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3)
- 2023(7939)
- 2022(6502)
- 2021(5754)
- 2020(4513)
- 2019(10020)
- 2018(9791)
- 2017(18333)
- 2016(9941)
- 2015(10954)
- 2014(10973)
- 2013(10968)
- 2012(10669)
- 2011(9853)
- 2010(9987)
- 2009(9098)
- 2008(9051)
- 2007(8049)
- 2006(7481)
- 2005(7215)
- 学科
- 济(53005)
- 经济(52959)
- 管理(25474)
- 业(24291)
- 地方(21528)
- 中国(17923)
- 企(17219)
- 企业(17219)
- 农(15106)
- 方法(13520)
- 地方经济(12792)
- 业经(12429)
- 数学(11518)
- 数学方法(11430)
- 农业(10507)
- 发(10332)
- 融(9776)
- 金融(9775)
- 环境(9300)
- 银(9203)
- 银行(9194)
- 行(9065)
- 学(8787)
- 制(8714)
- 贸(8410)
- 贸易(8400)
- 财(8264)
- 易(8000)
- 发展(7550)
- 展(7527)
- 机构
- 学院(144353)
- 大学(140941)
- 济(61833)
- 经济(60460)
- 研究(56667)
- 管理(51657)
- 中国(43690)
- 理学(42884)
- 理学院(42286)
- 管理学(41653)
- 管理学院(41364)
- 科学(33920)
- 京(31676)
- 所(29393)
- 财(27609)
- 研究所(26263)
- 中心(25167)
- 农(24428)
- 江(24025)
- 范(22049)
- 师范(21856)
- 院(20834)
- 财经(20717)
- 北京(20653)
- 州(19622)
- 业大(19306)
- 省(18654)
- 经(18627)
- 农业(18581)
- 经济学(18379)
- 基金
- 项目(92085)
- 科学(73106)
- 研究(70573)
- 基金(64407)
- 家(55793)
- 国家(55285)
- 科学基金(46968)
- 社会(45275)
- 社会科(42963)
- 社会科学(42953)
- 省(38101)
- 基金项目(33612)
- 划(31636)
- 教育(31027)
- 编号(29007)
- 自然(27785)
- 发(27423)
- 自然科(27084)
- 自然科学(27079)
- 自然科学基金(26560)
- 资助(25511)
- 成果(23646)
- 发展(22507)
- 展(22109)
- 课题(21696)
- 重点(21479)
- 创(19409)
- 部(19389)
- 国家社会(18545)
- 创新(18266)
共检索到240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意味着地方利益从单一化、割据化向着整体化、公共化扩展,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受宏观经济政策性调控思维的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调整仍停留于政策驱动和权力干预阶段,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律工具的运用尚未进入各级政府的治理视野。区域利益协调既需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也需要立法的制度规范,两种治理工具缺一不可。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不相吻合。法律治理模式是协调利益、解决冲突、建立秩序的关键力量,必须强化区域利益调整的法律思维,将成熟的区域政策通过必要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可复制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实现区域利益协调由权力干预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同时,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以法律的顶层设计统一战略愿景,明确权利义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推动区域整体效能最优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意味着地方利益从单一化、割据化向着整体化、公共化扩展,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受宏观经济政策性调控思维的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调整仍停留于政策驱动和权力干预阶段,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律工具的运用尚未进入各级政府的治理视野。区域利益协调既需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也需要立法的制度规范,两种治理工具缺一不可。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不相吻合。法律治理模式是协调利益、解决冲突、建立秩序的关键力量,必须强化区域利益调整的法律思维,将成熟的区域政策通过必要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可复制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实现区域利益协调由权力干预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同时,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以法律的顶层设计统一战略愿景,明确权利义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推动区域整体效能最优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道才 李刚 周加来
建立区域间的合作机制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处理区域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涉及到合作能否得以持续的关键。要实现合作利益合理分配,必须超越仅仅局限于比较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分析视角,而选择自组织治理理论作为分析的框架。这一理论不但使资源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效率,还能在利益分配上达到平等待人的合理状态。
关键词:
区域合作 集体利益 自组织治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认真解决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晔 黄涛 鲜龙
当前,我国在区域发展协调上存在一定的低效、甚至无效问题,突出表现为区域间"合作悖论"。地方政府既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关键力量,其本位主义又是阻碍区域合作深化的主要因素。区域发展缺乏有效协调的一个关键在于良性合作环境缺失。因此,建立良性合作环境对于破解"合作悖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合作悖论 经济人假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建雨
本文从宏观视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实施流程,并对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制度保障提出了明确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利益分享机制 总体框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綦群高
从我国的生产力布局看,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加工工业,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基础工业。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由于长期以来初级产品价格偏低,这些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体系,对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超,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区域协调发展 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鲍琳 张贵炜 郭彩云
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从观念、组织、制度三个方面逐一分析了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政府职能的路径:更新政府观念体系,树立协作、全局、市场意识;完善政府管理体系,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和信息互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形成政府间合作的基本规范和利益补偿机制;转变职能方式,进一步构建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
政府职能 区域经济发展 协作 法律法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耿聪慧
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混合固定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推进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外贸易(WM)的系数为0.11613,固定资产投资(GZ)的系数为0.40667,信息化水平(XXH)的系数为0.19572,说明对外贸易、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化水平对于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第二,连锁经营(LS)的系数为0.060014、客运周转量(KYZ)的系数为0.051107、货运周转量(HYZ)的系数为0.069732,说明连锁经营、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对于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显著;第三,人均收入水平(AGDP)的系数为-0.772314,说明AGDP对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反向阻碍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焕银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区域发展由不均衡发展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的新特点,我国法治建设发展在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需要扎实推进空白领域立法工作、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主导型规范的新特点。正是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上述新特点与中央政府对于法律和法治在区域发展制度上的新期待,使得区域发展制度模式由政策主导型向法律主导的法治化模式转型具有了必然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梦成
民主法治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分为显型民主法治与隐型民主法治两大部分。显型民主法治,是属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它包括政治法律规范、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等三个层面;隐型民主法治,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它也包括三个层面:政治法律心理、政治法律意识和政治法律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显型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隐型民主法治建设略显滞后,主要表现为:隐型的权力本位思想与显型的权力运行规范的冲突;隐型的权利意识与显型的民主制度的反差;隐型的法律心理与显型的法治原则的背离。当前,为了实现显型与隐型
关键词:
民主法治 显型 隐型 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丽
政府的公共经济职能之一是处理好区域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和后发区域地方政府不断在为自身利益进行着博弈,而这种利益博弈对后发区域发展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政府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利益博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文丽 田灿钧
长期以来,国家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政策供给主要以财税政策倾斜为主。相比之下,金融政策支持则较为分散并未形成系统的、规模化的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中西部区域金融政策,为这些地区金融内生成长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应当成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理顺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的关系、重视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政策 区域差别 中西部 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