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9)
2023(14355)
2022(12064)
2021(11063)
2020(8891)
2019(19764)
2018(19224)
2017(36773)
2016(19759)
2015(21511)
2014(21249)
2013(20580)
2012(19212)
2011(17532)
2010(17833)
2009(16386)
2008(16000)
2007(14152)
2006(12710)
2005(11717)
作者
(55414)
(46110)
(45919)
(43604)
(29500)
(22194)
(20803)
(17774)
(17508)
(16651)
(15748)
(15395)
(14930)
(14551)
(14518)
(14257)
(13704)
(13636)
(13477)
(13032)
(11592)
(11499)
(11108)
(10694)
(10473)
(10337)
(10313)
(10195)
(9350)
(9187)
学科
(82590)
经济(82514)
管理(55431)
(52723)
(41043)
企业(41043)
方法(27037)
中国(26667)
地方(25431)
(25078)
数学(23064)
数学方法(22741)
(19937)
业经(19712)
农业(16931)
(16327)
(16055)
(15981)
贸易(15969)
(15839)
银行(15822)
(15537)
金融(15536)
(15423)
(15393)
地方经济(14312)
环境(13911)
(13368)
(13257)
技术(13000)
机构
学院(274427)
大学(268360)
(113853)
经济(111364)
管理(101695)
研究(98580)
理学(86339)
理学院(85281)
管理学(83860)
管理学院(83323)
中国(75828)
科学(59188)
(56672)
(54527)
(49715)
中心(45150)
(44725)
研究所(44703)
(43287)
财经(41938)
(38893)
师范(38536)
(38055)
业大(37397)
(36108)
北京(35692)
(35035)
农业(34754)
经济学(34660)
经济学院(31037)
基金
项目(180440)
科学(143736)
研究(135892)
基金(129488)
(112472)
国家(111505)
科学基金(95860)
社会(87242)
社会科(82773)
社会科学(82759)
(72456)
基金项目(67103)
教育(62088)
(60716)
自然(59802)
自然科(58434)
自然科学(58420)
自然科学基金(57338)
编号(55622)
资助(52128)
成果(45719)
(44633)
重点(41499)
课题(39939)
(39261)
(38374)
发展(36145)
国家社会(35997)
创新(35842)
(35522)
期刊
(135279)
经济(135279)
研究(85322)
中国(60388)
(42842)
(40288)
管理(39453)
学报(39091)
科学(37862)
教育(35166)
(31582)
金融(31582)
大学(29691)
农业(29318)
学学(27928)
业经(24407)
技术(23586)
经济研究(22166)
财经(20163)
(17469)
问题(17113)
(15021)
(14464)
商业(13346)
国际(12927)
科技(12880)
现代(12690)
技术经济(12662)
(12646)
论坛(12646)
共检索到428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春  
对中部崛起政策效应实施效果的测度与分析为新时期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中部崛起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崛起政策缩小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中部地区内部发展差距。中部崛起主要是通过投资、政府支出规模扩大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从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层面,论证了中部崛起的内涵、目标和紧迫性;并就内生自增长力的培养、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开放和本土创业者的培育等方面研讨了如何走出中部崛起的新路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春  刘来会  
在利用199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虽然在整体上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区域的协调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并且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等实物资本的增加来实现的,一般具有短期效应,那些具有长期效应并能够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产业结构、外商投资、人力资本水平等并未因政策的实施而得到显著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刘一康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情况,文章通过梳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建立包含8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我国30个省份2004—201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并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得到各年份各省份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虽然逐渐缩小但仍然存在,各省份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度下降分布;同时,在基本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友好方面,各省份的水平分布较为集中,基本实现均等化,而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进步等方面,东部发达省份仍表现突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蔡琛  
促进中部崛起的税收政策,面临着区域经济板块高速轮动制约后发地区税收调控空间,总部经济以及企业集团汇总纳税导致欠发达地区税源流出等诸多挑战。为此,要突出税收政策的中长期导向,在中部地区推行税制改革试点,鼓励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制定税收激励措施,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管理模式,实行国内税收饶让原则,以确保政策落实。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创   曹子雯  
评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识别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调控效果以及深层次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相对较强的空间指向,且重点作用于东部板块、西部板块以及东北板块。(2)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大体上可以实现在保障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从四大板块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能够显著缩小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的区域差异,同时对东部板块、中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效应。(3)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调控下,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重点通过抬升“腰部省份”或者“尾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缩小板块内区域差距,中部板块内各个省份则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晔  黄涛  鲜龙  
当前,我国在区域发展协调上存在一定的低效、甚至无效问题,突出表现为区域间"合作悖论"。地方政府既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关键力量,其本位主义又是阻碍区域合作深化的主要因素。区域发展缺乏有效协调的一个关键在于良性合作环境缺失。因此,建立良性合作环境对于破解"合作悖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晶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惩罚"不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乘积法原则构建地区协调发展指数(HDIr),用以测度和反映地区差距和不协调程度。利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对HDIh(混合人类发展指数)与HDIr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Ir不但具有统计上优于HDIh的稳健性,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发达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程度都比较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志刚  刘磊  
高职院校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支持,而区域经济范围内的企业则可以反哺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形成校企一体化的技术发展模式。文章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视域范畴,探讨高职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模式的特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共建策略,为高职特色技术人才培养及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徐诺金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往的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沿海和内陆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为此,我国陆续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加大金融资源定向支持落后地区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总结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律,采用嵌套分解金融分布不平衡指数的方法,对我国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来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对银行信贷、债券与证券融资、保险、FDI等金融资源渠道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贡献进行了评估。据此提出了完善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提高政策性金融供给、发展区域产业投资基金等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仪青  
该文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并梳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制定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建立城乡互动和实现就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以实现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崇康  
本文认为,我国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所导致的区域发展差异和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政府区域政策的负面效应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制度层面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倾斜性的区域政策,90年代中期之后,市场的负面效应使之加剧。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选择政策重点,既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职能,实现区域间体制环境的统一,提高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又要努力实现地方政府的角色创新,推动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