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8)
- 2023(15690)
- 2022(13286)
- 2021(12424)
- 2020(10528)
- 2019(24258)
- 2018(24178)
- 2017(45667)
- 2016(24786)
- 2015(27853)
- 2014(27986)
- 2013(27118)
- 2012(24825)
- 2011(22271)
- 2010(22148)
- 2009(20437)
- 2008(20007)
- 2007(18015)
- 2006(15138)
- 2005(13123)
- 学科
- 济(100385)
- 经济(100276)
- 管理(76075)
- 业(71251)
- 企(60702)
- 企业(60702)
- 方法(48970)
- 数学(42999)
- 数学方法(42315)
- 农(25740)
- 财(25421)
- 中国(25160)
- 业经(21658)
- 地方(21375)
- 技术(20575)
- 学(20512)
- 制(18791)
- 理论(18320)
- 贸(17116)
- 贸易(17108)
- 农业(17048)
- 易(16588)
- 务(16152)
- 财务(16086)
- 财务管理(16049)
- 和(15735)
- 银(15302)
- 银行(15268)
- 企业财务(15199)
- 融(14808)
- 机构
- 学院(349293)
- 大学(348862)
- 管理(139493)
- 济(138224)
- 经济(135260)
- 理学(121702)
- 理学院(120364)
- 管理学(117908)
- 管理学院(117263)
- 研究(110352)
- 中国(82632)
- 京(72148)
- 科学(69582)
- 财(62440)
- 农(56339)
- 所(54372)
- 中心(53171)
- 业大(52351)
- 江(52157)
- 财经(50430)
- 研究所(49791)
- 范(46407)
- 师范(45893)
- 经(45819)
- 农业(44421)
- 北京(44380)
- 经济学(41804)
- 州(41554)
- 院(40266)
- 技术(38849)
- 基金
- 项目(242426)
- 科学(193223)
- 基金(176795)
- 研究(176021)
- 家(154023)
- 国家(152775)
- 科学基金(132900)
- 社会(111700)
- 社会科(105818)
- 社会科学(105790)
- 省(96889)
- 基金项目(93688)
- 自然(87442)
- 自然科(85553)
- 自然科学(85531)
- 自然科学基金(84020)
- 教育(83718)
- 划(81570)
- 资助(71697)
- 编号(71678)
- 成果(57503)
- 重点(54612)
- 创(54140)
- 部(53443)
- 发(51557)
- 创新(49934)
- 课题(49752)
- 科研(46851)
- 教育部(46095)
- 国家社会(45948)
- 期刊
- 济(143968)
- 经济(143968)
- 研究(93614)
- 中国(68088)
- 学报(53948)
- 管理(51207)
- 科学(49854)
- 农(49440)
- 财(49278)
- 教育(42932)
- 大学(41063)
- 学学(38599)
- 技术(33830)
- 农业(33529)
- 融(27470)
- 金融(27470)
- 业经(24927)
- 财经(24293)
- 经济研究(23436)
- 经(20848)
- 统计(19044)
- 问题(18712)
- 业(18342)
- 策(18305)
- 技术经济(18176)
- 科技(17684)
- 图书(17337)
- 版(16817)
- 商业(16123)
- 决策(15722)
共检索到497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菁 周素萍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之间知识转移和校企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博弈关系,并提出应努力提高各企业之间的合作收益,增加各合作主体之间的信任,并在校企合作中建议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促成知识的转移,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学习型区域 知识转移 博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单莹洁
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间的知识转移能力是区域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关键。但由于创新主体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知识资本的功能。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要素间的知识转移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晓娟 崔宏达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2)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浩 王平平 赵晨光
区域创新网络体现了区域资源配置能力,指导着区域创新活动的开展。结合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学,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发表的区域创新网络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掘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研究力量、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等,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进行整体把握。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研究核心团队初步形成,跨区域合作尚需加强,协同创新、空间关联和多维邻近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秀萍 卢小君 黄晓颖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非线性网状创新的三螺旋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网络结构特征可以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分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学为主导和以企业为主导三种类型,政府、大学、企业分别在以各自为主导的创新网络中起到资源配置和支撑作用,其他两类主体协同参与创新,而中介机构在协同创新中主要发挥结构洞作用。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网络结构 三螺旋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玉敏 郑敏娜 任广乾
介绍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中政府与企业的行为选择过程,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中政府和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即企业的创新收益、政府补贴、政府从企业创新中所获收益以及企业创新的机会成本,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红宇 蒋玉石 杨力 刘敦虎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交互学习 信任演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孝文 赖廷谦 刘敦虎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这就要求在不同的信任演化阶段,不断调整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主动干预组织间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创新网络成员间的信任关系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斌 陈丽玉
本文将区域创新网络看作是一个各类创新主体在其中相互竞争和合作,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进而获得创新产出的共生系统,并利用网络DEA模型将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多阶段生产过程模型化,考察区域创新网络的共生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网络共生效率较高的地区大多为经济发达地区和科技水平较高地区;(2)我国目前还不存在一体化共生的区域创新网络,少数省份的区域创新网络属于连续共生,间歇共生是发生得最多的区域创新网络共生模式,点共生只存在于少数几个省份的区域创新网络中。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共生效率 网络DEA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中超
本文基于创新网络结构视角,利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因数据缺失略去)的统计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探讨了创新网络结构因素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创新环境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开放性和网络密度均与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关系,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洞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创新环境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特征等因素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力度与研发投入强度相关假设没有得到验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兆同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活动行为主体的行为,但区域创新体系一般都存在诸如政府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资源有限、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不高、中介机构运行不够科学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创新行为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因此,要依据理性人特征,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消除创新障碍,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改革培育方式和模式,提高教育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提高科研人员成果的创新性;完善规章制度,促进中介组织的繁荣。
关键词:
创新主体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云 王振翰 姚行仁
选取1998~2017年全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中国各省域的创新能力,揭示省域创新能力耦合网络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1998~2017年各省域的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同省域之间的创新能力仍有明显差距且呈逐渐扩大趋势。在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最强,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已被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反超,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高于西部地区;(2)在省域创新能力耦合网络演化过程中,耦合网络的密度与强度都有明显增强,极化特征明显,耦合网络空间范围向东部和中部地区集中,全国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网络分布格局,省份间在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小团体集聚现象;(3)各省域在协同创新中获益的差距不断扩大,省域协同创新获益格局在地理上呈现出集聚特征,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市成为我国协同创新获益较高水平的第一梯队,江苏-上海是我国省域间协同创新获益最多的一对省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婧祎 李北伟 季忠洋
[目的/意义]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明晰网络嵌入性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以区域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节点位置特征、节点联结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并且提出了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的风险治理措施。[结果/结论]不同层次的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均具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优化网络嵌入特征能够提升知识管理绩效。企业通过知识吸收和扩散与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了双向循环促进机制。研究可为有效制定知识管理和风险治理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云华
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区域创新体系,该体系依赖于外部的紧密知识联系而积极获取知识资源,并通过创新行为主体间交互式学习促使知识资源在区域内转移,从而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交互式学习是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学习机制的核心。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对发展中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强 顾新
学习型区域的创新是区域主体之间交互学习的过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学习型区域和交互学习的概念,架构了学习型区域主体之间交互学习的网络结构,分析了创新网络、知识流动渠道、知识共享平台和学习型区域文化对学习型区域主体之间交互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
学习型区域 交互学习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