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9)
- 2023(12573)
- 2022(10520)
- 2021(9392)
- 2020(7584)
- 2019(16773)
- 2018(16201)
- 2017(30023)
- 2016(15871)
- 2015(17311)
- 2014(16673)
- 2013(16297)
- 2012(15359)
- 2011(14083)
- 2010(14221)
- 2009(12860)
- 2008(12642)
- 2007(11340)
- 2006(10278)
- 2005(9435)
- 学科
- 济(72136)
- 经济(72083)
- 管理(50081)
- 业(48256)
- 企(39478)
- 企业(39478)
- 地方(24327)
- 中国(23817)
- 方法(22572)
- 农(19683)
- 技术(19121)
- 数学(18674)
- 业经(18654)
- 数学方法(18446)
- 环境(16445)
- 地方经济(14013)
- 财(13991)
- 农业(13849)
- 技术管理(13357)
- 学(12903)
- 融(12780)
- 金融(12779)
- 银(12708)
- 银行(12689)
- 发(12650)
- 制(12508)
- 行(12387)
- 贸(12009)
- 贸易(11994)
- 划(11741)
- 机构
- 学院(223876)
- 大学(219006)
- 济(94111)
- 经济(92169)
- 管理(85534)
- 研究(79778)
- 理学(73047)
- 理学院(72185)
- 管理学(71053)
- 管理学院(70613)
- 中国(60563)
- 科学(48010)
- 京(46793)
- 财(41882)
- 所(39635)
- 中心(36305)
- 研究所(35813)
- 江(35604)
- 农(33874)
- 财经(32524)
- 范(31908)
- 师范(31599)
- 业大(29699)
- 北京(29691)
- 院(29620)
- 经(29455)
- 州(28840)
- 经济学(28473)
- 农业(26010)
- 经济学院(25569)
- 基金
- 项目(150959)
- 科学(121449)
- 研究(114394)
- 基金(107762)
- 家(93705)
- 国家(92876)
- 科学基金(80846)
- 社会(74636)
- 社会科(70915)
- 社会科学(70899)
- 省(62746)
- 基金项目(56953)
- 教育(51836)
- 划(51483)
- 自然(49480)
- 自然科(48383)
- 自然科学(48373)
- 自然科学基金(47503)
- 编号(45554)
- 资助(41568)
- 发(39496)
- 创(37411)
- 成果(35936)
- 重点(34760)
- 创新(34036)
- 课题(33420)
- 发展(32174)
- 部(32157)
- 展(31602)
- 国家社会(31251)
- 期刊
- 济(111207)
- 经济(111207)
- 研究(69217)
- 中国(54186)
- 管理(35623)
- 农(31942)
- 科学(31098)
- 教育(30847)
- 财(30677)
- 学报(30449)
- 大学(23566)
- 融(22935)
- 金融(22935)
- 农业(22314)
- 技术(22065)
- 学学(21975)
- 业经(20080)
- 经济研究(18056)
- 财经(15693)
- 问题(13893)
- 经(13717)
- 科技(13533)
- 业(12480)
- 技术经济(12230)
- 商业(11449)
- 坛(11323)
- 论坛(11323)
- 资源(11274)
- 贸(10864)
- 图书(10582)
共检索到351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宇翔 梁龙武 付智 余国兴 刘嘉欣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省际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表明:(1)创新环境效益值小于0.20时,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效益值大于0.146或者小于0.066时,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弱。(2)我国并不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优质协调发展的省域,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一般协调型,这些地区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环境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能力;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发展很不协调,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较为落后。基于此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环境 协同效应 耦合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凤
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创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通过理论归纳,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获得两者互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立足于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探讨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对策研究;对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耦合模型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黎明 李洄旭 肖沁霖 张润婕
运用中国199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协同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考察,进而运用PVAR模型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区域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但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以濒临失调为中心、向良好协调与中度失调两边扩散的态势。就二者的动态关系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冲击的响应更大,经济次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形成了正向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却不是很显著。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绿色发展 协同 互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新一 王春梅
为探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面板数据为例,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模型,并从时空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率先进入优质协调,区域整体跨越5个等级;在空间上,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西部地区处于劣势。随后通过SPSS22.0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建 方浩
文章基于熵值评价法,构建区域创新能力与其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与其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范围在0.19~0.60,处于初级协调、轻度失调和严重失调三种状态;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以及西部川渝地区为轻度失调状态,而中西部偏远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则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因此,从东部地区构建跨区域合作创新网络,中部地区提高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水平以及西部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建 方浩
文章基于熵值评价法,构建区域创新能力与其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与其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范围在0.19~0.60,处于初级协调、轻度失调和严重失调三种状态;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以及西部川渝地区为轻度失调状态,而中西部偏远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则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因此,从东部地区构建跨区域合作创新网络,中部地区提高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水平以及西部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会武 赵祚翔 马金秋
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收敛趋势检验。为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使用耦合模型分析了地区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使用条件收敛模型检验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平稳提升,但存在"东高西低"阶梯状的地区差异,除东北地区外,高质量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水平地区收敛的趋势明显,收敛存在约束性条件。2000—2017年中国创新能力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程度稳步提升,但在不同地区创新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收敛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卓 刘一新 谷静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是了解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4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体系,并用耦合协同度模型进行测量,最终以江苏省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正处于中度协同向高度协同过度的阶段,且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能力都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是影响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增长提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协同创新能力 耦合协同度模型 测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蕾 徐承红 申云
文章基于2004—2017年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综合序参量除东北有所上升之外,基本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农业绿色发展综合序参量呈现出东北、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耦合度方面,西部最高、东部最低,中部、西部、东北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东部从高水平耦合阶段大幅度下降到磨合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方面,西部、东部最低,中部和西部处于中级协调、东部处于勉强协调,东北处于中级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玉文
学界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探究已久,但尚无定论。以低碳试点省份辽宁为例,引入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分析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14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区域发展的较低级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负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区域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则是经济发展的环境正效应更加显著。根据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的不同,14个城市可以归为三大类、六小类,不同类型的区域应选择不同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同演进路径。
关键词:
辽宁省 经济系统 环境系统 协同演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泳泽
考虑到省际价格指数和折旧率的差异,本文从核算方法的调整入手,对中国30个省份1998—2013年省际研发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以计算的分阶段省际研发资本存量为基础,对中国省际研发资本的空间外溢效应和价值链外溢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与“挤占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内部结构呈现出“轻基础研究、重实践应用研究”的现象。试验发展资本存量占比超过80%且逐年增长,而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资本存量占比不足20%。中国区域研发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和价值链外溢效应。应用研究资本投入与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本投入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而试验发展资本投入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海燕 苏博谦
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并结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高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地区间及地区内部间耦合协调水平仍有较大差距。(3)全国耦合协调度的泰尔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并具有较强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