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00)
- 2023(16627)
- 2022(13510)
- 2021(12210)
- 2020(10066)
- 2019(22680)
- 2018(22076)
- 2017(42923)
- 2016(22865)
- 2015(25636)
- 2014(25623)
- 2013(24878)
- 2012(22813)
- 2011(20444)
- 2010(20206)
- 2009(18126)
- 2008(17403)
- 2007(14906)
- 2006(13081)
- 2005(11700)
- 学科
- 济(108077)
- 经济(107988)
- 管理(63263)
- 业(62373)
- 企(48973)
- 企业(48973)
- 方法(45099)
- 数学(40128)
- 数学方法(39734)
- 中国(30860)
- 农(28863)
- 地方(28842)
- 业经(24776)
- 财(22163)
- 农业(19991)
- 贸(17863)
- 贸易(17852)
- 易(17210)
- 制(16758)
- 学(16690)
- 技术(16302)
- 地方经济(16194)
- 环境(16136)
- 融(16103)
- 金融(16101)
- 银(15761)
- 银行(15745)
- 产业(15672)
- 发(15562)
- 理论(15200)
- 机构
- 学院(319394)
- 大学(315311)
- 济(137039)
- 经济(134498)
- 管理(125928)
- 理学(109115)
- 理学院(107983)
- 管理学(106248)
- 管理学院(105646)
- 研究(105237)
- 中国(79909)
- 京(65319)
- 科学(61210)
- 财(60620)
- 所(49986)
- 中心(49474)
- 财经(48833)
- 江(47548)
- 农(47123)
- 研究所(45263)
- 经(44564)
- 业大(43368)
- 范(42977)
- 经济学(42915)
- 师范(42576)
- 北京(40495)
- 经济学院(38850)
- 院(38831)
- 州(38182)
- 农业(36389)
- 基金
- 项目(220140)
- 科学(176731)
- 研究(165483)
- 基金(160528)
- 家(137969)
- 国家(136826)
- 科学基金(120108)
- 社会(108191)
- 社会科(102872)
- 社会科学(102853)
- 省(87355)
- 基金项目(84697)
- 教育(76940)
- 自然(74812)
- 自然科(73146)
- 自然科学(73135)
- 划(72558)
- 自然科学基金(71816)
- 编号(67093)
- 资助(64379)
- 成果(52895)
- 发(52630)
- 重点(50031)
- 部(48874)
- 创(46950)
- 课题(46583)
- 国家社会(45624)
- 创新(43896)
- 教育部(42878)
- 发展(42706)
- 期刊
- 济(148555)
- 经济(148555)
- 研究(92761)
- 中国(63020)
- 管理(47028)
- 财(45046)
- 农(43500)
- 学报(42313)
- 科学(42070)
- 教育(37312)
- 大学(33873)
- 学学(31825)
- 技术(31145)
- 融(30799)
- 金融(30799)
- 农业(30056)
- 业经(26623)
- 经济研究(24306)
- 财经(23948)
- 经(20698)
- 问题(20310)
- 商业(15820)
- 业(15767)
- 技术经济(15690)
- 统计(15365)
- 贸(15356)
- 策(14669)
- 科技(14451)
- 资源(14227)
- 现代(14034)
共检索到469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锦 张宁 李胜会
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不仅对于全国及省际区域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省内区域层面也影响重大,因此,本文从省内地区间研究出发,以珠三角九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专业化的角度入手来分析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论文首先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珠三角九个地级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十年间珠三角各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都不断提高,但每个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却不尽相同。接着再引入产业专业化系数测度各市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单位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珠三角各市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专业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程度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最后,结合对应分析法具体分析了十年间各个城市间产业专业化以及职能分工互补的发展情况,并给出相应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欣娟 孙倩倩 吴福象
为验证技术专业化分工是否有助于我国构建创新驱动与区际协调耦合发展的新格局,基于2007—2016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剖析技术专业化分工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技术专业化分工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效应,即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先阻碍后促进作用,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中等规模城市表现得尤为显著,地区创新能力在深度与广度维度的动态演化构成了该效应发挥作用的中介渠道。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鼓励区际技术专业化分工、推进发展型城市群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是有力的政策组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研究目标:揭示国内专业化分工能否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国内专业化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与区域发展差距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进而探讨其背后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国内专业化分工中获得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资源配置效应差异,成为决定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嵌套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1)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而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2)反而拉大了区域收入差距。NVC1更有利于中低收入地区资源配置优化,而NVC2呈现一定的"中心—外围"特征,对中高收入地区意味着更加显著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创新:区分两种国内价值链分工模式,探讨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差异及机制原因。研究价值: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大国规模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晶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惩罚"不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乘积法原则构建地区协调发展指数(HDIr),用以测度和反映地区差距和不协调程度。利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对HDIh(混合人类发展指数)与HDIr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Ir不但具有统计上优于HDIh的稳健性,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发达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程度都比较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立成 周德群 胡荣华
