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7)
- 2023(7285)
- 2022(5996)
- 2021(5430)
- 2020(4197)
- 2019(9290)
- 2018(9004)
- 2017(16190)
- 2016(9183)
- 2015(10456)
- 2014(10616)
- 2013(10121)
- 2012(9849)
- 2011(9280)
- 2010(9504)
- 2009(8520)
- 2008(8312)
- 2007(7578)
- 2006(7046)
- 2005(6684)
- 学科
- 济(45101)
- 经济(45067)
- 地方(20374)
- 管理(19799)
- 业(18423)
- 中国(17898)
- 农(13051)
- 地方经济(12269)
- 企(11859)
- 企业(11859)
- 业经(10830)
- 发(9798)
- 方法(9797)
- 农业(9424)
- 融(8545)
- 金融(8544)
- 教育(8515)
- 环境(8307)
- 数学(8229)
- 数学方法(8169)
- 银(7956)
- 银行(7947)
- 行(7879)
- 学(7831)
- 发展(7162)
- 展(7139)
- 贸(6832)
- 贸易(6822)
- 制(6521)
- 技术(6484)
- 机构
- 大学(129953)
- 学院(128603)
- 研究(52474)
- 济(51935)
- 经济(50651)
- 管理(42978)
- 中国(38308)
- 理学(35422)
- 理学院(34823)
- 管理学(34097)
- 管理学院(33844)
- 科学(32042)
- 京(29802)
- 所(26985)
- 研究所(24272)
- 范(23083)
- 中心(22961)
- 师范(22902)
- 财(22590)
- 农(22027)
- 江(22010)
- 北京(19748)
- 院(19430)
- 师范大学(18342)
- 州(18055)
- 业大(17466)
- 财经(16910)
- 农业(16845)
- 教育(16609)
- 省(16197)
- 基金
- 项目(81331)
- 研究(64340)
- 科学(64293)
- 基金(54639)
- 家(46898)
- 国家(46419)
- 社会(40043)
- 科学基金(39131)
- 社会科(37872)
- 社会科学(37866)
- 省(34717)
- 教育(30137)
- 划(29007)
- 基金项目(28495)
- 编号(27332)
- 发(25230)
- 成果(23474)
- 自然(22392)
- 自然科(21806)
- 自然科学(21802)
- 自然科学基金(21350)
- 资助(21350)
- 课题(21258)
- 发展(20781)
- 展(20403)
- 重点(19385)
- 年(17521)
- 创(17424)
- 部(17046)
- 规划(16633)
共检索到221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绪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鲜明地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诚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高地,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日益彰显,在国家及区域发展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社会和区域发展,已成为高水平大学办出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支点,扩大办学资源的重要途径;大学为社会服务、促进区域发展的能力和贡献,也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希斌
徐同文教授的新著《区域大学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使命》),在详细地考察了国内外区域大学社会服务的现状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就区域大学为区域经济与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袁强
地方大学在抓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更加凸显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宽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创业型大学是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延伸。
关键词:
地方大学 社会服务 区域创新 创业型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晓锋
大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顺应内在发展规律和要求,获取外部资源满足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类型、层次和隶属关系的大学,都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永洪 陈卓
我国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近年来国家政策提出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通过区域扶贫来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城镇化与非农化进程中,区域内的中心城市承担着发展资源组合、带动经济发展的使命。以重庆市黔江区为案例,比较研究传统区域格局与新兴区域态势,并从贫困地区发展的目标解读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与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少波
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演变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一流大学群体正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不断走向中央位置,同时努力克服对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跟随和路径依赖,探索一条既立足国情校情又引领未来的新发展道路。过去的大学常常被视为松散耦合的组织或共同体,但随着大学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在的一流大学变得越来越具有规划性、战略性和组织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格局新定位,赋予我国一流大学新使命,就是要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战略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建设具有战略性作用的高水平大学,也需要大学深入探索新使命引领的战略发展模式。
关键词:
战略型 新使命 战略中心型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少波
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演变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一流大学群体正在走向全球竞争舞台的中央,同时努力克服对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跟随和路径依赖,探索一条既立足国情校情又引领未来的新发展道路。过去的大学,常常被视为松散耦合的组织或共同体。随着大学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在的一流大学变得越来越具有规划性、战略性和组织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而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格局新定位,赋予我国一流大学新使命,即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战略力量。
关键词:
战略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先民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继东部沿海开放、开发浦东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把东北地区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四化同步 开放大学使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闵维方
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知识的创造和积累都在加速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网络使得知识信息的传播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播成本大大降低。新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也在不断加快。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革 刘艳艳 马建华 杨耀荣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文化实力构成了复杂国际环境中国际竞争的四大砝码。大学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支撑。时代赋予了大学校园文化比以往更为重大的战略使命和历史价值。给大学校园文化注入了更为广阔的内涵。提升大学的文化力,发挥校园文化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革 马建华 杨耀荣 刘艳艳
大学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支撑。重新审视校园文化立校、兴校的重大作用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明确大学校园文化的使命和主体、把握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是深化校园文化研究的切入点。大学校园文化承担着凝练、传承、发扬民族文化,选择、规范、整合时代文化,以及倡导、发展、引领创新文化的艰巨责任和重大使命。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大学的管理者和后期服务人员在校园文化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并不断地提炼其科学性、时代性、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秋衡 李玲玲
大学章程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障,它规定并强化着大学的自主建设和特色发展,是大学精神的缩影和集中体现。作为大学自主办学的基本依据和指导大学行为的总纲领,大学章程的构建与存在自有内在情理和外部法则。遵循学术本位的内在逻辑,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内生发展,推动文化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大学章程应当以其引导性积极维护大学固有的传统和永恒的价值,激发全体师生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热情,提供自下而上的内在情理需求,遵循维护大学内生发展的客观法则,承担坚守大学理想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
大学章程 根本使命 学术本位 内生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成长春
区域性大学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四项职能,立足区域、面向未来,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盐城师范学院是地处苏北的一所区域性大学,自1998年组建以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层次,实现了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跨越、从单一性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师范院校的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长林 周鸿
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是区域社会精神的时代表征,区域社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二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引领、示范作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形成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精神 区域 社会经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施建军 吴琼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科技园、工业园、开发区到产业经济区、产业带,乃至于长三角、珠三角、渤海三角洲、国际经济合作区以及部分中国与邻国的世界经济区发展态势尤其明显。在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形态中,也显示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从经济角度讲,它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