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7)
2023(9781)
2022(8248)
2021(7586)
2020(6188)
2019(13832)
2018(13449)
2017(24981)
2016(13342)
2015(14687)
2014(13767)
2013(13436)
2012(12163)
2011(10879)
2010(10792)
2009(9660)
2008(8941)
2007(7880)
2006(6907)
2005(5803)
作者
(35753)
(30324)
(29713)
(28051)
(18931)
(14548)
(13540)
(11427)
(11326)
(10471)
(10404)
(10116)
(9591)
(9215)
(9153)
(8951)
(8918)
(8847)
(8661)
(8581)
(7337)
(7208)
(6931)
(6885)
(6697)
(6593)
(6550)
(6510)
(6071)
(6010)
学科
(52915)
经济(52885)
(39197)
管理(38081)
(31067)
企业(31067)
方法(18710)
地方(18683)
(17176)
技术(16473)
数学(15908)
数学方法(15740)
中国(15148)
业经(13530)
农业(12729)
技术管理(12047)
地方经济(10154)
(9756)
(9755)
环境(8886)
理论(8714)
(8446)
产业(8089)
(8033)
(7819)
贸易(7812)
(7484)
(7435)
(7038)
金融(7036)
机构
学院(176273)
大学(173194)
(69859)
管理(69631)
经济(68381)
理学(60897)
理学院(60058)
研究(59151)
管理学(59088)
管理学院(58715)
中国(43167)
科学(37574)
(36215)
(28948)
(28710)
(28291)
(28209)
中心(28055)
业大(26607)
(26293)
研究所(26069)
师范(26068)
(24393)
财经(22934)
农业(22482)
(22172)
北京(21805)
师范大学(21029)
(20731)
经济学(20602)
基金
项目(128458)
科学(103880)
研究(96168)
基金(92520)
(80763)
国家(80037)
科学基金(70251)
社会(62336)
社会科(59117)
社会科学(59103)
(53810)
基金项目(50786)
自然(44537)
(44394)
教育(43974)
自然科(43540)
自然科学(43531)
自然科学基金(42800)
编号(38663)
资助(33811)
(32958)
(30115)
创新(29788)
成果(29668)
重点(29308)
课题(27699)
(27042)
国家社会(25923)
发展(24330)
(23950)
期刊
(77876)
经济(77876)
研究(49631)
中国(39605)
科学(26074)
管理(25952)
(25741)
学报(25245)
教育(24202)
(21225)
大学(19257)
学学(17845)
农业(17811)
技术(16954)
业经(14134)
(13521)
金融(13521)
经济研究(11954)
科技(11643)
资源(10935)
(10422)
财经(10279)
问题(10024)
技术经济(9357)
图书(9097)
(8998)
(8867)
论坛(8867)
(8573)
(8260)
共检索到257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蒙昱竹   郝振龙   王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是推动以县域为载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实却是各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通常来说,西部县域的创新能力建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实现西部县域创新能力的进步,对于全国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贵州县域作为西部欠发达县域的典型代表,兼具城镇化质量发展较差、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等特点,还具有典型的山地地区特征,极具地方特色。贵州县域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变趋势、驱动创新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升驱动力暂且未知。为此,以贵州2011—2021年间8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衡量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应用经济学和地理学的方法,研究贵州县域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变趋势、驱动创新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升驱动力。结果表明,第一,贵州创新能力在2011—2021年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存在空间相关性;第二,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技术水平等要素可以显著驱动贵州县域创新能力提升;第三,贵州县域创新能力的驱动力发展和驱动力进步情况存在时空差异,进行四象限分类得出“高-高”值象限的县域数量最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应奎   黄小丽   丁金宏  
经济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这也是贵州等相对落后省份所面临的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以2000、2010和2020年为基础,构建县域经济密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测算经济密度综合得分,探究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贵州县域经济密度总体上随时间递增,核密度曲线以多峰为主,主峰随时间不断增高且宽度呈小幅收缩状态。(2)空间上,经济密度高值中心不断缩减,2000~2010年以正增长县域为主,2010~2020年以负增长县域为主;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经济密度空间聚集程度先增后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则以高-高和低-低方式聚集为主。(3)经济密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内生交互作用,邻近县域的经济密度每提升1%,将促进本地经济密度提升0.2%。(4)影响因素方面,人才禀赋与医疗床位对经济密度呈正向作用,其他要素呈负向作用;直接效应的影响强度排序为:人才禀赋>降水#>人口老龄化#>民族结构#>植被覆盖度#>医疗床位(#表示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贡献大小排序为:人才禀赋>人口老龄化#>降水#>民族结构#>医疗床位。因此,贵州应注重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性,在继续吸引人才和改善社会福利条件下,补齐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短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天颖  张超  孙平  蒋雄飞  
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测算方法,测度浙江省69个县域金融创新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6年,浙江县域金融创新绝对差异波动大,相对差异波动小,空间集聚性不断上升;浙江省县域金融创新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热点区县域基本上分布在浙江北部环杭州湾地区,冷点区集中分布在浙江省南端;2006—2011年,浙江县域金融创新高增长区县域沿沪昆高速和杭州湾环线高速呈"Y"字型分布,处于金融创新高增长冷热点区的县域较少,而2011—2016年,演变成沿沪昆高速、杭州湾环线高速以及G 330国道呈"R"字型分布;浙江县域金融创新主要受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以及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浙江县域金融创新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增长率、信息化水平增长率以及对外开放度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提出优化县域金融产业空间布局、拓展县域金融对外合作机制、推动县域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河东  黄文炎  
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既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西贺州现阶段发展态势的必然举措。本文概括了广西贺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从产业结构和动力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制约广西贺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结构升级是实现广西贺州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鹏  吕佳  
企业是创新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能力进行多维度的整体性评测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在回顾中国情境下区域企业创新研究框架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由5个维度3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评测体系,并对中国55个不同类型城市进行了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华南和华东强、华中和西南次之、北方(西北、华北和东北)偏弱的显著特点,而影响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高新区企业技术收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等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城市在分项维度和总分值上的表现将其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类城市特点分别提出了差异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鹏  吕佳  