食物、能源、环境、经济和人口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五个要素,简称FEEEP系统,其协调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章在DEA方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FEEEP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在整体上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性具有下降的态势;过高的"三废"排放、人口总量和带有区域特征的能源投入结构是导致区域FEEEP系统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因素;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协调性的区域差异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
FEEEP系统 DEA 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桐
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努力探索区域一体化和均衡发展的今天,重新回顾和梳理杜能、弗里德曼、克鲁格曼、伯吉斯等学者有关"中心—边缘"结构的理论脉络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变革和未来的理论建构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心—边缘结构的视角下,工业社会在总体上呈现出的就是一种"中心—边缘"结构,在区域发展中尤其如此,即中心区在资源占有、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占据优势甚至强势地位,并借此对边缘区域进行支配或控制。自人类进入后工业化进程以来,作为工业社会成熟形态的"中心—边缘"结构在总体上已经表现出了许多去中心化的迹象与趋势,但要完全消解这一不平等结构仍然充满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同时在实践与理论层面上明确提出打破"中心—边缘"结构的任务与命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明 杨路明
借助277个地市级城市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相邻城市对中心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起着正向推动作用,总体上呈现正向溢出效应,区域间的物流产业协同朝着相互促进的积极方向发展。在加入相邻城市影响后,经济的发展正向推动着物流产业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显著性有了明显提升,但各产业增加值的增加并不能提升物流产业效率;信息技术的显著性有了明显提升;从业人员仅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对物流效率的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甚至会产生抑制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效率的提升起着负向作用;金融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正向推动作用。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以中心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相邻城市的作用关系为两个维度同时加以分析,可以将所有城市大致分为四个类型,即极化型、追赶型、锁定型以及收敛型,从而构建区域物流空间溢出的区域分类模型。依据以上分类,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区域,提出了融合型、扩张型、赶超型以及分散型等四种发展策略,最终形成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模型。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物流效率 空间互动 协调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庆然 丁翠翠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否协调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该研究通过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索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研究表明:2002—2011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地区总体上依次递减;产业结构、教育经费、R&D经费投入与劳动者素质对"三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支持对"三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很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新宇
结合理论分析与指标测评结果,探究当前国内主要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现状,讨论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实现的基础与可选择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看,国内主要区域间产业结构高度相似与相互竞争的特征依旧明显,基于优势互补推进区域具体产业的分工合作无疑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同于总体结构特征,各区域具体产业的比较优势存在明显差别,长三角、粤港澳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较为突出,京津冀、成渝及长江中游等区域在部分产业领域内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征,各区域基于优势互补推进产业高水平分工合作具备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聚焦主要区域内具体省市的优势特征与角色定位,各省市在相关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存在明显差别,加强区域内部及跨区域的省市产业优势互补,有助于为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发展提供基本前提和关键动力。
关键词:
优势互补 产业分工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钧
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新型城镇化程度、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采用PVAR方法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程度大致与各省的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满足位于平原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好和传统农业大省等特征的省区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业规模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则没有体现出一般规律性,年均变化不大。受到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和历史特征的影响,农业产业专业化沿着固有的轨迹发展,各省级行政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产业规模化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钧
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新型城镇化程度、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采用PVAR方法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程度大致与各省的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满足位于平原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好和传统农业大省等特征的省区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业规模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则没有体现出一般规律性,年均变化不大。受到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和历史特征的影响,农业产业专业化沿着固有的轨迹发展,各省级行政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并没有引起农业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改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魁伟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基纯
本文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国内房地产发展四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房地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耦合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