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40)
2023(21118)
2022(17503)
2021(15912)
2020(13490)
2019(30576)
2018(30042)
2017(56337)
2016(31090)
2015(34655)
2014(34696)
2013(33999)
2012(31446)
2011(28316)
2010(28385)
2009(26145)
2008(25736)
2007(23055)
2006(20263)
2005(18411)
作者
(92993)
(77681)
(77304)
(73432)
(49150)
(37391)
(35267)
(30476)
(29613)
(27715)
(26479)
(26111)
(25075)
(24487)
(24137)
(24107)
(23570)
(23038)
(22405)
(22346)
(19574)
(19360)
(19079)
(17741)
(17694)
(17304)
(17280)
(17225)
(15761)
(15601)
学科
(129353)
经济(129215)
管理(86423)
(82392)
(65120)
企业(65120)
方法(53506)
数学(46724)
数学方法(46115)
中国(38251)
(37359)
(31508)
地方(31186)
业经(29248)
(28104)
农业(25177)
(24573)
(23984)
贸易(23970)
(23214)
(21233)
银行(21152)
(20635)
金融(20627)
(20283)
理论(20029)
环境(20026)
技术(19600)
(19083)
财务(19007)
机构
学院(440161)
大学(439799)
(176642)
经济(172899)
管理(163763)
研究(156144)
理学(140557)
理学院(138886)
管理学(136062)
管理学院(135275)
中国(117335)
科学(99279)
(94730)
(85634)
(81065)
(80609)
研究所(73848)
中心(71779)
业大(71411)
(68289)
农业(67580)
财经(63560)
北京(59313)
(59215)
师范(58457)
(57639)
(56490)
(54088)
经济学(53524)
技术(49885)
基金
项目(298358)
科学(233415)
基金(214621)
研究(211305)
(191001)
国家(189449)
科学基金(160459)
社会(133302)
社会科(126287)
社会科学(126250)
(118709)
基金项目(112754)
自然(105552)
自然科(103168)
自然科学(103135)
自然科学基金(101273)
(100575)
教育(98012)
资助(87641)
编号(84791)
成果(68715)
重点(68612)
(67615)
(64364)
(61967)
课题(60301)
创新(58047)
科研(57709)
计划(56639)
国家社会(55478)
期刊
(195377)
经济(195377)
研究(126195)
中国(94081)
学报(78647)
(78506)
科学(68964)
(62802)
管理(60866)
大学(58402)
学学(55017)
农业(53162)
教育(51603)
(40714)
金融(40714)
技术(39879)
业经(33167)
经济研究(31567)
财经(31068)
(29122)
(26743)
问题(26085)
(22994)
技术经济(21508)
图书(21481)
统计(21449)
科技(21324)
(20802)
业大(20312)
资源(19807)
共检索到664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宝苍  毛华  
文章选取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回答区域一体化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融资效率在区域一体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区域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从企业内部产权性质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出发,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琴梅  罗瑞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晓宇  沈坤荣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为支撑,并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关键。该文在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构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并运用省际数据,选择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方法,论证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推动作用;该文的研究还发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基于此,该文从加强创新引领、坚持市场化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高水平开放以及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针对不同区域有所侧重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常亮  
中国农业正在从要素投入型向效率增进型转变,土地流转能否推动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其效果机制尚未被有效证实。使用SBM-GML指数构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基于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交互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和相关机制。结果发现:(1)土地流转显著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控制区域遗漏变量、系统GMM估计、工具变量估计和外生冲击检验之后依然成立。(2)土地流转主要通过提高农业合意产出进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对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不明确;土地流转尽管并未显著促进规模化经营,但有效提高了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3)不同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相较于互换、转让等自发流转形式,出租、入股等市场化流转形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4)不同土地流转对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流转给普通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更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兆良  张玉芹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6个城市面板数据,在采用EBM模型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财政科技支出在助力效率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能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促进技术进步而非改善技术效率,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空间效应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全要素生产率在其中的机制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鹏杰  杨萍  
从产业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扩大开放、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扩大进口和引进外资为衡量指标的扩大开放对我国产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了我国高质量发展,且引进外资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金融业扩张和地方政府宏观调控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  孙伟  刘崇刚  刘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各城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文章从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切入,系统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差异化、高效率、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平的空间优化准则。同时,重点梳理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及三省一市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行动计划等落实情况,分析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耿宣  贾钦民  谭云丹  李振新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模型提出了以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首先从理论方面阐述了该路径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四川省经济增长实践,分析发现:2008年之前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但是自从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之后,信贷余额在高基数上持续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为负增长,表明2008年之后的四川省信贷投放并没有提振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提出了引导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龙少波  张梦雪  
中国农业生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依靠要素驱动农业发展的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本文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要求,利用清单分析法核算农业排污量,将环境污染看做非合意产出并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框架中。同时,考虑农产品质量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非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引入DEA模型,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高质量发展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再测算,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情景相比,高质量发展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是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税负的减免、农业受灾状况的缓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运周  刘秋辰  陈凯薇  肖仁桥  李姗姗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待回答的重要管理问题。鉴于营商环境是一种复杂生态,本文基于复杂系统观,结合QCA、NCA和DEA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营商环境生态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1)单个营商环境要素并非是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但是优化市场环境和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对城市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着普适的作用。说明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和人力资本知识溢出效应,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统一大市场,有助于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2)3类营商环境生态可以产生城市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效率型市场驱动、渐进创新型市场驱动、政府轻推的突破创新型市场驱动,呈现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和复杂机制。特别是在法治环境等比较健全的营商环境下,政府与市场的共生关系表现为政府以“轻推之手”有效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产生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本文发现了2类营商环境生态会导致非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是营商环境生态中各要素均表现不佳,二是在市场环境和市场活力不足的环境下,即使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和支出,“重手”推动经济,也不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发现对中国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统一大市场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多元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湛泳  李珊  
在我国经济迈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为经济社会赋能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基于2003-2017年1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SBM-GML指数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利用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综合运用多种稳健性检验模型进一步论证了结论的科学性。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激发区域创业活力,并能有效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的交互作用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作用程度高达27.52%以上,其中100万常住人口及以上规模城市、东中部地区和具备人、财、物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交互效应更为显著。总而言之,智慧城市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融合能够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动的影响效果创造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军  陈亚欣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但整体趋于均衡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主要通过规模效应、产业升级以及协同创新等路径产生影响。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存在要素过度集聚造成的"拥挤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市场趋于整合下,城市群内技术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出长三角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效果明显,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合作密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俊杰  芈斐斐  杨志浩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我国2000—201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考察,我们发现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处于下降趋势。使用DEA-Malmquist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后发现,技术效率恶化是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表明,资源配置失衡、产业结构调整、基础研发较弱以及技术引进受阻,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创新以及深化对外开放等策略,尽快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王爱萍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在“沪深港通”开通后,标的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平均提高11.2%,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且积极的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渠道产生。(3)对于经济欠发达、市场质量较低的地区以及竞争较弱行业内的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其全要素生产率更大幅度地提升。上述结论表明,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竞争中性的原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推动了地区、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