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4)
2023(9308)
2022(7801)
2021(7266)
2020(5856)
2019(13119)
2018(12767)
2017(23874)
2016(12800)
2015(13815)
2014(13981)
2013(13525)
2012(12571)
2011(11544)
2010(12021)
2009(11050)
2008(10879)
2007(10033)
2006(9071)
2005(8098)
作者
(37534)
(31673)
(31285)
(29607)
(20138)
(14900)
(14072)
(12014)
(11876)
(11392)
(10793)
(10648)
(10445)
(10029)
(9958)
(9852)
(9470)
(9224)
(9176)
(9090)
(7925)
(7924)
(7556)
(7332)
(7102)
(7057)
(6997)
(6941)
(6448)
(6280)
学科
(50024)
经济(49980)
管理(43509)
(41124)
(35047)
企业(35047)
方法(17206)
技术(16560)
中国(14997)
地方(14703)
(14625)
数学(14193)
数学方法(13924)
业经(12162)
技术管理(12027)
(12019)
(11574)
(10717)
(9978)
农业(9837)
(9290)
银行(9259)
环境(9084)
理论(9040)
(8969)
(8835)
金融(8833)
(8809)
贸易(8801)
地方经济(8668)
机构
学院(185859)
大学(183734)
(73987)
经济(72290)
管理(72154)
研究(65623)
理学(61818)
理学院(61058)
管理学(59930)
管理学院(59560)
中国(49438)
科学(41173)
(39045)
(34829)
(33003)
(30294)
研究所(30115)
中心(29949)
(29477)
财经(26817)
(26314)
业大(26199)
师范(26053)
北京(24490)
(24363)
(24266)
(23996)
农业(23092)
经济学(21647)
技术(21002)
基金
项目(125643)
科学(101099)
研究(93303)
基金(90577)
(79401)
国家(78731)
科学基金(67930)
社会(58971)
社会科(55969)
社会科学(55960)
(50998)
基金项目(47568)
自然(44001)
(43252)
教育(43196)
自然科(42999)
自然科学(42985)
自然科学基金(42249)
编号(37262)
资助(35633)
(31687)
成果(31019)
重点(29101)
(28687)
创新(28665)
课题(27503)
(27083)
国家社会(24011)
科研(23243)
发展(23102)
期刊
(85564)
经济(85564)
研究(55968)
中国(39785)
管理(29707)
科学(27536)
学报(27241)
(26770)
教育(24953)
(24720)
大学(20650)
学学(19258)
(19044)
金融(19044)
农业(18491)
技术(18160)
业经(14339)
经济研究(13253)
财经(12580)
科技(11768)
(10924)
问题(10272)
技术经济(10003)
(9834)
(9513)
论坛(9513)
资源(8772)
图书(8735)
(8709)
(8705)
共检索到283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艳华  
在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背景下,区域创新系统已成为区域发展研究中一个广泛使用的分析框架,并为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性的依据。文章在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内涵、类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后对区域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关区域边界的界定、区域创新系统内部机制的构建和组织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权晓虹,沈体雁  
教育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教育的规模、结构与模式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创新经济学研究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经济计量学分析发现,中国各省区区域创新能力与公共教育投入和大专以上人口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形成、知识传播与转移、知识外溢、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国际或区域知识流动等功能影响和决定区域创新能力的机制,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建丽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来袭、信息经济加速改造传统产业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发生深度重构。基于地域的"看得见的网"与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看不见的网"的有效融合,正在催生出新型的区域创新体系。与之相适应,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范式正处于转变之中。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创新,以形成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成长的必要制度支撑,打造基于不同资源条件的创新增长极,最终实现国家的创新战略和赶超战略。厘清新型区域创新体系的本质内涵并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进行类型划分,深刻把握不同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在动力机制,是有效推进区域创新战略、制定适配型区域创新政策的必要前提。本文在探讨新型区域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显萍  程茗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中国通过中美贸易对美国内涵碳的年净出口量高达1.42亿公吨—6.73亿公吨,占中国当年化石燃料碳排放总量的4.7%—10.9%。中美贸易使中国本土的碳排放增加,而美国则避免了0.55亿公吨—2亿公吨的年碳排放量,占美国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0%—3.6%。国际上通用的以生产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并未考虑这样的转移排放,因而存在重大缺陷。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仅关注一国本土的碳排放状况不足以说明减排成果,也无助于世界范围内减排目标的实现。中美两国间内涵碳流动的显著不平衡,其基本原因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产业链中所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显萍  霍达  唐黎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从国家、部门和重点行业三个层次定量研究了中日商品贸易中的内涵能源问题。分析表明,2000-2007年中国一直是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国。对比日本同类部门,中国的部门生产倾向于更多的能源要素投入和对高能耗部门的依赖,间接反映出由生产技术特征决定的投入结构还处在较低水平。这些部门产品在出口的同时也向进口国转移了大量的内涵能源。相比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对于中日内涵能源进出口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薛澜  
