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3)
2023(15081)
2022(13257)
2021(12426)
2020(10508)
2019(24477)
2018(24497)
2017(47395)
2016(25940)
2015(29265)
2014(29531)
2013(29283)
2012(27052)
2011(24441)
2010(24445)
2009(22566)
2008(22245)
2007(19924)
2006(17023)
2005(14879)
作者
(75680)
(63163)
(62843)
(59855)
(40014)
(30401)
(28720)
(24851)
(23685)
(22389)
(21541)
(21088)
(19889)
(19841)
(19580)
(19443)
(19269)
(18815)
(18058)
(18028)
(15760)
(15366)
(15247)
(14246)
(14208)
(14192)
(13953)
(13924)
(12672)
(12555)
学科
(106940)
经济(106838)
管理(77411)
(74600)
(62646)
企业(62646)
方法(51453)
数学(44789)
数学方法(44337)
(27850)
中国(26506)
(25684)
地方(23927)
(23432)
业经(23231)
技术(21132)
(19246)
贸易(19237)
农业(18713)
(18624)
(18004)
理论(17797)
(17137)
(16458)
财务(16386)
财务管理(16351)
环境(16256)
企业财务(15454)
(15280)
银行(15227)
机构
大学(373292)
学院(371894)
管理(150133)
(146063)
经济(142758)
理学(130741)
理学院(129285)
管理学(127084)
管理学院(126409)
研究(120605)
中国(88556)
(78969)
科学(77666)
(64769)
(60894)
(60674)
业大(57068)
研究所(55876)
中心(55547)
(54276)
财经(52663)
(49700)
北京(49654)
师范(49262)
农业(47818)
(47679)
(44330)
(43700)
经济学(43186)
技术(39681)
基金
项目(256394)
科学(201199)
研究(186901)
基金(184560)
(160512)
国家(159174)
科学基金(136651)
社会(116109)
社会科(109918)
社会科学(109888)
(102070)
基金项目(99337)
自然(89869)
自然科(87734)
自然科学(87712)
教育(86191)
自然科学基金(86140)
(85508)
编号(77154)
资助(75406)
成果(62073)
重点(57252)
(56131)
(56028)
(55023)
课题(52836)
创新(51748)
科研(49112)
教育部(47760)
大学(47739)
期刊
(155640)
经济(155640)
研究(104105)
中国(67822)
学报(59290)
科学(54428)
(53941)
管理(52637)
(48626)
大学(43949)
教育(42351)
学学(41164)
农业(37410)
技术(33276)
(28216)
金融(28216)
业经(26603)
财经(24671)
经济研究(24457)
图书(21051)
(20933)
问题(20476)
(19940)
科技(19604)
技术经济(19574)
理论(18280)
商业(17434)
(17219)
实践(16901)
(16901)
共检索到527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浩  王平平  赵晨光  
区域创新网络体现了区域资源配置能力,指导着区域创新活动的开展。结合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学,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发表的区域创新网络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掘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研究力量、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等,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进行整体把握。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核心团队初步形成,跨区域合作尚需加强,协同创新、空间关联和多维邻近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云  王振翰  姚行仁  
选取1998~2017年全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中国各省域的创新能力,揭示省域创新能力耦合网络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1998~2017年各省域的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同省域之间的创新能力仍有明显差距且呈逐渐扩大趋势。在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最强,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已被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反超,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高于西部地区;(2)在省域创新能力耦合网络演化过程中,耦合网络的密度与强度都有明显增强,极化特征明显,耦合网络空间范围向东部和中部地区集中,全国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网络分布格局,省份间在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小团体集聚现象;(3)各省域在协同创新中获益的差距不断扩大,省域协同创新获益格局在地理上呈现出集聚特征,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市成为我国协同创新获益较高水平的第一梯队,江苏-上海是我国省域间协同创新获益最多的一对省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志红  邱书香  徐平  陈天鹏  
利用1990—2015年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区域创新领域的研究文献,分别从文献数量、产出方式、作者发文量、研究机构及其分布、文献来源、关键词、研究方向等方面综合分析国内区域创新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评价区域创新相关研究成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单莹洁  
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间的知识转移能力是区域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关键。但由于创新主体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知识资本的功能。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要素间的知识转移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秀萍  卢小君  黄晓颖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非线性网状创新的三螺旋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网络结构特征可以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分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学为主导和以企业为主导三种类型,政府、大学、企业分别在以各自为主导的创新网络中起到资源配置和支撑作用,其他两类主体协同参与创新,而中介机构在协同创新中主要发挥结构洞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明磊  庞瑞芝  刘秉镰  
本文从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网络特征分析出发,基于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现状分析,指出存在资源配置低效与核心功能缺位等主要问题,围绕问题剖析环渤海区域创新资源的体制割裂;知识创新链、技术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脱节;"点对点"线性模式的产学研合作等成因,提出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机制与体制建设的目标、关键点与实施路径,进一步针对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实施的关键因素以及推进实施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政策分析与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言睿  马永红  
本文在分析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关系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主体知识创新模型,并基于创新模型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开放度及网络关系强度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显示,网络密度变化呈现出先增后稳定状态,网络开放度及网络关系强度变化呈现倒"U"状态;网络密度、网络开放度及网络关系强度均对知识创新绩效整体呈现正影响。本文研究为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提升知识创新绩效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光辉  甘德安  
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在提升区域竞争力、获得区域竞争优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含义和特点,并在对武汉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在积极创建创新型文化,不断更新创新观念,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创新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构建武汉新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斌  冯勤  莫云清  
创新模式的发展在宏观上必然导致国家创新体系。本文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基本理论及其特点,重点阐释了构建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网络的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斌  陈丽玉  
建立区域创新网络的竞争与合作共生演化模型,在给出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之后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中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作用系数的取值。(2)当共生作用系数均为负数(互惠共生)时,各创新主体都从其他创新主体受益,使得发展潜力增加。(3)当共生作用系数均为正数(恶性竞争)时,共生作用系数大的创新主体因被其他创新主体消耗资源而趋于衰亡,而另一方得以生存发展。(4)当共生作用系数为一正一负数(寄生)时,被寄生的创新主体由于受到另一方的消耗,其增长潜力下降,另一方的增长潜力则因受益而有所增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志丽  
复杂性科学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简单性、稳定性和线性的均衡范式,开创了一种建立在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基础上的演化范式。区域创新网络由于具有非线性、动态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更适合纳入到复杂性科学的范式中来研究。根据区域创新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归纳出其实质上是一种复杂性适应系统,进而运用复杂性科学对其进行了阐释,最后得出了基于高新区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网络的几点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胥丽  
文章首先阐述了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特点,随后分析了江苏产业集群现状,并提出了江苏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的动因以及途径,根据不同的网络结构对应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红宇  蒋玉石  杨力  刘敦虎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会龙  池仁勇  
浙江产业集群近年来呈现出跨区域扩张的趋势,与此相适应,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也面临着跨区域重构,进而实现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竞争,已不仅是集群产品(服务)层面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依托"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全新产业链的竞争。本文首先剖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特点,接着阐述了浙江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的动因以及途径,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孝文  赖廷谦  刘敦虎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这就要求在不同的信任演化阶段,不断调整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主动干预组织间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创新网络成员间的信任关系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