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5)
- 2023(11796)
- 2022(9246)
- 2021(8973)
- 2020(6980)
- 2019(16375)
- 2018(16574)
- 2017(29702)
- 2016(17251)
- 2015(19587)
- 2014(20144)
- 2013(18584)
- 2012(16984)
- 2011(15603)
- 2010(16181)
- 2009(14431)
- 2008(14205)
- 2007(13136)
- 2006(11650)
- 2005(10410)
- 学科
- 济(64865)
- 经济(64792)
- 管理(40354)
- 业(33036)
- 方法(27677)
- 企(26255)
- 企业(26255)
- 中国(24734)
- 数学(23805)
- 数学方法(23200)
- 教育(22814)
- 农(18629)
- 理论(18108)
- 地方(16471)
- 学(16404)
- 业经(13955)
- 教学(12514)
- 财(12465)
- 农业(12292)
- 制(11670)
- 和(10392)
- 融(10154)
- 金融(10146)
- 发(9962)
- 银(9766)
- 银行(9746)
- 行(9440)
- 地方经济(9098)
- 技术(8983)
- 体(8949)
- 机构
- 大学(233659)
- 学院(230505)
- 济(82477)
- 研究(81145)
- 管理(80621)
- 经济(80199)
- 理学(68682)
- 理学院(67774)
- 管理学(65968)
- 管理学院(65519)
- 中国(56576)
- 京(52249)
- 科学(49554)
- 范(41769)
- 师范(41424)
- 所(40154)
- 财(39014)
- 江(37574)
- 研究所(36517)
- 教育(36427)
- 中心(36426)
- 农(34113)
- 北京(33831)
- 师范大学(33614)
- 业大(31452)
- 技术(31432)
- 财经(30207)
- 院(30002)
- 州(29920)
- 经(27383)
- 基金
- 项目(151112)
- 科学(119642)
- 研究(118591)
- 基金(103666)
- 家(89636)
- 国家(88751)
- 科学基金(75464)
- 社会(71211)
- 社会科(67035)
- 社会科学(67022)
- 教育(63322)
- 省(61865)
- 划(53593)
- 基金项目(52637)
- 编号(52305)
- 自然(46427)
- 成果(45553)
- 自然科(45349)
- 自然科学(45337)
- 自然科学基金(44454)
- 资助(43065)
- 课题(40390)
- 重点(35914)
- 部(33963)
- 发(33577)
- 年(33475)
- 项目编号(31166)
- 创(31098)
- 规划(30689)
- 教育部(29586)
- 期刊
- 济(94339)
- 经济(94339)
- 研究(76427)
- 教育(65459)
- 中国(62146)
- 学报(33860)
- 农(31133)
- 科学(30798)
- 管理(30661)
- 财(29409)
- 技术(27606)
- 大学(27217)
- 学学(23585)
- 农业(21332)
- 职业(18668)
- 融(17734)
- 金融(17734)
- 业经(15477)
- 经济研究(14881)
- 财经(14816)
- 图书(14608)
- 经(12907)
- 坛(12554)
- 论坛(12554)
- 统计(12343)
- 技术教育(12203)
- 职业技术(12203)
- 职业技术教育(12203)
- 发(11440)
- 问题(11409)
共检索到36194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剑波
区域劳动教育共同体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推进劳动教育的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三类核心要素构建出的责任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育人共同体。以区域劳动教育“1+1+N”实践模式为例,借助多主体共商,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责任共同体;依托项目共建,打造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贯彻利益共享,铸就区域劳动教育育人共同体,为区域推进劳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超
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信用共同体在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建立的信用共同体为例,介绍了信用共同体的基本模式和特征,并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加以分析,指出信用共同体的核心是声誉制度,其产生和发展源于我国制度不健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部性。从长期看,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关键词:
声誉制度 非正式约束 信用共同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季剑军
从现存的主要全球或区域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治理体系。从各种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看,正式和非正式机制并行,既有助于达成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的措施,也不排斥以松散灵活的治理模式达成内部共识。从治理特点及治理效力看,各种治理体系的决策程序和治理措施的约束力各异。通过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或区域治理体系,有助于梳理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经验教训,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初步规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季剑军
从现存的主要全球或区域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治理体系。从各种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看,正式和非正式机制并行,既有助于达成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的措施,也不排斥以松散灵活的治理模式达成内部共识。从治理特点及治理效力看,各种治理体系的决策程序和治理措施的约束力各异。通过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或区域治理体系,有助于梳理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经验教训,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初步规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冬
古代虽然没有劳动教育的说法,但是有耕读结合的传统,与现在的半工半读原理类似,都是在系统的学习之余进行一些社会性劳动。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现象中获得一些启发,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古代的劳动教育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但现代的劳动教育已然被社会赋予了更先进、更实际的意义。20世纪以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物质精神更加丰厚。于是,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智育,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甚至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劳动实践时间压榨掉。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和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生活能力下降,久而久之,青少年群体便会缺乏劳动意识。这种现状是劳动精神的流失,亟待改变。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在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上做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指明了一个大方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陈囡
