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73)
2023(17232)
2022(14327)
2021(13155)
2020(10750)
2019(24477)
2018(24475)
2017(46771)
2016(25332)
2015(28496)
2014(28949)
2013(28552)
2012(26488)
2011(24251)
2010(24541)
2009(22430)
2008(21732)
2007(19254)
2006(17352)
2005(15879)
作者
(75008)
(62371)
(61755)
(58781)
(39772)
(29733)
(28141)
(24538)
(23728)
(22265)
(21162)
(21062)
(20014)
(19992)
(19227)
(19075)
(18517)
(18059)
(17846)
(17824)
(15760)
(15478)
(15037)
(14300)
(14017)
(13877)
(13851)
(13609)
(12628)
(12274)
学科
(123543)
经济(123433)
管理(68943)
(64743)
(51393)
企业(51393)
方法(44499)
数学(37707)
数学方法(37352)
中国(34268)
地方(32020)
(30971)
业经(27098)
(25589)
贸易(25569)
(24883)
(24692)
(22324)
农业(21039)
(19953)
环境(18150)
地方经济(17921)
理论(17760)
(17758)
金融(17756)
(17612)
银行(17568)
(17441)
(17129)
(16974)
机构
大学(367868)
学院(367523)
(156879)
经济(153550)
管理(140447)
研究(133214)
理学(120037)
理学院(118637)
管理学(116714)
管理学院(116063)
中国(98583)
科学(80576)
(80105)
(67817)
(67815)
研究所(61474)
(59276)
中心(58398)
(55451)
财经(53736)
业大(52524)
北京(51363)
(50614)
师范(50162)
(48669)
(48439)
经济学(47453)
农业(45860)
(45000)
经济学院(42421)
基金
项目(243537)
科学(191066)
研究(181086)
基金(174663)
(151839)
国家(150549)
科学基金(128262)
社会(114358)
社会科(108325)
社会科学(108298)
(95235)
基金项目(92246)
教育(82009)
自然(80917)
(79883)
自然科(78951)
自然科学(78936)
自然科学基金(77490)
编号(74421)
资助(71464)
成果(60971)
(56670)
重点(55031)
(53242)
课题(52048)
(50030)
国家社会(47025)
创新(46738)
发展(45814)
科研(45584)
期刊
(184164)
经济(184164)
研究(115849)
中国(74973)
学报(55845)
(55481)
管理(53718)
科学(52601)
(48625)
教育(43627)
大学(42310)
学学(39579)
农业(38541)
(34768)
金融(34768)
技术(33211)
经济研究(29900)
业经(29513)
财经(26444)
问题(24771)
(22744)
(21192)
图书(19772)
(19753)
国际(19118)
技术经济(19086)
世界(17842)
科技(17386)
理论(17320)
商业(17164)
共检索到565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有晨  刘昌黎  
自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出现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以来,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合在90年代迅速发展,并呈现不同的态势。其中,北美和西欧的经济联合尤为引人注目,亚太地区的非制度性经济联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种局面的出现,使世界贸易形成了一些新的重要特点:区域经济困的贸易优先发展;区域经济困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高;太平洋经济圈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高,而大西洋经济圈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在经济学界向来是很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奇迹。这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素材和社会实验室,使我们能从中国的经验和案例来分析已有的理论。钟昌标博士的专著《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就是我国学者在探索这方面问题的一次大胆尝试。该书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20年对外贸易发展作了反思性的概括,而且对未来我国外贸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探讨,现实性很强,理论上也不乏创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哲  夏慧  
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我国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式之一,可实现地区间的互动互助、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合作离不开区域公共管理,然而,由于利益驱使,各地政府又各自为政,呈现出地方保护严重、制度缺失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发展。因此,本文从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出发,分析了二者的互动关系,阐述了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区域公共管理创新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以期推动区域公共管理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京霞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10+3”模式与“10+1”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开始步入体制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应积极参加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荣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并行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国际贸易区域化的趋势自90年代以来也日益加强,但区域化并不是以牺牲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为代价,而是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朱小琼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很快,广西作为中国参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地带之一,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分析了广西边贸发展拥有的区位、政策优势和面临的边境贸易地位弱化、跨国物流缺乏产业依托、边贸收费过重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广西边贸发展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喜强  谢如鹤  张仁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勇辉  李小平  
中国已成为朝鲜半岛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国之一,在地区经济合作中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本 文分析了中韩朝三国的双边贸易与投资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实现该地区紧密的 经济合作关系的可行性及基本构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商务部计财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币区域化与边境贸易发展政策研究"课题组  陈星  隆国强  张丽平  
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是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在货币地位上的表现。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对于增强我国在区域内和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具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世宝  张永学  
东北亚各国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东北三省通过不断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合作,将为东北振兴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东北亚有关国家也会从中受益,这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晓梅  许涛  
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日趋高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反对政府对外让渡经济主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泛滥,对外来移民和难民的排斥日趋强烈。"逆全球化"浪潮,使前一段时期迅猛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势头发生重大逆转,有可能出现一段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低潮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东亚区域合作也有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东亚各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应该积极发挥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的新途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晓梅  许涛  
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日趋高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反对政府对外让渡经济主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泛滥,对外来移民和难民的排斥日趋强烈。"逆全球化"浪潮,使前一段时期迅猛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势头发生重大逆转,有可能出现一段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低潮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东亚区域合作也有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东亚各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应该积极发挥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的新途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丽  
生产分割意味着一体化生产过程的不同区段在空间上被分离开来而位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按照各区段要素密集度与当地要素禀赋相适应的原则组织生产。生产分割的发展使一定经济区的区域内贸易和中间品贸易迅速扩张。这种变化有助于将欠发达国家吸引到由生产分割构成的国际生产网络中,不仅能缩小国家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能拓宽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路径,减少其实现工业化的障碍。我国也应该利用各地区的不同优势参与生产分割,以实现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