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8)
2023(13188)
2022(11102)
2021(10141)
2020(8237)
2019(18243)
2018(17916)
2017(34223)
2016(18590)
2015(20187)
2014(20007)
2013(19444)
2012(18265)
2011(16890)
2010(17414)
2009(16280)
2008(15937)
2007(14212)
2006(13152)
2005(12319)
作者
(51882)
(42888)
(42690)
(40660)
(27528)
(20526)
(19371)
(16605)
(16474)
(15613)
(14582)
(14513)
(13843)
(13656)
(13493)
(13473)
(12781)
(12609)
(12488)
(12451)
(10924)
(10742)
(10313)
(10050)
(9811)
(9725)
(9517)
(9506)
(8700)
(8470)
学科
(80477)
经济(80395)
管理(49796)
(44473)
(33013)
企业(33013)
中国(29191)
地方(27005)
(25015)
方法(22023)
数学(18766)
数学方法(18475)
业经(18221)
(16863)
农业(16644)
(16407)
(16034)
(14839)
银行(14828)
(14464)
地方经济(14426)
(14206)
金融(14205)
环境(14179)
(14118)
(14089)
贸易(14073)
(13506)
(12577)
理论(11285)
机构
学院(255423)
大学(250030)
(105457)
经济(102790)
研究(93986)
管理(93725)
理学(77939)
理学院(76910)
管理学(75637)
管理学院(75123)
中国(74122)
科学(55892)
(55198)
(50459)
(47039)
中心(43852)
(43196)
研究所(41858)
(40667)
(38361)
师范(38061)
财经(37694)
北京(35228)
(34829)
(34681)
(33882)
业大(33598)
经济学(31531)
农业(31203)
(30636)
基金
项目(161995)
科学(128893)
研究(124321)
基金(114601)
(98429)
国家(97550)
科学基金(84040)
社会(79261)
社会科(75113)
社会科学(75101)
(65248)
基金项目(59456)
教育(56269)
(54775)
编号(52375)
自然(51283)
自然科(50060)
自然科学(50048)
自然科学基金(49061)
资助(45778)
成果(43477)
(41356)
课题(38053)
重点(37127)
(34613)
发展(33957)
(33747)
(33406)
国家社会(32232)
创新(31632)
期刊
(132959)
经济(132959)
研究(84581)
中国(62904)
(39636)
(36649)
管理(36041)
教育(35477)
科学(34336)
学报(32562)
(30960)
金融(30960)
农业(26644)
大学(25018)
业经(23971)
学学(23054)
技术(22679)
经济研究(20638)
问题(18317)
财经(17945)
(15644)
图书(13786)
(13628)
(13556)
资源(13273)
(13072)
现代(12610)
(12603)
论坛(12603)
商业(12327)
共检索到418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凌翔  杨璐  卢静  
核心提示在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及城市群协同发展程度各异的背景下,土地供给政策的改革创新对于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剖析土地供给的时空演变态势,本文总结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土地供给政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城市群土地供给政策的创新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浩  李新春  
当今,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国家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特别强调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培育和规划。淮海城市群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典型的省际边缘合作型城市群。本文系统回顾了淮海城市群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协同发展历程,梳理总结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了未来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奕帆  林锦耀  
探索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念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分析各城市协同发展下城市群扩张对优质耕地的侵占情况,对区域粮食生产功能区识别、资源配置优化和空间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为此结合城市流理论与PLUS模型,模拟预测两种不同发展情景下2030年珠三角城市群的扩张情况;基于系统保护理念识别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生产后备区,分析不同扩张结果对粮食生产区的侵占情况。结果表明:(1)珠三角各城市协同发展情景下的城市群扩张模拟结果更符合现实发展情况;(2)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念,可将研究区域的耕地划分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后备区、其余区域;(3)相较各城市独立发展的情景,基于城市相互作用的城市群扩张结果侵占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粮食生产后备区面积更少。本文所提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方法能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的多重目标,为城市区域化背景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建议和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博雅  肖金成  马燕坤  
区域合作是实现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群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群在形成过程中,城市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城市之间的合作进展显著,但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区利益难以协调、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为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与城市间加强合作,应坚持市场主导作用,发挥上级政府引导调控作用;构建产业协作平台,推动产业转移对接;探索多元合作方式,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公共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完善合作规划,构建有利于区域合作的政策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婷  芦岩  
文章首先回顾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各种观点,然后从产业分工的视角分析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协同实现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建立城市群区域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城市的开发和扶持、建立城市群内合理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促进城市群经济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龚晓菊  申亚杰  
