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5)
- 2023(17274)
- 2022(14909)
- 2021(13811)
- 2020(11454)
- 2019(25792)
- 2018(25737)
- 2017(48854)
- 2016(26369)
- 2015(29467)
- 2014(29392)
- 2013(28970)
- 2012(26768)
- 2011(24494)
- 2010(24786)
- 2009(22925)
- 2008(22131)
- 2007(19449)
- 2006(17411)
- 2005(15739)
- 学科
- 济(122583)
- 经济(122477)
- 管理(73622)
- 业(68959)
- 企(56191)
- 企业(56191)
- 方法(45083)
- 数学(38374)
- 数学方法(37952)
- 中国(33253)
- 地方(31828)
- 农(30158)
- 业经(26795)
- 学(25486)
- 财(23662)
- 农业(20695)
- 制(19880)
- 贸(19795)
- 贸易(19780)
- 易(19020)
- 环境(18674)
- 理论(18120)
- 和(18113)
- 地方经济(18088)
- 银(17849)
- 银行(17807)
- 融(17650)
- 金融(17647)
- 行(17201)
- 技术(16823)
- 机构
- 学院(375678)
- 大学(374777)
- 济(154470)
- 经济(150998)
- 管理(144653)
- 研究(133738)
- 理学(123862)
- 理学院(122366)
- 管理学(120299)
- 管理学院(119611)
- 中国(99601)
- 科学(82429)
- 京(81069)
- 财(68384)
- 所(67912)
- 研究所(61595)
- 中心(59002)
- 农(58365)
- 江(56262)
- 财经(54081)
- 业大(53242)
- 范(52836)
- 师范(52368)
- 北京(51902)
- 院(48932)
- 经(48886)
- 州(46137)
- 经济学(45990)
- 农业(45229)
- 师范大学(42250)
- 基金
- 项目(250986)
- 科学(197423)
- 研究(185610)
- 基金(179896)
- 家(156446)
- 国家(155129)
- 科学基金(132798)
- 社会(116611)
- 社会科(110476)
- 社会科学(110448)
- 省(98981)
- 基金项目(95427)
- 自然(85141)
- 教育(84708)
- 自然科(83106)
- 自然科学(83090)
- 划(83069)
- 自然科学基金(81547)
- 编号(76495)
- 资助(73427)
- 成果(62277)
- 发(57718)
- 重点(56708)
- 部(54211)
- 课题(53615)
- 创(51764)
- 创新(48251)
- 国家社会(47282)
- 科研(47069)
- 项目编号(46532)
- 期刊
- 济(182758)
- 经济(182758)
- 研究(116345)
- 中国(76777)
- 学报(56337)
- 管理(55794)
- 科学(53980)
- 农(53861)
- 财(49775)
- 教育(45108)
- 大学(42268)
- 学学(39577)
- 农业(37516)
- 融(34008)
- 金融(34008)
- 技术(33793)
- 业经(29882)
- 经济研究(29454)
- 财经(26181)
- 问题(23017)
- 经(22504)
- 图书(20694)
- 业(19379)
- 技术经济(19239)
- 科技(18029)
- 资源(17902)
- 现代(17728)
- 商业(17706)
- 理论(17685)
- 贸(17499)
共检索到573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荣胜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桂香
本文从生态经济原理出发,运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对黄河流域八省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地域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措施。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必定 林斐 俞世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仲伍 畅田颖 高鑫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和经济的权重,改进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1991—2015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642个县域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价值呈曲线波动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8 230亿元增至2015年的11 420亿元。(2)流域GDP呈线性增长态势,人均GDP高值区和中高值区集聚在黄河流域九大都市圈附近,成为人均GDP热点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开发区。(3) 1991—2015年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先升后降,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度普遍处于上升状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度偏低,类型以失调-经济滞后型为主。协调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济南市和青岛市、郑州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和西宁市为中心的五大城市群;失调区域面积占比高达86%,位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限制开发区和能源丰富的重点开发区。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协调度 主体功能区 黄河流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关键词:
空间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真实潜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军民 王立新
受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疆绿洲经济发展普遍具有封闭性、局限性和不平衡性特征,经济规模小而内向,生态约束性强,市场化动力不足,制约了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基于非连续封闭流域的绿洲经济,提出应采取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开放和流通解决市场问题,采取“相对集中发展战略”,建设大城市、大基地和大通道,克服市场化结构和布局矛盾,发展流域生态经济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绿洲 流域生态经济 非连续 城市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华 赵景华
水利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优化区域发展质量的调控手段。水利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四个方面。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分别从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淮河流域整体、流域内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水利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基本协调。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
关键词:
水利 协调性评价 淮河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以胜 陆林 朱道才
边界作为一种自然和体制作用下形成的综合性空间地理要素,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阻碍了跨行政区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行政边界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迫切性。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以下缺憾:重视实证研究,忽视边界作为空间地理要素的理论研究;注重空间尺度,缺乏行政边界尺度转换的探讨;依赖单一方法,欠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与融合。因此,为解决行政边界壁垒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服务于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的新需求,应该重视行政边界领域的理论研究,系统阐释边界作为空间地理要素的本质内涵,重点开展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格局—机制"、不同尺度空间边界区域的政策体系、不同尺度空间行政边界的尺度转换、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路径等领域研究,加强综合性与系统分析方法、区域性与区域分析方法等运用,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系,引领人民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公平的新时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前川孝昭 张振亚 魏斌 张立小
《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既是中国水利事业步入“大水利”举措的尝试 ,也弥补了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足 ,对于其他大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区域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战略──以河南为例苗长虹(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对国民经济整体而言,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能否做到有机协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城乡社会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国民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德显
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中一种特殊的类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三农问题由此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焦点。文章从县域经济的特点、作用出发,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中若干重大战略问题,对县域经济进行了定位。文章认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三农问题,发展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制定政策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应允许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晗耕 杨乐
采用OLS回归方法,分析2010—2019年黄河流域215家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并从股权性质和流域范围两个角度探讨其差异。结果表明:(1)流域内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经济价值具有促进作用。(2)流域中游资源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上下游企业更显著,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国有企业更显著。(3)对股东责任、员工责任和政府责任的履行对经济价值都具有促进作用。从政府法治和企业自治两个角度提出推动黄河流域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企业 社会责任 经济价值 黄河流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婷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山西省在推动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分析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强化产业承接与协作、深化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推动生态保护协同联动、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构建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协调 山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