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8)
2023(14124)
2022(12055)
2021(11447)
2020(9516)
2019(21928)
2018(21945)
2017(42389)
2016(22969)
2015(25864)
2014(25389)
2013(24799)
2012(22353)
2011(20229)
2010(20417)
2009(18501)
2008(17834)
2007(15685)
2006(13584)
2005(11704)
作者
(64059)
(53252)
(52922)
(50318)
(34010)
(25581)
(23942)
(20835)
(20228)
(18945)
(18327)
(17761)
(16919)
(16720)
(16508)
(16042)
(15877)
(15723)
(15230)
(15140)
(13108)
(13068)
(12806)
(12210)
(11851)
(11765)
(11735)
(11728)
(10559)
(10509)
学科
(93102)
经济(93018)
管理(69660)
(66255)
(56924)
企业(56924)
方法(44513)
数学(38362)
数学方法(37665)
中国(23533)
(23310)
业经(21238)
地方(21087)
技术(20758)
(20508)
(20004)
理论(17683)
农业(16121)
(15544)
(14907)
(14840)
贸易(14830)
(14341)
技术管理(13992)
环境(13925)
(13486)
(12897)
银行(12853)
(12752)
财务(12677)
机构
大学(319021)
学院(318272)
管理(132031)
(122865)
经济(120129)
理学(115417)
理学院(114164)
管理学(111944)
管理学院(111368)
研究(101249)
中国(74172)
(67648)
科学(64457)
(53742)
(49536)
业大(46766)
中心(46030)
(45954)
研究所(45485)
(45476)
财经(43704)
(43041)
师范(42693)
北京(42519)
(39703)
(37632)
(37362)
经济学(35965)
农业(35819)
技术(34465)
基金
项目(224449)
科学(177932)
研究(164947)
基金(162366)
(140819)
国家(139659)
科学基金(121539)
社会(103367)
社会科(98038)
社会科学(98011)
(89260)
基金项目(86350)
自然(79640)
自然科(77856)
自然科学(77840)
教育(76591)
自然科学基金(76413)
(74537)
编号(67980)
资助(66783)
成果(54259)
(50075)
重点(49947)
(48494)
(47747)
课题(46541)
创新(46028)
科研(42403)
项目编号(42249)
国家社会(41922)
期刊
(130095)
经济(130095)
研究(89954)
中国(59484)
管理(49434)
学报(47584)
科学(45696)
(40943)
教育(40245)
(38963)
大学(36350)
学学(33939)
技术(30506)
农业(29043)
(23360)
金融(23360)
业经(22336)
经济研究(20841)
财经(20119)
图书(18715)
科技(17752)
(17131)
技术经济(16785)
问题(16225)
(15459)
理论(15397)
统计(14925)
(14573)
商业(14366)
实践(14260)
共检索到451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刚  王磊  宫丽莹  张佳硕  
认为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创新集群的知识转移问题,有利于提高区域范围内的知识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新知识在区域的传播和知识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质量。区域创新集群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是要实现区域内的知识转移。将研究区域范围作为切入点,运用知识势差理论,分析区域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的机理,根据驱动区域创新集群形成的关键要素,从政府引导、资本推动、市场需求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驱动4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集群的知识转移模式,为区域创新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艳丽  赵大丽  高伟  
在识别出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转移和引进FDI这三种主要的区域知识转移方式后,系统地研究市场化过程中区域知识转移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知识转移整体上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知识转移方式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市场化进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培林  张治栋  
针对"如何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果"这一当前企业关注的难点问题,在简要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考察企业与学研机构的互动发现,企业与学研机构的合作前途光明,但路途艰辛,因而企业与学研机构合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经历单链合作、互动合作、一体化合作3个阶段。在产学研合作实现的过程中,企业在单链合作阶段获得新显性知识,在互动合作阶段获得主要成分为显性知识的企业专有知识,而到一体化阶段则获得主要成分为隐性知识的企业专有知识,企业创新能力随之不断提升。知识转移过程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效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郗玉娟  谢静思  
[目的 /意义]以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为基础,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模型,解析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库的知识如何转移到企业层面并被企业整合与利用。[方法 /过程]通过对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回顾,以区域知识库为起点,根据知识流动决策过程和组织学习过程,构建基于区域系统的知识转移模型,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是一项复杂过程。该过程的顺利实施以区域知识库为知识源,即实现知识资源的聚集。同时,通过组织学习促进知识流动,实现知识从区域知识库层面到企业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炳富  刘芳  
文章通过修正经典知识溢出模型构建了包括知识存量差距、知识互补能力、知识扩散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社会资本能力等变量在内的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综合能力模型;并假设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了知识互补能力与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知识互补能力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采用混合多属性决策方法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客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惠  陈刚  
国际产业转移、对外产业转移与国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表明,中国构建和延伸以己为主的NVC可实现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产业集群在GVC上的攀升,然而其重中之重是按产品内分工原则加强东中西部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以往研究主要从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具体行为实现的角度探讨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内涵、系统、绩效、模式、运作机制和政策。未来研究应以中国构建和延伸以己为主NVC的更广阔视角,展开对东部沿海和中西部产业集群产品内分工原则下创新合作与协同的研究。本文对以往相关研究分别作出述评,并提出东中西部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今后的研究重点和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解学梅  曾赛星  
文章在分析集群品牌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集群品牌模式构建的要素,通过结合价值链理论,构建了基于创新价值链的集群区域品牌模式,并从内在纬度、外在纬度、价值链耦合纬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殷婧钰  李柏洲  苏屹  尹士  
构建共享心智模式、知识转移绩效及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354份有效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元层次回归深入分析共享心智模式与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也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知识转移绩效在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与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知识转移绩效在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与两种创新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企业如何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刚  李倩  
文章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系,分析了企业创新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两方面出发,构建了企业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式,并对隐性知识转移提出了优化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翟运开  
产业集群为协同产品创新提供了条件,集群协同产品创新在实践中正蓬勃发展。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集群协同产品创新风险传染的概念,分析了风险传染的条件,将集群协同产品创新风险传染模式分为串行传染模式、并行传染模式、与型传染模式和或型传染模式4种,并建立了风险传染背景下的集群企业风险水平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集群协同产品创新的风险传染问题奠定了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符正平  彭伟  李芳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及知识转移的视角,以佛山建筑陶瓷集群为例就服务中介对集群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企业与服务中介的联系强度对企业知识转移、产品创新绩效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在服务中介对集群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洁  刘思峰  施琴芬  
中国企业如何形成具有区域创新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何利用知识联盟参与竞争并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下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动机和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特征,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下知识的转移途径和方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王云平  季璐  
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0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验证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端产业正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高端产业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们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向京津冀鲁等地区转移。通过对不同类型产业区域间转移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原料指向型、成本驱动型、投资拉动型、集聚依赖型四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并总结出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梯度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粲  李文莲  孙波  
伴随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高校学生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角色在悄然变化,学生主导日益凸显。这就要求高校改变其与学生的关系,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大数据应用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四种可行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豪  陈中峰  
运用我国1997—2011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吸收国际技术转移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和国内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地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仍未能达到国际技术许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要求;国内技术转移对吸收国外技术转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其贡献度比自主研发更高;进口贸易是我国各地区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FDI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