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2)
2023(17571)
2022(14895)
2021(13696)
2020(11618)
2019(26307)
2018(26115)
2017(49967)
2016(27509)
2015(30763)
2014(30973)
2013(30425)
2012(27840)
2011(24920)
2010(25022)
2009(23549)
2008(23292)
2007(20965)
2006(18621)
2005(16913)
作者
(80645)
(66929)
(66854)
(63529)
(42682)
(32142)
(30264)
(26285)
(25498)
(24041)
(22946)
(22903)
(21486)
(21445)
(20866)
(20426)
(19973)
(19911)
(19283)
(19126)
(16742)
(16631)
(16265)
(15419)
(15054)
(15021)
(14903)
(14640)
(13500)
(13403)
学科
(113415)
经济(113250)
(99401)
管理(94910)
(88996)
企业(88996)
方法(48558)
数学(38514)
数学方法(38063)
(35311)
(34038)
业经(33700)
中国(28144)
(26045)
(24613)
财务(24535)
财务管理(24499)
地方(23830)
农业(23447)
企业财务(23226)
(22740)
理论(21594)
技术(21217)
(21035)
(19615)
(19155)
(18380)
贸易(18368)
环境(17822)
(17798)
机构
学院(396595)
大学(394200)
管理(158560)
(156027)
经济(152588)
理学(136150)
理学院(134655)
管理学(132523)
管理学院(131801)
研究(130443)
中国(99602)
(84630)
科学(81492)
(75637)
(67251)
(66041)
(60665)
研究所(59733)
业大(59473)
财经(59431)
中心(58619)
(53855)
北京(53146)
农业(52760)
(50635)
师范(50139)
(48347)
(48068)
经济学(45730)
财经大学(43826)
基金
项目(266258)
科学(209822)
研究(196011)
基金(192080)
(167311)
国家(165865)
科学基金(142985)
社会(123102)
社会科(116547)
社会科学(116519)
(105609)
基金项目(101727)
自然(92894)
自然科(90685)
自然科学(90658)
教育(89130)
自然科学基金(89030)
(87832)
编号(80141)
资助(78402)
成果(65012)
重点(59502)
(58091)
(56756)
(56754)
课题(55592)
创新(52433)
(50852)
科研(50390)
国家社会(50145)
期刊
(179152)
经济(179152)
研究(116656)
中国(78317)
管理(62478)
(62300)
学报(61893)
(61213)
科学(57478)
大学(46920)
学学(44285)
教育(43857)
农业(43046)
技术(35793)
(34167)
金融(34167)
业经(31324)
财经(29425)
经济研究(26776)
(25174)
(24152)
问题(23107)
技术经济(20486)
科技(19425)
现代(18906)
(18657)
理论(18453)
图书(18224)
商业(17743)
财会(17653)
共检索到590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宫俊涛  
本文首先分析了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并概要回顾了现有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衡量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框架,即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由该地区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经营效益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同决定。最后,根据这一基本框架,本文设计了一套简便的测度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亮  吴旻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依据客观、可比、可操作性原则确定出一系列评价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法,从产业实力和发展潜力两个层面构建出一套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文章最后从高新技术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晓梅  黄鲁成  王亢抗  乔铮  
新兴老年科技制造业是依靠技术手段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载体。论文分析了新兴老年科技制造业的由来,明确了产业内涵、分类及特征,认为该产业具有产业边界模糊性、产品技术密集性和目标市场独特性三大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技术、生产、市场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区域新兴老年科技制造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评价区域新兴老年科技制造业竞争力的生态位模型。最后,提出了实证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玉林  邢光卫  
本文以医药制造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评价模型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医药制造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具有典型解释能力的关键因子,对我国的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差异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王足  
本文构建了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31省市2000-2014年的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动态比较。结果表明,我国31省市15年间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有所提升,绿色创新驱动力不足是整体得分仍然较低的主要原因。东部发达省市的产业转移使得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分布呈现出新的格局。中部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增长势头强劲,进一步提升的短板是绿色环境支撑力。西部成渝经济圈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发展态势良好,但西部整体仍然较为滞后的原因是绿色创新驱动力薄弱。东北地区在三大构成要素上均有不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王足  
本文构建了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31省市2000-2014年的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动态比较。结果表明,我国31省市15年间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有所提升,绿色创新驱动力不足是整体得分仍然较低的主要原因。东部发达省市的产业转移使得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分布呈现出新的格局。中部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增长势头强劲,进一步提升的短板是绿色环境支撑力。西部成渝经济圈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发展态势良好,但西部整体仍然较为滞后的原因是绿色创新驱动力薄弱。东北地区在三大构成要素上均有不足,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增速缓慢,陷入经济困局。据此,本文提出了简要政策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红蕾  侯鹏  刘思明  赵彦云  
提升制造业软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包括品牌创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制度环境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9—2016年全球39个主要国家的制造业软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软竞争力指数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等制造大国的竞争优势明显。中国的制造业软国际竞争力在考察期内迅速提升,国家排位由第31名升至第21名。分要素来看,中国在4个维度中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提升尤为明显,但是制度环境和人力资源的表现较为滞后,是我国制造业建设中需要着力改善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春雨  薛曼  
我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时期,制造业作为一国经济的“压舱石”,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推进高速与高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分析制造业在新业态下发展状况,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从制造业经济实力、创新潜力、绿色能力、融合动力四个方面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测评制造业竞争实力提供借鉴,并为制造业其未来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先扬  
城市之间产业竞争本质上就在于如何创造出一个最能促进产业发展的环境,体现了城市产业吸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文章以珠海为例,在全国层面上深入分析珠海制造业竞争力。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创新水平、技术水平和市场水平角度拓展产业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明星  胡立君  王亦民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的核心,支撑了其他工业和产业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反映了国家的工业科技水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竞争力评价方法,通过聚类分析算法按照指标间的相似度将指标分成多个类别,最终综合成一个指标,从而对竞争力进行评价。本文选取装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基础指标体系,计算得出各省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得分。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学党  
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个层面构建了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2009—2014年相关平均数据,对中国七大区域的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价值创造对价值竞争力贡献较高,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则相对较低。华东和华中地区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最强,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次之,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弱。从制造业价值竞争力类型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型,西南、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型,华南地区属于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型,各区域内部省区市间制造业价值竞争力差异十分明显。要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价值竞争力提升是关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红键  李季鹏  朱爱琴  
本文在对以往制造业竞争力评价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结构-行为-绩效三个维度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为五类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宁夏、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最低。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行为指标。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积极促进各地区制造业绿色、创新、开放发展与相关多样化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学党  
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个层面构建了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2009—2014年相关平均数据,对中国七大区域的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价值创造对价值竞争力贡献较高,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则相对较低。华东和华中地区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最强,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次之,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弱。从制造业价值竞争力类型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型,西南、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型,华南地区属于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型,各区域内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红键  李季鹏  朱爱琴  
本文在对以往制造业竞争力评价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结构-行为-绩效三个维度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为五类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宁夏、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最低。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行为指标。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积极促进各地区制造业绿色、创新、开放发展与相关多样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