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3)
2023(16283)
2022(13814)
2021(12786)
2020(10871)
2019(24925)
2018(24667)
2017(46988)
2016(25319)
2015(28314)
2014(28418)
2013(27935)
2012(26251)
2011(23648)
2010(23707)
2009(21799)
2008(21544)
2007(19175)
2006(16687)
2005(15129)
作者
(74020)
(62096)
(61529)
(58473)
(39110)
(29815)
(28266)
(24172)
(23525)
(22075)
(21004)
(20962)
(19540)
(19428)
(19163)
(19088)
(18618)
(18421)
(17904)
(17640)
(15366)
(15319)
(15040)
(14155)
(14071)
(13873)
(13711)
(13663)
(12499)
(12409)
学科
(112863)
经济(112764)
管理(71912)
(68525)
(54134)
企业(54134)
方法(48073)
数学(42594)
数学方法(42074)
(30974)
中国(30568)
地方(29767)
(27819)
业经(23971)
(22269)
农业(21184)
环境(20363)
(19540)
贸易(19529)
(18864)
(18518)
(17713)
财务(17657)
财务管理(17615)
(17201)
金融(17198)
(16826)
企业财务(16824)
银行(16783)
(16435)
机构
学院(359969)
大学(358515)
(149179)
经济(146038)
管理(138139)
研究(125135)
理学(118694)
理学院(117290)
管理学(115127)
管理学院(114443)
中国(95332)
科学(78125)
(76730)
(67614)
(64021)
(61957)
中心(58660)
研究所(58165)
(55339)
业大(54213)
财经(53294)
农业(48410)
(48350)
(48315)
北京(48266)
师范(47855)
(45589)
经济学(45141)
(44149)
经济学院(40770)
基金
项目(242591)
科学(191158)
基金(175342)
研究(175275)
(153386)
国家(152103)
科学基金(130583)
社会(110892)
社会科(105167)
社会科学(105133)
(96776)
基金项目(92940)
自然(85228)
自然科(83269)
自然科学(83248)
自然科学基金(81722)
(81093)
教育(79972)
资助(72107)
编号(71552)
成果(57175)
(56518)
重点(55226)
(52936)
(50306)
课题(49056)
科研(47162)
创新(47078)
国家社会(45698)
教育部(44987)
期刊
(165481)
经济(165481)
研究(102234)
中国(72576)
学报(56586)
(56040)
(53308)
科学(52257)
管理(49979)
大学(42617)
学学(40038)
农业(38275)
教育(36766)
(34113)
金融(34113)
技术(32831)
业经(27890)
经济研究(26101)
财经(25721)
(22078)
问题(22051)
(20725)
资源(18794)
图书(18681)
统计(18646)
技术经济(18337)
(17676)
(16913)
(16867)
理论(16701)
共检索到541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魏霄  邹玉君  孟科学  
根据2007~2017年我国各省环境投资和能源强度的空间短面板数据,分析区域发展背景下各省域环境投资和能源强度的变化,检验环境投资推动能源强度降低过程中是否存在门槛。研究发现:其一,沿着黑河—腾冲一线,全国环境投资和能源强度分布存在空间分异特征;该线东侧省域环境投资规模较大、能源强度较低,西侧省域能源强度较高、环境投资规模较小。其二,各省域环境投资政策的制定与投资规模的决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相邻省域的影响。其三,总体上,环境投资与能源强度具有负向关系且具有门限,并呈现空间分异特征。这意味着,单纯依靠环境投资规模扩大无法自动实现产出降耗,各省域环境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权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龙政  林润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宽旗  王静  
本文运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以及金融结构三个维度构建门槛模型,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都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超过一定水平值后,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将大大提升;越过门槛值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还处于门槛值之下,其中中部与东北地区的金融发展尤为落后。为了更好地发挥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协调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融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国婷  任荣明  
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针对环保投资与城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三项环保投资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层面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东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各区域城镇化水平均呈现负的影响作用;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于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影响为正,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均为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蒙  
港口物流作为一个综合物流体系和与外部经济互动的窗口,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港口繁荣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相对而言,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但港口物流与港口腹地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且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反映了目前我国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辐射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同时港口腹地与港口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未来应进一步拓宽港口综合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动港口与区域经济共同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蒙  
港口物流作为一个综合物流体系和与外部经济互动的窗口,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港口繁荣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相对而言,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但港口物流与港口腹地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且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反映了目前我国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辐射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同时港口腹地与港口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未来应进一步拓宽港口综合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动港口与区域经济共同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徐磊  
地方政府债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时空分布是否均衡、时空经济效应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不仅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切合我国当下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的政策背景与发展方向。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实际出发,建立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增量和存量地方政府债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经济效应,并根据举债冲击的时空传导效应,讨论地方政府债务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时空分布和举债冲击在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基础设施存量和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之间的时空传导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区域经济未能实现彼此协同促进、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革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分配制度、支持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关注区域债务风险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惠炜  赵国庆  
本文在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程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构建环境污染强度、环境规制强度指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各地区环境污染强度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各地区是否存在。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地降低环境污染强度,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所存在的污染避难所效应除了与不同的污染排放物有关以外,还与实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有关,且这两者之间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路畅  王媛媛  于渤  刘立娜  
基于2008-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将制度环境设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区域制度环境差别会导致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表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即市场化处于较低水平时,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作用不显著;伴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并且促进强度呈倒U型结构。研究结论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理论视角,对如何更有效地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惠炜  赵国庆  
本文在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程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构建环境污染强度、环境规制强度指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各地区环境污染强度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各地区是否存在。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地降低环境污染强度,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所存在的污染避难所效应除了与不同的污染排放物有关以外,还与实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有关,且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一致关系。本文还发现中国各地区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U型关系,虽然目前仍有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强度会随地区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但多数地区处于拐点右侧,因此对环境污染物的强化治理依旧刻不容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婷  孙林岩  何哲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各区域工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具体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赵昱钧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非线性的"双重维度",采用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逆向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这种积极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总体呈现出显著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这种非线性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还不太明显,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吸收能力显著地正向调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等吸收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注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可能是新常态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省份有效摆脱"走出去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以上结论的发现,对新常态下中国更好地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创新效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亮  吴浜源  
本文基于49个发展中国家1991-2011年的平行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条件变动的通货膨胀效应,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该效应传递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贸易条件恶化会推高通货膨胀,贸易条件改善则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并且,当对外开放程度和外汇储备规模超过门槛水平、汇率波动幅度低于门槛水平时,上述贸易条件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才能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蔚然   夏勇  
文章基于2009—2021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分析地区产学研协同对其工业绿色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以及该作用的门槛效应。主要结论有:(1)基准回归表明,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可以显著促进其工业绿色发展。(2)门槛回归表明,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金融发展水平和企业产权结构对产学研协同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均存在单门槛效应,在跨过相应的三个门槛值后,产学研协同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都会得到显著增强。根据研究结论,应当重视产学研协同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强化这种促进作用,发挥国有企业示范作用并扶持非国有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常萍  吴敏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各国普遍对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实施了环境规制。那么,严格的环境规制真的能促进制造业的"清洁化"吗?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9~2013年的制造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清洁化"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通过构建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得到结论:环境规制是影响制造业"清洁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是,环境规制强度与制造业"清洁化"高度呈"剪刀差"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