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9)
- 2023(10939)
- 2022(9253)
- 2021(8542)
- 2020(6651)
- 2019(15045)
- 2018(14746)
- 2017(26800)
- 2016(14990)
- 2015(16810)
- 2014(17316)
- 2013(16884)
- 2012(16093)
- 2011(14804)
- 2010(15344)
- 2009(14053)
- 2008(14048)
- 2007(13069)
- 2006(11957)
- 2005(11164)
- 学科
- 济(68405)
- 经济(68334)
- 管理(38933)
- 业(33712)
- 中国(25491)
- 地方(25429)
- 企(25022)
- 企业(25022)
- 方法(19043)
- 农(18748)
- 业经(15749)
- 数学(15395)
- 学(15213)
- 数学方法(15087)
- 地方经济(13928)
- 农业(13054)
- 发(12871)
- 环境(12459)
- 银(12129)
- 银行(12110)
- 制(12008)
- 财(11944)
- 融(11941)
- 金融(11939)
- 行(11744)
- 理论(11479)
- 贸(10352)
- 贸易(10337)
- 和(10214)
- 易(9785)
- 机构
- 学院(218929)
- 大学(215376)
- 济(81971)
- 研究(81723)
- 经济(79548)
- 管理(74677)
- 中国(62835)
- 理学(61314)
- 理学院(60320)
- 管理学(58903)
- 管理学院(58485)
- 科学(52858)
- 京(49955)
- 所(42740)
- 财(38364)
- 研究所(38172)
- 中心(37817)
- 江(37569)
- 农(36586)
- 范(35081)
- 师范(34699)
- 北京(32307)
- 州(31108)
- 业大(30817)
- 院(30233)
- 财经(28922)
- 农业(28348)
- 师范大学(27762)
- 省(27588)
- 技术(26827)
- 基金
- 项目(136885)
- 科学(106839)
- 研究(101395)
- 基金(94563)
- 家(82874)
- 国家(82118)
- 科学基金(69570)
- 社会(62256)
- 社会科(58853)
- 社会科学(58842)
- 省(56005)
- 基金项目(50043)
- 划(47015)
- 教育(46386)
- 自然(43909)
- 自然科(42856)
- 自然科学(42848)
- 编号(42558)
- 自然科学基金(42000)
- 资助(37875)
- 发(35809)
- 成果(35346)
- 重点(31816)
- 课题(31644)
- 发展(28697)
- 展(28217)
- 部(27810)
- 创(27583)
- 创新(25870)
- 年(25817)
共检索到360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士谋 王书国 陈爽 陈振光
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和各种企业团体捆绑在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联贯的网络关系中。在当前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体化时代,由于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集中,产业集团重组、交通信息网络化和人群流动化加快等等因素的汇合,给城市化地区带来新的现象。发达地区孕育着“城市群现象”越来越突显。文章就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生成规律、发展过程中的因子及其空间组织系统若干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并提出了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结构的四种范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媛媛 杜伟航
“双碳”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社会共识,开放与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关于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碳排放的研究不多,且关于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为科学识别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因子以及作用机制,促进其更好地实现区域碳减排,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开放、创新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并引入开放与创新的交互项,进一步考察其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FDI会引入高碳排放产业,显著促进碳排放强度增加;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强度有抑制作用,但会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创新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倒“U”型非线性关系,只有达到门槛值1.78,创新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作用才会显现,其中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均超过了该拐点值,处于创新碳减排阶段;FDI、贸易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可以抑制碳排放强度,但效果有差别,FDI、贸易开放对创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别具有削弱效应和增强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从优化吸引外资政策体系、加快贸易开放进程,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投入水平,以及协调好开放与创新之间关系、更好发挥FDI技术溢出外部效应等方面,提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关键词:
城市群经济 多城市群 协调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昕 林木西
金融是推进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现代金融业态的多样化和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凸显,逐步形成了能够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潜能,成为重要的城市间经济关联基础。城市群是先进要素的产生和集聚并引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发展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现实战略背景下,选取中国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十大城市群,研究金融规模、金融资源、金融集聚、金融区位、金融外向五种潜能的形成现状,及其对于城市群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同域影响和溢出效应,判断金融服务于城市群实体经济的现实程度,以期为金融推进城市群经济协调运行、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融潜能 金融经济力 城市群 关联基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云 关利平
我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和促进了整个城市群区域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城市群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应顺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管理和保障体系,推动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群 现代农业 绿色农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党兴华 赵璟
本文借助Zipf公式考察了陕西省关中地区自1978年到2002年间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本文对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如何加快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规模分布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外部性 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志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大事有两件: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原因在于城市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载体,并拥有强大的聚集能力和辐射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5%,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70%左右。但是广阔的疆域、多元的地理条件以及不同的人文环境,把中国划分成若干个异质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志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大事有两件: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原因在于城市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载体,并拥有强大的聚集能力和辐射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5%,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70%左右。但是广阔的疆域、多元的地理条件以及不同的人文环境,把中国划分成若干个异质的
关键词:
城市群协调发展 中国城市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丽 胡珑瑛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自然断裂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整体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良好,各城市的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类型包括:优质协调类、良好协调类、中度协调类、轻度失调类和严重失调类等5类,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十大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间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宏昌 戴宏伟
利用中国19个城市群面板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测度城市综合规模并估算城市群空间结构,进一步识别空间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单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或创新水平均较高的城市群中,单中心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多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单中心结构则更有利于城市群经济发展。上述结果说明我国实现城市群的“中心开花”,即由单中心转向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型城市群尚需各方共同努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研究中国整体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同群效应,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内部存在着正向的同群效应;较大规模城市对较小规模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同群效应;较小规模城市对较大规模城市有正向的同群效应;相同规模城市之间也有正向的同群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不同规模的城市进行科学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侯杰 张梅青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关键词:
城市群 功能分工 协调发展 京津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士可 李世杰 王鑫
近域城市作为城市群内部结构不断发展完善的组合形态,对加速城市群成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讨论河南中部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汴(开封)许(昌)近域城市组合构建的必要性及近域城市组合发展的外部条件。结果表明:近域城市仅仅空间上相邻是不够的,需要对原有空间结构进行正向扰动才能促进近域城市结构的发育,正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的正向扰动才使郑汴许近域城市组合得以发展成型。结合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从区域空间结构、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对接、城市政府间协调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郑汴许近域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