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13)
- 2023(18843)
- 2022(16164)
- 2021(14984)
- 2020(12426)
- 2019(27973)
- 2018(27701)
- 2017(52723)
- 2016(28248)
- 2015(31415)
- 2014(30848)
- 2013(30269)
- 2012(27888)
- 2011(25195)
- 2010(25297)
- 2009(23402)
- 2008(22167)
- 2007(19243)
- 2006(17052)
- 2005(14847)
- 学科
- 济(127334)
- 经济(127217)
- 管理(83240)
- 业(76236)
- 企(63502)
- 企业(63502)
- 方法(49448)
- 数学(42615)
- 数学方法(42150)
- 中国(33998)
- 地方(30619)
- 农(30585)
- 财(27722)
- 业经(27069)
- 学(25602)
- 贸(23649)
- 贸易(23632)
- 易(22901)
- 技术(22653)
- 农业(20977)
- 制(20249)
- 理论(19452)
- 环境(19170)
- 和(18312)
- 银(17102)
- 地方经济(17061)
- 银行(17060)
- 融(16994)
- 金融(16990)
- 行(16345)
- 机构
- 大学(393364)
- 学院(393031)
- 济(164309)
- 经济(160843)
- 管理(155056)
- 理学(134282)
- 研究(133727)
- 理学院(132724)
- 管理学(130483)
- 管理学院(129765)
- 中国(99586)
- 京(83256)
- 科学(81561)
- 财(72486)
- 所(65494)
- 中心(60227)
- 研究所(59539)
- 财经(58191)
- 江(57418)
- 农(57203)
- 业大(55210)
- 范(53516)
- 师范(53105)
- 经(52864)
- 北京(52345)
- 经济学(50425)
- 院(49361)
- 州(46758)
- 经济学院(45194)
- 农业(44429)
- 基金
- 项目(270149)
- 科学(214341)
- 研究(200423)
- 基金(196203)
- 家(169599)
- 国家(168224)
- 科学基金(145920)
- 社会(128665)
- 社会科(121927)
- 社会科学(121896)
- 省(105755)
- 基金项目(104557)
- 自然(93019)
- 教育(91277)
- 自然科(90901)
- 自然科学(90884)
- 自然科学基金(89250)
- 划(88324)
- 编号(81523)
- 资助(78896)
- 成果(65131)
- 重点(60353)
- 发(59047)
- 部(59000)
- 创(58860)
- 课题(56070)
- 创新(54396)
- 国家社会(52986)
- 教育部(51055)
- 科研(50547)
- 期刊
- 济(183815)
- 经济(183815)
- 研究(119302)
- 中国(77245)
- 管理(58035)
- 学报(57066)
- 科学(54959)
- 财(54388)
- 农(51385)
- 教育(44802)
- 大学(43598)
- 学学(40800)
- 农业(35786)
- 技术(35217)
- 融(32436)
- 金融(32436)
- 经济研究(30298)
- 业经(29216)
- 财经(28273)
- 问题(24791)
- 经(24390)
- 图书(20845)
- 技术经济(20626)
- 科技(20533)
- 业(18922)
- 贸(18910)
- 资源(18217)
- 现代(18024)
- 理论(17981)
- 商业(17531)
共检索到584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危怀安 平霰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其它成员城市科技创新、经济产出均产生巨大影响。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武汉城市圈两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时空分异明显,成员城市和中心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制约了城市圈整体效率提高。鉴于此,应在在城市圈未来发展中,不断强化区域协同政策效用,持续优化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科技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科技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效率整体提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俊成 张敏 宋成舜 汤进华
多中心城市集群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要的都市区经济体,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湖北区域弯道超越、拐点跨越的重要城市集群。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空间特征与发展模式,利用区域关联系统、共生思想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其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多中心关联关系、多中心协同共生等机理、路径、模式,并从体制、经济与社会维度提出了多中心城市—区域关联与协同共生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力 刘敦虎 魏奇锋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莉敏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集群的创新能力是支撑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模式,其协同机理遵循系统论的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和反馈原理,系统内要素要进行充分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文章指出,武汉城市圈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不力,削减了协同创新能力,当前应重视协同创新内在机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系统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威 周石
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合作中一直存在各城市产业分工水平较低、产业一体化进程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而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打破行政区域规划限制,实现武汉与周边卫星城市的互动与"双赢"。因此,武汉城市圈应通过以武汉市为核心企业总部引入区,逐步将企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圈内其他城市,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区域产业合作。
关键词:
总部经济 武汉城市圈 产业合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新海 陈丹玲 匡兵
运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2004-2015年武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使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武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但二者的变化路径具有显著差异;从长期效应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武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每提高1%,其土地利用效率将增加0.65%;从短期效应来看,武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存在着非均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波
