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5)
- 2023(14217)
- 2022(12065)
- 2021(10964)
- 2020(9113)
- 2019(20711)
- 2018(20276)
- 2017(38158)
- 2016(20899)
- 2015(23741)
- 2014(24348)
- 2013(23964)
- 2012(22861)
- 2011(20856)
- 2010(21636)
- 2009(20284)
- 2008(19820)
- 2007(18257)
- 2006(16118)
- 2005(15070)
- 学科
- 济(93140)
- 经济(93057)
- 管理(56624)
- 业(55664)
- 企(43229)
- 企业(43229)
- 方法(34922)
- 中国(32832)
- 数学(30324)
- 数学方法(29947)
- 地方(28274)
- 融(28216)
- 金融(28213)
- 银(27095)
- 银行(27063)
- 农(26696)
- 行(26190)
- 财(22947)
- 业经(21044)
- 制(19965)
- 学(18596)
- 农业(18448)
- 贸(17118)
- 贸易(17102)
- 易(16491)
- 理论(15193)
- 地方经济(15016)
- 务(14463)
- 财务(14412)
- 财务管理(14366)
- 机构
- 学院(304317)
- 大学(299680)
- 济(123934)
- 经济(120925)
- 管理(108804)
- 研究(107845)
- 理学(91097)
- 理学院(89898)
- 中国(88571)
- 管理学(88176)
- 管理学院(87585)
- 科学(66693)
- 京(65654)
- 财(59060)
- 所(56700)
- 农(53765)
- 中心(51566)
- 研究所(50833)
- 江(50044)
- 财经(45345)
- 业大(43728)
- 北京(42395)
- 范(42267)
- 农业(41946)
- 师范(41818)
- 州(40938)
- 经(40713)
- 院(38689)
- 经济学(38185)
- 省(34973)
- 基金
- 项目(189538)
- 科学(146523)
- 研究(141962)
- 基金(131719)
- 家(114123)
- 国家(113063)
- 科学基金(95315)
- 社会(86720)
- 社会科(82164)
- 社会科学(82140)
- 省(77640)
- 基金项目(68989)
- 教育(65272)
- 划(64261)
- 编号(60315)
- 自然(59290)
- 自然科(57837)
- 自然科学(57820)
- 自然科学基金(56731)
- 资助(54743)
- 成果(50010)
- 发(46857)
- 重点(43633)
- 课题(43223)
- 部(40485)
- 创(39580)
- 发展(37695)
- 创新(37087)
- 展(37072)
- 性(36044)
共检索到486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目前国内不同学者对金融协调界定的内涵外延等存在交叉和冲突,导致其诸多层面尚未达成共识,理论体系比较杂乱。此外,金融协调的中观视角研究还很薄弱。通过金融协调理论溯源、内涵、外延、分歧及共识探析,对金融协调理论进行梳理,框定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地理学分析的研究主体与内容,同时凸显其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关键词:
协调 金融协调 金融地理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颜银根
自1994年实现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向中国内陆地区增加转移支付。然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仍然不断扩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目前虽然主流经济学对转移支付的失效提供了一些解释,然而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全新的解释。转移支付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产业集聚存在"路径依赖"、转移支付存在着某个"门槛值"、不同的税收来源和补贴方式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转移支付政策时,转移支付最初的力度一定要足够大、需要"持续地"转移支付、需要整体系统地考虑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和去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霖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不仅意指金融系统自身的协调,也涵盖了金融、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和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针对金融协调量化研究的不足,文章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个方面剖析区域金融的成长,分别反映狭义区域金融系统与广义区域金融系统的协调状况,从而为金融协调定量化研究范式的确立以及剖析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短板提供参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长德
文章介绍了马丁应用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模型结合而构建的分析区域政策效应的框架。该框架对区域政策的分析表明,传统的转移支付政策或单纯改善区际(区内)交易成本的政策,面临着空间公平与总体经济效率间的权衡,而降低创新成本(障碍)的政策是可以实现总体经济效率和空间公平兼得的。这些分析对于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区域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和提高方面,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靖宇 于艳
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区域金融业必须积极跟进走正走好协调发展之路,努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加深金融开放程度,调整金融产业结构,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业对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的媒介、导向和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安国 张克森 杨开忠
通过向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引入环境外部性和环境经济政策,我们得以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经济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建模。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环境外部性具有全局性特征的情形,第一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所揭示的"灾变式集聚"机制仍然起作用;在环境外部性表现为局部性特征的情形,"战斧状"的灾变式集聚被"干草叉状"的不完全集聚所取代;在存在环境外部性的情形,最优经济空间演化路径是最优空间规划与最优环境财政政策组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郑明贵 陈林雄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了以公平与效率组成的社会效用函数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资源再配置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全国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投资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区域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影响程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导致影响作用边际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安国 张越 张英奎
本文对最近十多年来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理论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对新经济地理学标准版本与扩展版本进行的比较研究,探讨以新经济地理学扩展版本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并就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香菊 祝玉坤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论述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内在机制,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原因,以及政府政策干预尤其是税收政策如何更有效这一命题。研究表明,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结构形成一种新的外生性冲击,使得中西部地区产业面临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但这种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冲击作用,税收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书玮 张思乔 陈俊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仍存在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大欣 李寒冰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消息一出,举世瞩目。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加上此前刚宣布的7个新的自贸区和正在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政策红利不断,标志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紧锣密鼓的高速发展期。对商业银行而言,主动布局、大力推动区域业务联动发展,既是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新常态下抢抓机遇、分食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大欣 李寒冰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消息一出,举世瞩目。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加上此前刚宣布的7个新的自贸区和正在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政策红利不断,标志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紧锣密鼓的高速发展期。对商业银行而言,主动布局、大力推动区域业务联动发展,既是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新常态下抢抓机遇、分食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大欣 李寒冰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消息一出,举世瞩目。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加上此前刚宣布的7个新的自贸区和正在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政策红利不断,标志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紧锣密鼓的高速发展期。对商业银行而言,主动布局、大力推动区域业务联动发展,既是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新常态下抢抓机遇、分食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德勇 崔莹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的支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支持在各区域内的不同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方面提出差异化制定区域性利率及信贷政策、合理布局区域间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区域性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区域性金融监管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