295371)
- 济(124259)
- 经济(121676)
- 管理(110584)
- 研究(107087)
- 理学(94690)
- 理学院(93461)
- 管理学(92049)
- 管理学院(91478)
- 中国(81586)
- 科学(65978)
- 京(63785)
- 财(56236)
- 所(54793)
- 农(54764)
- 研究所(49715)
- 中心(48313)
- 业大(45581)
- 江(45327)
- 财经(44239)
- 农业(43033)
- 范(41699)
- 师范(41230)
- 北京(40596)
- 经(39977)
- 院(38759)
- 经济学(37441)
- 州(36883)
- 经济学院(33865)
- 基金
- 项目(196651)
- 科学(153973)
- 研究(142780)
- 基金(140568)
- 家(124106)
- 国家(123010)
- 科学基金(103522)
- 社会(91676)
- 社会科(86892)
- 社会科学(86869)
- 省(77957)
- 基金项目(75311)
- 划(66292)
- 自然(65828)
- 自然科(64184)
- 自然科学(64166)
- 教育(64037)
- 自然科学基金(62996)
- 编号(57849)
- 资助(55354)
- 发(48706)
- 成果(46258)
- 重点(44833)
- 部(42524)
- 创(41070)
- 课题(40864)
- 发展(38665)
- 创新(38469)
- 展(38061)
- 国家社会(37690)
- 期刊
- 济(143767)
- 经济(143767)
- 研究(89662)
- 中国(61355)
- 农(50881)
- 学报(47775)
- 科学(44915)
- 管理(40639)
- 财(40139)
- 大学(35533)
- 农业(34850)
- 学学(33461)
- 教育(31948)
- 融(30701)
- 金融(30701)
- 业经(26204)
- 技术(24257)
- 经济研究(22936)
- 财经(21298)
- 问题(20084)
- 经(18363)
- 业(18211)
- 贸(16015)
- 资源(15747)
- 商业(15174)
- 科技(14295)
- 技术经济(14245)
- 国际(14088)
- 图书(13874)
- 版(13814)
共检索到454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健 王新宇
本文首先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87—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内差分方法对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影响我国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振兴的实施提高了东北地区的能源效率,缩小了与高效区的能源效率差距;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并没有提高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反而扩大了与高效区的能源效率差距。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西部开发主要以发展资源型工业为主,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致力于转变原来高耗能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有关。另外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市场化水平等因素也对地区能源效率有较大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太明
西部大开发的成败关乎经济增长、消费增长和居民福利。本文首次采用合成控制法测度了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对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的净影响,并基于补偿性等价法测算了福利效应。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三维政策效果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促进了半数省份的经济增长,有效拉动了少数省份的消费增长和增进了少数省份的居民福利,但相比促进经济增长,其释放消费潜力和改善民生福祉的作用有待更充分发挥。本文研究丰富了西部大开发政策效果的相关文献,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国制定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伟 刘万明
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好几次西部开发的高潮,但是不论是开发规模还是深度,它们都不能与当今的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当今的我国西部大开发成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好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举措,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探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玉东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有利背景条件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应重视和优先考虑以下方面,如抢抓机遇、服务西部、特色兴校、多元筹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以促进自身的超常规发展。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民族地区高校 发展战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璋勇 葛鹏飞
政府干预是资本错配的原因之一,那么政府政策是否必然会导致资本错配呢?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国较早实施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于其对资本错配影响的探索可以解答这一困惑。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没有恶化西部资本配置,反而通过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显著缓解了资本错配问题,缓解效应表现出"先大后小"的动态特征。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改善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非出口企业的资本错配,对外资企业、出口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会强化西部大开发对民营企业、非出口企业资本错配的改善作用,也会加剧国有企业、出口企业的资本错配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千庆兰 盛科荣 樊杰
与“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不同,“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没有将未来两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行明确,也没有阐释出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剖析东北与西部地区在全国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揭示出其由于基础条件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从而塑造地区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通过比较两大战略相同内容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空间非均衡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等,得出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荣雨菲
为了验证区域发展战略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笔者利用2003年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评估了该战略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净效应。笔者引入项目评估计量经济学中的合成控制法控制了选择性偏差和由此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使得东北三省2003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增加了1.1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但自2007年以来该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改善基础设施实现的,人力资本积累、科技进步和投资环境并未改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虽有改善但作用有限。因此,这种增长效应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冲击而缺乏可持续性。进一步深化东北振兴战略,需要调整对东北地区政策扶持的方向、方式和对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荣雨菲
为了验证区域发展战略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笔者利用2003年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评估了该战略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净效应。笔者引入项目评估计量经济学中的合成控制法控制了选择性偏差和由此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使得东北三省2003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增加了1.1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但自2007年以来该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改善基础设施实现的,人力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忠泰
本文论述了确立依托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驱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制约关中高新带发展的“瓶颈”约束,提出了面向西部大开发推进关中高新带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西部大开发 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过杰 杜肯堂 杨钢 郭晓鸣 蓝定香
邛崃是成都平原地区的重要城市 ,也是我国最早的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政策试点县市之一。本文从邛崃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 ,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并为该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形象定位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邛崃市 发展战略 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省社联课题组
西部大开发是在西部总体条件相对弱势基础上的开发 ,是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领域扶贫攻艰任务。开发的体制是以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为导向 ,开发的前提是观念和体制的创新 ,开发的长期战略支撑点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山西在西部大开发中 ,必须从地理上的承东启西变为基础设施大通道上的承东启西。抓住西部大开发中物资需求的商机 ,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并在与西部的合作中谋求双赢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山西经济 机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赛 周绍东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的是在各地区产业的统筹协调中推动地区经济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对产业的区域分工程度进行测度能够为未来的产业选择提供依据。文章通过改进和融合结构相似系数与偏离-份额分析法,设计了区域产业分工指数Dj,适用于衡量区域内部产业分工程度;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产业发展潜力指数Zik,适用于识别地区优势产业,确定重点发展产业。这两种指数能够综合反映区位自身优势、整体分工定位以及产业自身特点等状况。文章以京津冀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4个经济区域的工业产业为案例,进行经济区域内与经济区域间分工的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区域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其相互作用既受到市场选择的影响,也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地区产业政策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与自身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应在具有良好基础、资源优势的产业中选择利于区域发展战略分工的产业;同一地区在不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角色不同,应据此制定地区对外产业政策与市场策略。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主导产业选择 区域产业分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孙海鹰,韦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栋生
选准战略重点,关系有效启动、推进西部大开发。作者认为应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人力资本开发作为切入点,紧扣西部投资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相应调整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提高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投资环境 特色经济 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