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41)
- 2023(19271)
- 2022(16012)
- 2021(14798)
- 2020(12030)
- 2019(26957)
- 2018(26384)
- 2017(49188)
- 2016(27088)
- 2015(29649)
- 2014(28988)
- 2013(28218)
- 2012(26007)
- 2011(23287)
- 2010(23530)
- 2009(21760)
- 2008(21285)
- 2007(19061)
- 2006(16924)
- 2005(15237)
- 学科
- 济(110814)
- 经济(110694)
- 业(96440)
- 管理(87004)
- 企(85176)
- 企业(85176)
- 方法(40397)
- 业经(35438)
- 农(35377)
- 中国(32996)
- 财(31440)
- 数学(31076)
- 数学方法(30822)
- 地方(28319)
- 农业(25105)
- 技术(23424)
- 制(22808)
- 务(22164)
- 财务(22139)
- 财务管理(22114)
- 企业财务(20943)
- 理论(20444)
- 贸(20155)
- 贸易(20136)
- 易(19489)
- 和(19100)
- 学(19052)
- 划(18045)
- 环境(17896)
- 策(17496)
- 机构
- 学院(373915)
- 大学(370311)
- 济(151488)
- 经济(148269)
- 管理(143240)
- 研究(128117)
- 理学(122534)
- 理学院(121082)
- 管理学(119168)
- 管理学院(118449)
- 中国(96683)
- 京(79012)
- 科学(77980)
- 财(69105)
- 农(67785)
- 所(63926)
- 江(59356)
- 中心(58051)
- 研究所(57811)
- 业大(56607)
- 财经(54206)
- 农业(53213)
- 范(50793)
- 师范(50246)
- 北京(49291)
- 经(49189)
- 州(47012)
- 院(46957)
- 经济学(44969)
- 技术(40610)
- 基金
- 项目(248389)
- 科学(196991)
- 研究(183808)
- 基金(177774)
- 家(155466)
- 国家(153974)
- 科学基金(132705)
- 社会(117652)
- 社会科(111477)
- 社会科学(111450)
- 省(101367)
- 基金项目(94583)
- 教育(85018)
- 自然(84714)
- 划(84084)
- 自然科(82792)
- 自然科学(82769)
- 自然科学基金(81327)
- 编号(74577)
- 资助(69643)
- 成果(59285)
- 发(58551)
- 创(56848)
- 重点(56434)
- 部(53397)
- 课题(52975)
- 创新(52306)
- 业(49596)
- 国家社会(48084)
- 科研(46835)
- 期刊
- 济(178398)
- 经济(178398)
- 研究(112967)
- 中国(84301)
- 农(63158)
- 管理(57922)
- 学报(57323)
- 财(55730)
- 科学(54448)
- 教育(51869)
- 大学(44445)
- 农业(43499)
- 学学(40870)
- 融(34903)
- 金融(34903)
- 技术(33585)
- 业经(32489)
- 经济研究(27001)
- 财经(26699)
- 业(25720)
- 经(23244)
- 问题(22928)
- 技术经济(19525)
- 科技(19282)
- 现代(18615)
- 商业(18072)
- 版(17733)
- 贸(17726)
- 世界(16828)
- 资源(16813)
共检索到575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智瑞芝
在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与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相比,科学技术知识流动的效率和方向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高低的决定性要素。因而,大学衍生企业作为知识扩散和应用的结合体近年来备受区域政策制定者的青睐。文章从区域创新的视角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首先受到国家创新战略引领的制约;其次,受到区域技术人才来源环节的畅通及外部支持网络的影响;再次,大学衍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与其它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互动化程度。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大学衍生企业 日本 创新主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易高峰 程骄杰 赵文华
大学衍生企业是知识扩散和应用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GIS技术分析发现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呈现空间集群现象。母体大学是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根本依托,因此本文从多角度构建了母体大学可能影响衍生企业发展的13个因素,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衍生企业发展与这些影响因素均呈正相关,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经费、大学科技成果专利授权数、科技投入总经费等因素。为此,本文从人力资源、科技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转移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空间集群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樊天 樊春良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考察大学衍生企业的衍生发展过程,针对社会资本是如何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大学衍生企业创业发展的这一研究问题,以人工智能领域代表性的大学衍生企业——科大讯飞为研究对象,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对其创业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细致的演化分析,探讨结构、关系、认知维度的社会资本在大学衍生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中国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科大讯飞 大学衍生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海峰
本文以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威视股份公司为案例,研究分析大学衍生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指出在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模式的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大学衍生企业与大学母体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形成孵化、转移、回馈、联盟的互动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孵化 转移 回馈 联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苏晓华 方婷 朱培军
大学衍生企业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从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总结影响大学衍生企业创建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学衍生企业创业家创业动机与特质、内部资源与机制支持、外部宏观政策及风险资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衍生企业影响因素模型,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影响因素 述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强 赵一青 常旭华
衍生企业发展情况是高校技术转移绩效的重要表现之一,研究衍生企业视角的高校技术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可为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中国40所高校的衍生企业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校较大的研发人员规模并未促进衍生企业数量增多;科技经费投入增加能够促进高校衍生企业,尤其是第二、三层级数量增加,同时使得高校衍生企业扩散效应,尤其是一至三、二至三层级扩散效应增强;独立于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能够加速高校衍生企业诞生,改变其扩散结构,使得衍生企业成立的总体步伐向前即较高层级移动;技术转让和入股两种模式下教师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对高校衍生企业数量有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较高的发明披露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衍生企业数量增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晨宇 白朴贤