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首位规模、首位比和分布系数等一系列指标对我国1997年和2002年的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和城市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比较我们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在行政区内的分布状况仍基本保持原有的不均衡状态。表现在2002年与1997相比,各行政区内首位规模急剧扩大,同时,首位比超过0.5的城市数量增加;从分布系数的指标来看,各行政区内相对于人口分布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高等教育各行政区内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高等教育的资源分布比较均衡。除了个别省份外,从1997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金堂  李进兵  
立足于我国汽车产业和家电产业新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核心技术—产品创新战略观;在界定了核心技术产品基础上,分析了核心技术—产品创新特征,讨论了核心技术产品创新动力机制、形成路径、创业企业和重点创新型企业作用。为此,政府应当遵循核心技术—产品创新战略思路调整创新政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夏克郁   陈迎  
消费侧行动是促进“双碳”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差距所引发的居民消费侧排放过大差距隐患浮现,对进一步释放消费侧减排潜力造成了制约。本文通过明晰消费侧碳公平内涵,利用投入产出表、百分位法、面积法综合测度了我国2005—2020年消费侧碳公平水平,并基于消费侧碳公平现状分析了对应的政策含义。研究结论如下:(1)消费侧碳不公平是指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由于其消费需求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异过大问题,消费侧碳公平强调各个收入群体承担公平的减排责任;(2)2020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人均居民碳足迹为19.06吨CO_(2),相比2005年增加了4倍多,约为收入最低的50%人群人均居民碳足迹的5倍;(3)2005—2020年,我国碳基尼系数稳定在0.60左右,消费侧碳不公平问题严重。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我国消费侧碳公平内涵诠释,并为我国消费侧碳公平现状提供了定量判断,为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消费侧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结果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用了各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的离差和比率两个指标,分别判断1990~1995年我国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的空间状态,并进一步阐明了其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郁义鸿  花菓  
相比于内涵能源数量,国际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具有更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梳理了双边商品贸易中部门层次的内涵能源推算理论和实证测算方法,并据此分析了中美贸易中内涵能源结构特性,及2002—2007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内涵能源净流出的增加主要源于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商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强度的减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压力。本文采用内涵能源相对比重系数,分析发现高能耗部门的出口对于中国对美国内涵能源净流出产生重要影响,需通过外贸结构政策的调整来加以抑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迎  潘家华  谢来辉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内涵在产品中出口到国外,并没有在国内消费。本文从内涵能源的概念出发,应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自1993年以来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通过外贸商品进出口,中国是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大国。2002年,内涵能源出口总量约为4.1亿吨标煤,扣除内涵能源进口1.7亿吨标煤,内涵能源净出口达2.4亿吨标煤,约占当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6%,内涵排放净出口1.5亿吨碳。随着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在不考虑部门投入产出结构性变化的条件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发明  
地域根植性是创意产业集群化的重要特征,文章从知识创新到制度因素,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学习型区域、高度根植性的知识生产和创新以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引入来分析创意产业集群化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建立现存的和正在出现的创意产业集群、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以及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忠群  张群群  
关于中国的最优消费率,长期以来都存在争议。然而,如何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计算最优消费率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从分析Phelps的黄金律法则入手,引入关于经济动态效率的新判据,并证明了新判据与黄金律法则的一致性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优消费率的求解方法,并利用中国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中国的最优消费率。最后,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及内外部环境,论述了最优消费率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宪忠  
人口流动是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创新路径 ,人口流动的一般规律是 :如果流动人口为理性行为选择者 ,在社会制度安排许可的发展环境下 ,当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间形成比较收益差异 ,存在着流动收益大于流动成本的潜在和现实的各种获利机会时 ,就必定驱使人们由低收益领域向高收益领域流动 ,而且比较收益差异量与流动人口的流速、流量正相关 ,并必然导致产生收益率及人口分布走向平均化的趋势 ,社会发展也将获得最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果。其相关政策含义 :一是人口流动是流动人口的理性选择 ;二是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流动权利 ;三是利用比较利益差别促进人口流动 ;四是降低各种不必要的流动成本和流动风险 ;五是建构人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杨海燕  
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是指根据受教育者个人存在的禀赋、兴趣和能力差异,差异性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