德国的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包括大学学习和见习两个阶段。在大学学习阶段,师范生同时学习两个专业以及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并完成学校实习和企业实习,最后以第一次国家考试毕业。在见习阶段,见习生既在见习学校授课,同时也在教师研习所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最后以第二次国家考试毕业。这两个阶段的课程都得到了模块化设计,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构成一种多学科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国家考试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笔试、口试和教学实践考试,这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有效检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劳动教育对教师跨学科知识结构和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有助于培养出专业化的劳动教育教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勤 陈娜 李晓鹏 吴琦 丁永电
为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文章结合宜春学院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构建体现思政专业性和劳动时代性的“模块化+多样化”立体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特色特点,形成体现思政特性、课程特点和劳育特色的“德行一体+知行合一”融合式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传统课程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建立体现多指标、多模块和多内涵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劳动素养”综合性考评模式,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推行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融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荣 高惠珠
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历史性概念,是在劳动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共同体指向历史现实,且关涉人的本质的实现,是一切具体形式共同体的一般本质。在这种理解的指导下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资本主义共同体时便会发现,资本主义共同体正是由于以劳动的普遍异化为基础,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虚假和抽象。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作为人的本质确证的劳动贯彻到了人的存在境遇之中,因而具有彻底的现实性且符合共同体的一般本质。也正是在劳动这一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资本主义的虚假共同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路书红 魏薇 许士国
以反思的视角,阐述了作为全日制教育硕士"顶岗实习"的具体化实践模式——"基于共同体的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以及践行该模式的教育策略和进一步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实践教学 共同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瑾 黄玲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命题,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需要,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需要。上海开放大学和紫江集团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进而形成典型的"紫江模式"过程中直击传统企业如何培养并留得住优秀员工、开放大学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以及政府职能如何转变的痛点,重点在生源选择、教育供给侧改革、学习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举措,取得了开辟职后教育新领地、促进政府服务职能转型、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创新、发挥辐射示范效应等成效。在反思开放大学在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育人的环境、加强多元主体职能建设、促进多元主体资源整合方面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校企命运共同体 紫江模式 开放大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华杰 杨钋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以科技小院培养农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从时空维系、社会网络构建、信任知识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在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共享技艺库三个维度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可行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鹃
运用文献资料结合逻辑分析法,对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模式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认为,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模式(PDS),即专业发展学校模式。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共同协定目标并通力决策;第二,注重各方合作学习与实践共享;第三,建立带有渐进性的标准化评估体系。这为我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第一,协商制定方案和计划,致力于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第二,促进集体协作,实现实践成果共享;第三,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促进教师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
美国 教师专业学习 共同体实践模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荣辉
劳动教育的精神怎样才能完全地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地发展,进而显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这涉及到劳动教育实践取向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儿童 自然 生活 共同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达万吉
本文辨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教育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范式,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意识形态、意识生态、意识心态层面对民族教育的意义指向,提出新时代民族教育的发展实践应体现其共同体立场,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形成"意识三态"的互动联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生动力;凝练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体现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场,培养兼具"公民意识"和"文化身份"的意识心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志刚 何飞
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关系而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的社会本质及其自由价值的实现场所。就劳资关系本质而言是一种共同体关系,冲突与合作是不同治理模式下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共同体理论出发,分析劳资关系的共同体特征,指出劳资双方之间的合作应从文化、政治、管理、经济4个方面入手,构建共同体下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劳资关系治理框架。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共同体 治理模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