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7)
- 2023(8122)
- 2022(6840)
- 2021(6084)
- 2020(5383)
- 2019(12320)
- 2018(12111)
- 2017(23478)
- 2016(13360)
- 2015(15229)
- 2014(15602)
- 2013(15639)
- 2012(14928)
- 2011(13491)
- 2010(13803)
- 2009(13101)
- 2008(13202)
- 2007(12357)
- 2006(10793)
- 2005(9933)
- 学科
- 济(61719)
- 经济(61658)
- 管理(36118)
- 业(35121)
- 方法(27301)
- 企(26153)
- 企业(26153)
- 数学(24430)
- 数学方法(24179)
- 农(18200)
- 中国(16823)
- 地方(16559)
- 财(14847)
- 学(12790)
- 农业(12637)
- 业经(11920)
- 制(11366)
- 贸(10806)
- 贸易(10802)
- 易(10419)
- 地方经济(9935)
- 银(9235)
- 和(9219)
- 银行(9207)
- 环境(8759)
- 行(8734)
- 融(8602)
- 金融(8598)
- 务(8363)
- 财务(8342)
- 机构
- 大学(199218)
- 学院(197940)
- 济(82475)
- 经济(80602)
- 管理(74173)
- 研究(68042)
- 理学(63259)
- 理学院(62487)
- 管理学(61378)
- 管理学院(60988)
- 中国(52028)
- 科学(42362)
- 京(42278)
- 财(38253)
- 农(35634)
- 所(35483)
- 中心(32589)
- 江(32527)
- 研究所(32109)
- 财经(30093)
- 业大(29813)
- 农业(28130)
- 范(27476)
- 师范(27226)
- 经(27058)
- 北京(26616)
- 经济学(26015)
- 州(25517)
- 院(24083)
- 经济学院(23655)
- 基金
- 项目(128217)
- 科学(100376)
- 研究(93635)
- 基金(92004)
- 家(79962)
- 国家(79298)
- 科学基金(67117)
- 社会(59213)
- 社会科(56060)
- 社会科学(56042)
- 省(50703)
- 基金项目(48597)
- 教育(43312)
- 划(42822)
- 自然(42440)
- 自然科(41393)
- 自然科学(41378)
- 自然科学基金(40620)
- 编号(39045)
- 资助(37791)
- 成果(32671)
- 重点(29223)
- 发(28621)
- 部(28444)
- 课题(26901)
- 创(25907)
- 科研(24810)
- 创新(24371)
- 国家社会(24363)
- 教育部(24079)
共检索到299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阮平南,武玉英,何喜军
文章引入管理中分析企业经营的雷达图并重点结合能值分析的方法和理论,提出了区域势能的概念,对区域劳动力转移的可能性及如何实现有序性进行新的探索。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劳动力转移 区域势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差异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农民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江淮 高彦彦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明艳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途径,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1990、1995、2000和2005年的农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和各省经济发展数据,形成一套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估计、检验劳动力省内和省际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各省农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2)劳动力省内转移促进了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3)劳动力省际转移对劳动力输入地区的农地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出发,未来的政策应该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本省内流动;同时在理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
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部注入资金的倾斜以及内部投资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劳动力跨地区的空前大流动,导致要素投入的倾斜,各地经济发展出现了较明显的不平衡,使得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东西部经济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决策部门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8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探讨人力资本在区域间转移以及对地区经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相应政策措施的合理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祥玉 李健
入世对我国会产生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从四川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在加入WTO 5~10年的过渡期内 ,就业的替代效应将对其构成严重影响。未来 2 0年 ,四川农业生产发展所需劳动力呈下降趋势 ,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是 :(1)目标取向 :构建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 ,构筑人力资本高地 ,赢得四川竞争优势 ;(2 )路径选择 :技能化为先导 ,城市化为载体 ,工业化为龙头 ,国际化为纽带 ,多元化转移 ,多层化配置 ;(3 )制度安排 :城乡统筹 ,社会保障 ,环境优化。
关键词:
WTO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 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冬辉 李宏飞 李团中
文章构建了引入资本转移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新常态下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和资本转移都能缩小两地的收入差距;转移成本的减小会促进劳动力转移,而劳动力相对效率的提高,会促进劳动力和资本的转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城乡差距缩小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关键词:
新常态 劳动力转移 资本转移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麦伟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 ,指出了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里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最后阐述了走出困境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就业 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并生,岳国喜,陶武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