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4)
2023(10578)
2022(8763)
2021(7928)
2020(6322)
2019(13939)
2018(13968)
2017(25173)
2016(14240)
2015(16100)
2014(16784)
2013(16031)
2012(15367)
2011(14058)
2010(14438)
2009(13010)
2008(12873)
2007(11926)
2006(10740)
2005(10052)
作者
(43612)
(35947)
(35918)
(33865)
(22962)
(17300)
(16390)
(14054)
(13907)
(13229)
(12354)
(12238)
(11897)
(11600)
(11394)
(11046)
(10696)
(10620)
(10565)
(10256)
(9381)
(9092)
(8860)
(8377)
(8356)
(8180)
(8073)
(7881)
(7569)
(7531)
学科
(61644)
经济(61573)
管理(35975)
(31721)
地方(23288)
(23212)
企业(23212)
中国(22262)
(18731)
方法(15864)
业经(15050)
(13915)
(13545)
地方经济(13351)
农业(12895)
(12881)
数学(12798)
数学方法(12614)
(12317)
银行(12289)
(12245)
金融(12237)
(11997)
(11598)
理论(10803)
环境(10599)
教育(9684)
(9668)
(9534)
(9459)
机构
学院(202363)
大学(196692)
研究(77052)
(76954)
经济(74886)
管理(67538)
中国(59063)
理学(55394)
理学院(54590)
管理学(53450)
管理学院(53069)
科学(48946)
(44765)
(41013)
(37750)
(37279)
研究所(36715)
(35488)
中心(34939)
(31437)
师范(31046)
业大(29341)
农业(29240)
北京(28918)
(28692)
(28610)
财经(27650)
(27531)
技术(26594)
(24699)
基金
项目(126525)
科学(97299)
研究(96756)
基金(84774)
(74625)
国家(73895)
科学基金(61151)
社会(58041)
社会科(54744)
社会科学(54735)
(53889)
教育(44370)
(44367)
基金项目(43925)
编号(41776)
自然(36791)
自然科(35854)
自然科学(35841)
成果(35239)
自然科学基金(35123)
(34249)
资助(34227)
课题(31649)
重点(29618)
发展(27545)
(27069)
(26165)
(25913)
(25782)
创新(24477)
期刊
(101899)
经济(101899)
研究(65498)
中国(53882)
(36470)
教育(34358)
学报(33227)
科学(29558)
(28819)
管理(27046)
农业(24653)
大学(24343)
学学(22482)
(22260)
金融(22260)
技术(20297)
业经(18883)
经济研究(15728)
财经(13193)
问题(12804)
(12620)
图书(12476)
(11520)
职业(11097)
(11017)
论坛(11017)
(10115)
科技(10028)
商业(9990)
资源(9892)
共检索到337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  樊杰  
区域发展差距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区域发展差距测度指标体系反映了区域发展差距研究从单要素、单指标走向多要素、多指标综合测度的发展趋势。本文在进行区域发展差距概念界定、构成要素类型划分,以及阐述构建区域发展差距测度指标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对区域发展差距构成要素进行甄别、归类和属性特征分析,筛选、构建和设计出了以衡量民生质量为导向的区域发展差距宏观和微观测度指标体系。宏观测度指标体系由3个综合指标、18个要素指标和54个属性指标构成;微观测度指标体系由3个综合指标、14个要素指标和70个属性指标构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存德  
发展可持续性的测度是衡量发展持续能力高低的手段.根据测度结果,可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适时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调控.因而,测度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科学界定为基础,以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为依据,指出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是:(1)目标的可实践性;(2)资本的异质互补性和同质可替代性;(3)可持续性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认为发展可持续性的测度可以通过协调性的度量来实现,并把协调性高低的数量指标定义为协调度.同时还给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判方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向阳  肖平  
以未来、社会平等、公众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一个建立持续性指标的方法论框架,试图在多种时空尺度上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航  
科学界定区域人才服务体系的内涵,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区域人才服务水平非常重要。本文尝试从人才、服务内容、服务机构、服务环境四个层次构建区域人才服务体系,从评价区域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和服务成效构建区域人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梁伟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理论和实践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ISSP测度指标体系,以评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其发展差距,并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梁伟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理论和实践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ISSP测度指标体系,以评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其发展差距,并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奚青梅  
资源型区域一方面对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理论与方法体系均有待探讨。本文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该方法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典型性与可比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层次性的原则,以AHP综合评价法为基础,从资源支持能力、环境支持能力、社会支持能力、经济支持能力4个方面选择47个指标对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该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能够综合地反映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以期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隋妍,朱孔来  
The text considers that regional gap is a “complex” which is made up of every essential factor's gap generally speaking.These factors includes economy,society and others which influen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other words,regional gap is disparity of comprehensive strength between regions.In view of above mentioned comprehension the text puts foruard a set of judging index system and quantitative measuring and calculating method which takes quantity as the dominant factor and combines quality with quantity.Furthermore,using this way the text makes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omnibearing analysis to every essential factor's gap between the east area and the west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振宇   周智翔   孔新兵   林金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准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本文强调整体思维、多维思维、长线思维和底线思维,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统计含义,构建由富裕性、共享性与托底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在省级与区域层面测度2010—2018年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从省级层面看,共同富裕指数持续向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共同富裕指数呈收敛趋势;从一级指标看,富裕性指数与托底性指数稳步提升,但共享性指数提升乏力;省际富裕性指数与共享性指数呈比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区域层面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南方与北方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的差距则呈加速扩大态势,但北方地区共享性维度的指数却一直高于南方地区。本文丰富了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共同富裕的测度细化到省级与区域层面,为刻画共同富裕指数的省际差异、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动,找准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并优化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蔚兰  曾鹏  
关于广西经济发展差异,曾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定量研究,得出过一些非常有益的结论。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一切都改变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因此,这里我们顺应形势的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立群  李维斌  冯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哈进兵  陈双康  
本文以信息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为依据,简要分析了传统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分类及范畴,并就如何测度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搭建指标体系,从行业发展规模、从业人员素质、科学技术水平、行业规范程度、服务形态多元化和客户满意度等6个方面选取核心指标,构建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金昌  史龙梅  徐蔼婷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测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统计内涵的深入考察,本文在充分梳理、借鉴国内外有关同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了由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个部分共27项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特点是: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标数量不多但覆盖新发展理念的各个方面,指标不重复,数据易获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成升魁  
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在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变成现实过程中 ,关键问题是对可持续性的评价。本文采用博塞尔·哈特缪特的“标识星(OrientorStar)”方法 ,对青藏高原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定量评价 ,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文章在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者按照人类、支撑及自然 3个亚系统建立了川滇藏接壤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应用标识星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在 1959年、1999年和 2 0 39年该区的区域可持续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