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2)
- 2023(12484)
- 2022(10568)
- 2021(9514)
- 2020(7736)
- 2019(16863)
- 2018(16824)
- 2017(30996)
- 2016(16635)
- 2015(18603)
- 2014(18641)
- 2013(18173)
- 2012(17011)
- 2011(15735)
- 2010(16239)
- 2009(15118)
- 2008(14779)
- 2007(13184)
- 2006(12063)
- 2005(11363)
- 学科
- 济(88477)
- 经济(88409)
- 管理(44682)
- 业(38683)
- 企(29709)
- 企业(29709)
- 地方(27561)
- 中国(25469)
- 方法(24170)
- 农(20964)
- 数学(20284)
- 数学方法(20043)
- 业经(19187)
- 地方经济(16781)
- 学(16329)
- 农业(14569)
- 财(14552)
- 制(14047)
- 融(13930)
- 金融(13927)
- 银(13574)
- 银行(13559)
- 环境(13451)
- 发(13328)
- 行(13204)
- 贸(13052)
- 贸易(13040)
- 易(12457)
- 理论(12079)
- 和(11405)
- 机构
- 学院(239593)
- 大学(233521)
- 济(103317)
- 经济(100995)
- 研究(87674)
- 管理(83260)
- 理学(69039)
- 中国(68325)
- 理学院(68134)
- 管理学(66879)
- 管理学院(66414)
- 科学(51889)
- 京(50642)
- 财(46828)
- 所(44992)
- 研究所(39858)
- 江(39671)
- 中心(39506)
- 农(35636)
- 财经(35613)
- 范(34831)
- 师范(34506)
- 北京(32759)
- 州(32145)
- 经济学(32106)
- 经(31872)
- 院(31807)
- 业大(30182)
- 经济学院(28368)
- 省(27853)
- 基金
- 项目(146287)
- 科学(114290)
- 研究(113013)
- 基金(101361)
- 家(86938)
- 国家(86159)
- 科学基金(73221)
- 社会(71460)
- 社会科(67676)
- 社会科学(67665)
- 省(60150)
- 基金项目(52294)
- 教育(51575)
- 划(49137)
- 编号(47783)
- 自然(43150)
- 自然科(42065)
- 自然科学(42057)
- 自然科学基金(41237)
- 资助(41036)
- 成果(39478)
- 发(38601)
- 课题(34856)
- 重点(33823)
- 发展(31719)
- 展(31205)
- 创(30672)
- 部(30652)
- 年(29195)
- 国家社会(29144)
- 期刊
- 济(134622)
- 经济(134622)
- 研究(79536)
- 中国(57769)
- 财(36190)
- 农(34650)
- 管理(34255)
- 教育(33263)
- 学报(31968)
- 科学(31055)
- 融(26131)
- 金融(26131)
- 大学(24369)
- 技术(24057)
- 农业(23615)
- 学学(22590)
- 业经(22377)
- 经济研究(21991)
- 财经(17915)
- 问题(16458)
- 经(15675)
- 贸(13222)
- 图书(12886)
- 技术经济(12850)
- 商业(12363)
- 国际(12128)
- 业(12113)
- 坛(11833)
- 论坛(11833)
- 世界(11785)
共检索到395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婧
区域协调发展是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两大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我国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法治先行的整体策略,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法律协调和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可见,从法律角度研究经济学理念及经济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失衡现象及所做的调控努力,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法手段处理区域不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深层次协调我国区域间发展关系和推动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研究区域经济相关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失衡现象及调控努力,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在经济法视阈下的重构策略。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法 重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王富喜
文章从界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概念入手,将自组织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相互依赖理论、竞争合作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依据,探讨了上述理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理论基础 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创 曹子雯
评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识别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调控效果以及深层次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相对较强的空间指向,且重点作用于东部板块、西部板块以及东北板块。(2)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大体上可以实现在保障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从四大板块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能够显著缩小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的区域差异,同时对东部板块、中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效应。(3)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调控下,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重点通过抬升“腰部省份”或者“尾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缩小板块内区域差距,中部板块内各个省份则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剑辉 李洪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呈现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有区位、禀赋等客观原因,也有区域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策略等原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顺应生产要素开始向西集中的经济规律,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向西开放。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从时机、内容、导向、措施等方面都能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本文从规划、财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提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唯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当前我国很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是目前"三农问题"中非常迫切并且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构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益路径势在必行。
关键词:
农村 生态环境 协调 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璇涛
区域定位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确立区域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的基础。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观点,借鉴我国学者的分析方法,以特定区域的定位分析为对象,提出纵横综合定位的基本思路,并以中部地区分析为例简要介绍了这种分析方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定位 综合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共生理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共生理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韦亚平
现有文献与规划一般认为新疆需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重点建设都市圈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文章基于人口与自然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镇布局之间的关系,从更为广阔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对新疆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适宜空间指向做出了若干探讨;提出新疆的区域发展需要建立在"都市区"的空间成长基础之上;并且与中国的东部、中部地区相比,新疆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新疆 城市化 西部大开发 都市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述杰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正确处理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实践的产物 ,更是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色彩。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 :第一 ,深刻分析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的方针原则 ;第三 ,缩小地区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支益民
我们编辑部收到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支益民同志的研究报告,读后颇受教益.一位省委领导,日常事务工作如此繁忙,还硬是花了半年多时间深入陕南、陕北及关中广泛调查研究,并会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多次共同探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篇思路新颖、分析深入,且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可行性的力作,实属难得.文章虽然以陕西省为考察样本,但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加快内陆省区经济发展步伐有很大启发.此外,文章把区域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结合了起来,这种分析方法也是很有创意的.为此,我们特向读者推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协调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晓东 刘冰冰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数字经济 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指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