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2)
- 2023(10731)
- 2022(8750)
- 2021(7962)
- 2020(6209)
- 2019(13862)
- 2018(13453)
- 2017(25367)
- 2016(13590)
- 2015(15042)
- 2014(14957)
- 2013(14578)
- 2012(13770)
- 2011(12650)
- 2010(12894)
- 2009(11700)
- 2008(11608)
- 2007(10452)
- 2006(9694)
- 2005(9120)
- 学科
- 济(64439)
- 经济(64394)
- 管理(36980)
- 业(36580)
- 企(27882)
- 企业(27882)
- 地方(23657)
- 中国(22275)
- 农(19195)
- 方法(17757)
- 业经(16237)
- 数学(14808)
- 数学方法(14632)
- 地方经济(13740)
- 农业(13504)
- 发(12201)
- 银(11756)
- 银行(11742)
- 融(11634)
- 金融(11632)
- 制(11591)
- 行(11494)
- 贸(11414)
- 贸易(11400)
- 环境(11104)
- 财(10982)
- 易(10965)
- 学(10709)
- 技术(10163)
- 和(9395)
- 机构
- 学院(193235)
- 大学(188860)
- 济(80506)
- 经济(78703)
- 研究(72755)
- 管理(70684)
- 理学(59280)
- 理学院(58494)
- 管理学(57614)
- 管理学院(57205)
- 中国(55768)
- 科学(43351)
- 京(41611)
- 所(36928)
- 财(36157)
- 研究所(33229)
- 中心(32474)
- 江(31674)
- 农(30579)
- 范(28995)
- 师范(28739)
- 财经(27555)
- 院(26919)
- 北京(26801)
- 州(25830)
- 业大(25433)
- 经(24810)
- 经济学(23698)
- 农业(23427)
- 师范大学(22889)
- 基金
- 项目(124691)
- 科学(99002)
- 研究(95985)
- 基金(87392)
- 家(75786)
- 国家(75092)
- 科学基金(63949)
- 社会(61033)
- 社会科(57946)
- 社会科学(57936)
- 省(50997)
- 基金项目(45370)
- 教育(43621)
- 划(42705)
- 编号(40133)
- 自然(38303)
- 自然科(37374)
- 自然科学(37369)
- 自然科学基金(36666)
- 发(34430)
- 资助(34400)
- 成果(33048)
- 课题(29593)
- 重点(29092)
- 发展(28166)
- 展(27673)
- 创(26829)
- 部(26627)
- 创新(25029)
- 国家社会(24862)
共检索到315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双悦 刘明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既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目前主要面临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差距,南北方差距及“一带一路”国内段内部差距过大,都市圈、城市群空间布局呈现东密西疏,区域之间的合作进程缓慢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应重点通过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县城、中心村(镇)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都市圈、城市群为增长极,促进跨区域的经济带建设;以重大经济带建设为重点,构建纵横交错的区域协调发展网络;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贵进
我国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及海南岛后,1985年初又确定长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对外开放地带。从而形成了南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组成的绵延万里的沿海开放经济区域。在当前世界经济背景下,正确地认识我国开放经济区域所而临的挑战,科学地制定开放经济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严纯华
大学可持续发展包括一般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大学的理念、生源、课程、师资、经费、治理等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未来时期,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党的领导,保持优良传统;重塑大学理念,摒弃急功近利;重视生源变化,改革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推动知识更新;加强教师培训,重塑师资队伍;打破传统模式,深化投入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关键词:
大学 可持续发展 挑战 战略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关键词:
空间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真实潜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郑维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
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进行理论解析,从人口、资源、环境、时间、空间五个方面,分析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实施“人口零增长”、“资源利用效率‘十倍’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自然资本投资”四大战略,以促进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 挑战 战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民建中央课题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一些挑战,表现为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专业教材更新速度缓慢、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为此,建议加快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提高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培训教材,引导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从而促进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改革 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锁利铭 位韦 廖臻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群80条府际协议数据以及28项政策文本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治理局势明朗,并在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治理网络机制和协作网络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阻碍。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要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合作驱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素芳
一般而言,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区域经济差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是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会影响区域经济的总体速度和质量。改革开放后,天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迅猛,并带动了全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天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津整体效率的提高。本文以天津各区县作为研究区域单元,针对天津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按照效率优先、整体协调的原则,努力探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天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差异 发展模式 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红艳 梁威 孔维升
长期以来,受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流通区域间、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流通区域发展呈现出农村市场及中西部地区市场快速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新趋势。"十三五"时期,应顺应流通创新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积极探索推动流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着力补齐短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魏澄荣
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要从实现国家战略部署以及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高度,构建协同、共生、共赢的区域发展机制,有效整合区域内资源,加快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业分工 区域经济 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红艳 梁威 孔维升
长期以来,受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流通区域间、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流通区域发展呈现出农村市场及中西部地区市场快速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新趋势。"十三五"时期,应顺应流通创新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积极探索推动流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着力补齐短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鑫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中国种子产业发展历程以及存在问题的梳理,从粮食安全的视角分析了促进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种子产业 存在问题 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学良 林永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区域政策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然而当前的区域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行政壁垒束缚、协调机制不完善、规划尺度过大等现实挑战。小尺度、跨区域、精准化的都市圈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应当及时推进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建设。促进都市圈建设应当以促进要素流动、明确区域分工、加强城市治理和协调机制建设,形成都市圈"功能—产业—人口—空间—公共服务"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
都市圈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文贵
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珠江三角洲同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状都表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协调”发展是绝对的;有关地区的“发达”与“不发达”、“进步”与“落后”是相对的,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超越”是绝对的。广东要大胆地倡导“逆向思维”,立足于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同珠江三角洲之间建立起经济上良性互动的市场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快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州、深圳、珠海等中心城市和佛山、顺德、中山、东莞、江门等次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起飞的四大功能,从“不协调”中能动地寻求“协调发展”的契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