城市群是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新疆地区天山北坡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了天然的城市群,并且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的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凝聚力和辐射作用,对于新疆和"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对发展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颜姜慧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已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共赢的有效途径。淮海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特征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徐连同城化发展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既是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徐州、连云港两市自身发展的诉求。本文借鉴基于信号博弈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模型,分析城市协同发展的博弈过程,认为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和利益共同体、提高协作收益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是促进徐连同城化发展的有效政策,也是破解淮海城市群发展缺乏强集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颜姜慧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已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共赢的有效途径。淮海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特征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徐连同城化发展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既是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徐州、连云港两市自身发展的诉求。本文借鉴基于信号博弈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模型,分析城市协同发展的博弈过程,认为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和利益共同体、提高协作收益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是促进徐连同城化发展的有效政策,也是破解淮海城市群发展缺乏强集聚力核心问题的政策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端端  
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的迭代升级。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国内城市群的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新兴产业和城市群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逐渐清晰。基于城市群和产业群相互影响促进的框架,以及我国现阶段城市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特征的分析,建议优化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完善城市群空间规模和结构、提升产业集群科技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市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评价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同民  
随着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健全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从健全金融合作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利益均衡、风险防范、先行先试、人才发展、生态共建等机制入手,对健全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路径进行初探,以期对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珍丽  唐承丽  周国华  吴佳敏  陈伟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浩  王业强  
通过城市群及三峡区域相关概念和内涵的梳理,对三峡城市群培育建设特殊性的说明,对三峡地区社会经济追赶发展、主体功能生态补偿中跨省协同发展需求的分析,提出三峡城市群的培育要关注三峡区域地貌单元、地理区位、地缘文化、社会经济、生态功能、开发开放、政策支撑的同质性和差异性,三峡城市群的发展提升要借"三峡"的招牌和文化区认同、南北交通贯通和地貌单元一致、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的政策,联合重庆、河南、湖南等周边省市,建设豫湘鄂渝4省市跨省协同、互动发展的大型城市群或生态经济合作区,打造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各有分区分工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上跨省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宁  
城市群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高地,代表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及潜力。流通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本文以"辽中南"城市群为案例探讨新型城市群流通业协同发展情况,在研究过程中使用协同理论阐述新型城市群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并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经济性、专业性、平衡性、友好性四个层面明确"辽中南"新型城市群流通业协同发展效应,在此基础上为加速"辽中南"城市群流通业发展与区域流通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益支持,拓展可行途径,对于"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新型城市群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基础与平台作用具有积极价值。研究认为:"辽中南"城市群流通业协同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但具有持续向好发展的态势,从各子系统序参量变化情况来看,流通业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较低、平衡性协同能力下降、友好性协同能力上升,同时整个系统复合协同度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晖  熊兴  巨少达  
呼包鄂榆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群,在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中国北部生态屏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基于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未来城市群要进一步有效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和多层次城镇体系;着力推进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共同打造世界级的现代能化产业基地;切实弥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短板并提升城市群生态文明共建水平,有效保障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国强  汪慧玲  
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从同质度、关联度和外向功能强度三个方面对兰西城市群的旅游共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兰西城市群共生单元同质化现象严重;共生单元间的关联度有待加强;共生单元的外向强度趋于均衡。据此,从完善共生要素、创新共生模式、提升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兰西城市群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