企业是创新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能力进行多维度的整体性评测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在回顾中国情境下区域企业创新研究框架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由5个维度3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评测体系,并对中国55个不同类型城市进行了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华南和华东强、华中和西南次之、北方(西北、华北和东北)偏弱的显著特点,而影响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高新区企业技术收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等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城市在分项维度和总分值上的表现将其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类城市特点分别提出了差异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兰海霞  赵雪雁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创新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探明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运用DEA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测算了中国2001—2015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利用NICH指数和Hurst指数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创新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中国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5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2013年后出现明显的交替节点;②中国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差异趋于收敛。其中,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带内差异引起,且地带内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地带间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96%;③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其中,东部各省市的创新效率分布比较稳定,中西部地区均衡化趋势明显,创新效率"东—中—西"的分异格局逐步弱化;④未来,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西—中—东"递减式空间布局将得到延续和强化;⑤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市场和创业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但各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厚义  刘斌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贵州地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整体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滞后、分工不明确、专业化程度低、县域之间差距大等方面,对贵州经济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贵州自然与劳动力资源富集,思想文化与市场化程度落后的现实,应当抓住"珠三角"产业大转移机遇,大力招商引资,通过提高县级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制定符合县域经济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策略、完善贵州县域市场体系等措施,推进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金叶  王福博  戎铭倩  刘媛媛  罗万云  
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单元,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有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本文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西北五省2011~2020年地级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西北五省城市创新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4.39%,区域发展现状有所改善,但城市创新系统内部协同性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重心具有较强的空间重叠性,创新能力重心变动的核心驱动力逐渐由创新主体、创新绩效向创新资源转换,而城市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主要集中在创新主体层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绪辉  高素惠  贺菊花  
文章以产出为导向,充分考虑非合意产出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对效率测度且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影响因素采用Tobit模型对其作用路径及强度进行估计检验并给出解释。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水生态安全创新系统效率呈现东部、东北、西部、中部阶梯式分布;东、中部效率均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但东北和西部地区效率波动且处于下降趋势;从变异系数来看,区域内省际创新效率处于收敛状态;地区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水生态创新效率存在明显促进作用,水资源禀赋对其存在负面影响,外资引进和对外开放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焦伟  刘新平  杜甫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要素驱动转换,供给侧改革等众多压力背景下,资源与环境、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加剧凸显出来。耕地资源减少、耕地产能下降、粮食进口规模增大、农业生产积极性降低等从多个方面向粮食安全施压,并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附属问题。[目的]文章对被誉为"南疆粮仓"的塔里木河流域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新疆提供"粮食-经济-社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该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最大地级行政区巴州8县1市为研究对象,依据15年(19992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焦伟  刘新平  杜甫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要素驱动转换,供给侧改革等众多压力背景下,资源与环境、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加剧凸显出来。耕地资源减少、耕地产能下降、粮食进口规模增大、农业生产积极性降低等从多个方面向粮食安全施压,并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附属问题。[目的]文章对被誉为"南疆粮仓"的塔里木河流域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新疆提供"粮食-经济-社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该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最大地级行政区巴州8县1市为研究对象,依据15年(1999~2014年)人均粮食变化数据构建模型,联合系统聚类,构造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分区,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耕地地力OLS模型进行空间。[结果]15年间巴州各县人均粮食产量整体上升中存在两次明显波动,其中2007年各县平均降幅38.29%;尉犁县、库尔勒市其人口与粮食缺口矛盾较大,粮食安全风险较大,2007以后巴州边缘县域释放人均粮食产量升高的信号。[结论]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是巴州1999~2007年期间人均粮食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而人口状况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幅的限制因素;2007~2014年,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不再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巴州地区高等级耕地地力变化对人均粮食变化影响较大,8等地每增加1%,人均粮食增加176.10kg;中等、一般等级每增加1%,人均粮食减少67~488k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竟虎  张建辉  
以全国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04年和2014年各县统计数据,采用ESDA、重心迁移、GWR等方法对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分析人均粮食占有量区域差异的空间异质性及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4~2014年,全国各县域粮食的人均占有量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重心在10a间由西南向东北转移,且南北方向迁移的幅度大于东西方向迁移的幅度。2004年全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冷热点分布相对分散,东北地区是全国唯一的热点区,冷点区分布在沿海地区,2014年热点区相比于2004年有所缩小,冷点区则有所扩大。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其重要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人口数量>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浩  苑韶峰  杨丽霞  
以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耦合协调度表征土地经济效益,采用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浙江省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揭示其演化机理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浙江省各县(市)土地经济效益均提高,但空间自相关性降低;土地经济效益县域间差异扩大,空间分布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东-西方向上;空间分异朝多峰值演化,高值区面积缩减,低值区面积扩张;浙江省土地经济效益主要驱动因素是建成区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地形起伏度和第三产业比重。分析表明,为提升浙江省土地经济效益,应促进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和人口、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建成区经济要素投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修国义  韩佳璇  陈晓华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驱动成为化解产能过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获得经济新增长点的新武器,探求创新驱动能力影响因素,寻求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的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区域视角,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利用20002015年间全国30个行政区划(西藏除外)的省际面板数据,测度区域创新驱动能力,并探讨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整体上省际间创新驱动能力的影响因素趋同,高等教育水平、外资开放度、规模经济、贸易交流度和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与区域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