7月22日,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这对武汉、武汉城市圈、湖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都是一件大喜事,一次重大机遇。何为机遇?机,也通"积",意为积木生机,至取正果;遇,不期而遇,际遇风云,对于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而言也是如此。此次方案获批,一是对武汉地区一直以来以金融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创新的一种肯定,即积木生机的含义;二来是武汉在发展科技金融领域获得政策青睐的际遇巧合,也就是际遇风云。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金融改革是这场变革中至关重要的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天籽 韩沅刚
重视创新风险引发的投资损失,是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质量的关键。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崛起战略高地以及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科技强区建设、金融体系升级、高技术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结合Undesirable-SBM模型、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对武汉城市圈9座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剖析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空间格局、时空演变及趋同演化。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科技金融效率均低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表明忽略创新风险会高估科技金融效率水平;(2)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均以武汉城市为重心且未发生迁移,城市科技金融效率"西北—东南"分布格局较为稳定,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张;(3)城市科技金融效率偏向上转移,演变路径受原有状态影响较大,且较难实现跨越式升迁;(4)考虑空间滞后项的空间马尔可夫链结果显示,邻域类型对城市科技金融效率状态转移影响显著,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近邻效应,即转移方向与邻近城市类型基本保持一致,呈现"高高趋同,低低趋同,高拉动低,低抑制高"的空间演化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逸舟 王海军 张彬 黄鑫鑫
基于多维要素流视角,以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从节点、层级、子网络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口、交通、信息等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刻画,并进行多维网络对比分析,用企业水平差异、文化节点性差异、平均时间距离差异、人均GDP差异、行业结构差异等五个影响因子构建多重网络关系回归模型,剖析多重网络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可划分为三级联系片区,武汉、鄂州分别为主副中心,黄石、孝感、黄冈三市为集聚—辐射中心片区,其余城市为次级核心城市。(2)多维网络之间的相似性排序为经济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人口网络>人口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交通网络>人口网络—交通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与其余各类网络之间的相似性最高。(3)交通效率及企业发展水平是使多维网络产生相似性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关系、产业分工影响因素是多维网络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关系影响最薄弱,交通效率因素影响最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丞娟 王宝顺
基于一个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以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对公共总支出、公共分类支出及其外溢效应对圈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公共支出存在空间外溢效应,但公共总支出与公共分类支出的空间外溢效应并不必然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公共总支出和维持性支出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而社会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外溢效应;(2)固定资产投资率、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储蓄率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关键词:
公共支出 空间外溢 圈域经济增长 城市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道权 王娅
在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下,阐述了世界城市圈中心城市的新模式。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提出了知识经济推动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模型基础及条件,并基于世界大城市圈的发展经验,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杨俊 姚小薇
以2012年武汉城市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城市圈内城市质量、城市间引力矩阵和城市发展潜力值;结合基准地价对城市发展潜力值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准地价同城市发展潜力指数具有极强相关性,说明引力模型在地价空间结构研究中具有适用性;通过对工业地价异常值的修正,说明引力模型不仅可以用来对已有基准地价合理程度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对未知基准地价的城市进行地价水平预测,为城市地价评估方法在理论上作有效的补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细归 吴清 廖天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1982~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区域重心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人口经济耦合程度呈现"圈层式"的分布特征,区县人口与经济呈集中化态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趋于一致;其人口与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不断向以武汉为核心区的"内圈"方向集聚,这种空间趋同和集聚趋势在不断增强;研究阶段内其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武汉主城区内,并整体往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及其变化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区域交通条件、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空间耦合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琰 张俊峰 张安录 夏炜祁
运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估算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基于贡献率的区域差异提出了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2001-2004、2005-2008、2009-2012、2001-2012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1%、7.59%、10.04%、6.07%,建设用地投入对促进城市圈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2)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必要根据区域差异实施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3)按建设用地贡献程度和替代性,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