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依托大学母体优势学科与科技资源的大学衍生企业是否会取得更高的研发强度和更好的创新绩效。结果发现:相对非大学控制的上市企业,大学衍生企业会有更多的研发投入,并获得更多的专利授予;大学衍生企业创新水平越高,会更倾向于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发现,大学衍生企业通过创新行为最终提升了企业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蔡丽琴
本文以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2011年台湾地区384家上市电子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与公司特征的关联性以及影响公司避险决策与避险工具选择的因素。由过去文献可知,影响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因素包括公司规模、风险暴露程度、财务危机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及成长性投资机会等。本文利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并深入分析上市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目的、工具选择的因素,以为企业有效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提供借鉴。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2011年台湾地区电子业有约60%的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影响这类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与否的...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电子产业 台湾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梦婷 刘军 黄丽
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其创新效率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尚未得到验证。基于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31个省份2007—2016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态文明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省际差距明显,在空间上长期保持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状态。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出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不断增大,创新效率呈现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环境规制将有效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人口增长对本地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梦婷 刘军 黄丽
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其创新效率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尚未得到验证。基于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31个省份2007—2016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态文明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省际差距明显,在空间上长期保持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状态。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出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不断增大,创新效率呈现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环境规制将有效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人口增长对本地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文忠 李业锦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中区域网络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建设对企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成功的乡镇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案例分析也佐证了区域创新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亟须从企业氛围营造、区域创新网络培育、学习环境建立、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以尽快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这对我国区域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建绩 陈海滨
在浙江,由大量中小企业集群构成的“块状经济”已经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产业组织形式。本文以“软因素”分析理论为基础,从社会网络、无形资源、弹性专业化三个方面,用案例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促进浙江“块状经济”企业衍生的关键“软因素”,最后对这三个关键“软因素”的发展与变化作了动态分析。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软因素 企业衍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一杰 王柏轩
本文从衍生企业的概念入手,参考衍生企业与母体互动发展理论,重点研究了大学衍生企业在初创与成长过程中母体大学为其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大学衍生企业对母体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建立了大学衍生企业与母体互动发展模型,得出了母体大学在技术知识、人力资源、资金、社会网络以及基础设施方面为衍生企业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得到了衍生企业各方面的回馈的结论。最后,以中地数码集团为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衍生企业 母体 互动发展模型 大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清华 徐丹 李雯
本文基于大学衍生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识别出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然后以武汉地区高校衍生企业的问卷调研为样本进行Logit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引入代理企业家、外部环境对衍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母体大学对衍生企业的支持方式,而技术的领先性、技术发明人的产业经验和其在企业中角色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企业绩效 大学创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承龙
本文从母体大学、学者以及治理环境层面出发,调查分析了我国212家大学衍生企业在2007-2009年期间运营绩效以及治理结构现状信息,深入探讨了治理环境对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内部子维度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方向。结果发现:大学衍生企业治理结构内部子维度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行政型和经济型治理"二重治理环境"对治理结构要素与绩效起相反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治理结构 绩效 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