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0)
- 2023(16619)
- 2022(14283)
- 2021(13247)
- 2020(10836)
- 2019(24945)
- 2018(24818)
- 2017(46846)
- 2016(25522)
- 2015(28373)
- 2014(28371)
- 2013(28041)
- 2012(26073)
- 2011(23742)
- 2010(24041)
- 2009(21841)
- 2008(21255)
- 2007(18806)
- 2006(16802)
- 2005(14990)
- 学科
- 济(107357)
- 经济(107255)
- 管理(74896)
- 业(72270)
- 企(59634)
- 企业(59634)
- 方法(43952)
- 数学(37208)
- 数学方法(36763)
- 中国(31460)
- 农(28831)
- 地方(28674)
- 业经(25325)
- 学(24043)
- 财(23501)
- 技术(22446)
- 农业(19867)
- 制(18580)
- 理论(18005)
- 环境(17939)
- 贸(17718)
- 贸易(17701)
- 银(17670)
- 银行(17619)
- 融(17363)
- 金融(17360)
- 和(17336)
- 易(17041)
- 行(16980)
- 地方经济(15578)
- 机构
- 大学(364557)
- 学院(363397)
- 管理(143116)
- 济(142530)
- 经济(139331)
- 研究(126914)
- 理学(123336)
- 理学院(121855)
- 管理学(119679)
- 管理学院(119019)
- 中国(94164)
- 科学(80639)
- 京(79540)
- 所(64393)
- 财(64179)
- 农(60209)
- 研究所(58888)
- 中心(56938)
- 业大(54875)
- 江(54729)
- 范(51315)
- 财经(51038)
- 师范(50804)
- 北京(50711)
- 农业(46977)
- 院(46504)
- 经(46345)
- 州(44820)
- 经济学(41807)
- 师范大学(41110)
- 基金
- 项目(249833)
- 科学(197115)
- 研究(182782)
- 基金(179573)
- 家(157282)
- 国家(155950)
- 科学基金(133639)
- 社会(114322)
- 社会科(108301)
- 社会科学(108273)
- 省(99309)
- 基金项目(95748)
- 自然(87035)
- 自然科(85022)
- 自然科学(85002)
- 划(83889)
- 教育(83803)
- 自然科学基金(83480)
- 编号(74079)
- 资助(72919)
- 成果(60182)
- 发(57113)
- 重点(56597)
- 创(54925)
- 部(54138)
- 课题(52353)
- 创新(50682)
- 科研(47148)
- 国家社会(46425)
- 教育部(45981)
- 期刊
- 济(161184)
- 经济(161184)
- 研究(108569)
- 中国(74857)
- 学报(58308)
- 科学(55061)
- 农(54748)
- 管理(54566)
- 教育(46104)
- 财(45931)
- 大学(43752)
- 学学(40801)
- 农业(38498)
- 技术(33463)
- 融(32463)
- 金融(32463)
- 业经(27677)
- 经济研究(25096)
- 财经(23963)
- 图书(20794)
- 问题(20592)
- 经(20483)
- 业(20208)
- 科技(19942)
- 技术经济(18573)
- 资源(17493)
- 理论(17122)
- 版(16518)
- 现代(16432)
- 商业(16402)
共检索到543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史修松
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及其效率的提高是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区域创新系统已成为重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在阐述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企业创新系统的内在联系,综述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测度相关文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效率测度 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江 胡振华
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既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区域、国家和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一个结点。基于Logistic模型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存在演化周期现象,且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非连续性,遵循社会生态演化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资金支撑仍是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问题,创新收益是驱动企业创新进而影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且已显现出巨大推动力。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发展路径,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有集结型优化路径、联盟型优化路径和配置型优化路径,涉及到企业选择、社会选择和政府选择等问题。由于三条路径各有优劣,需要建构一条开放式协同路径,并着重探索形成动力机制、互补机制、共担机制、协作机制和多元化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明铭 徐姝
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是我国确定的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针对湖南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湖南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对策,即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一点一线”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把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和互动放在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选择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模式、加快以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发展载体建设以及培育有利于区域创新的环境等。
关键词:
湖南 区域创新系统 发展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蕾 王亚星
文章在对我国30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总体特征,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领先型、优势型、潜力型和后进型四种区域,并对四类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分类 特征 发展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裘莹 张曙霄
鲜有文献关注离岸ITO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拟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引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中国各省域内企业、高校和政府等技术创新主体的要素投入及其相互合作对当地离岸ITO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企业与高校投入技术创新合作的资金对离岸ITO发展均没有正面影响;企业研发人员和高学历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离岸ITO发展显著正相关,且贡献度很高;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离岸ITO发展有滞后的正面影响;离岸ITO发展还受到区位因素的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浩 李子彪 余迎新 胡宝民
文章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对创新概念的提出、创新理论的深化、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的提出与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研究依赖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创新系统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进一步认为"从研究对象到政策制定的理论框架"是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区域创新系统 企业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民春 蔡宇飞
区域创新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其创新模式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特性相配套的产业政策。文章首先在区域创新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将创新系统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区域创新系统作为连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政策的纽带,以期得到适合产业发展的、与区域创新系统相配套的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军 胡树华 解佳龙 于泳波
综合学者们的前期研究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历程划分为起步、成长、成熟与交替四大阶段,基于"四三结构"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识别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省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进行识别,并用判别分析法对阶段误判风险较高地区进行检验,最终判定各地区的创新发展阶段,提出不同创新发展阶段区域的针对性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国旺 李柏洲
区域创新系统对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了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在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重视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策略 黑龙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小刚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增长极的"中三角"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对"中三角"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首先探讨了"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参量系统、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五条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协同发展 中三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志坚,苏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当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主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本文系统梳理区域创新多层次主体、多种类创新要素、众多关联产业的关系脉络和传导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体系,对2001-2010年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分析,并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31省区市分为4种类型,归纳出4种不同类型区域的创新系统发展模式。本文从现实角度用科学数据描述、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区域均衡发展问题,为推进国家创新进程提供实务性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屹 李柏洲 喻登科
对国内外关于知识存量测度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在吸收已有文献成果的基础上,从自有知识存量和外溢知识吸收两方面来构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存量的测度模型。选择我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1998-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存量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份额比例测度法、普通离散系数法、集中度测度法等方法,分别对我国2000-2008年期间的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存量的公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区域创新系统之间存在着知识存量的不公平性,知识不公平会造成"知识富二代"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处理好区域知识的公平性问题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展昭 唐朝阳
对"熵"在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中的本质含义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全局的视角分别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评价模型和功能绩效评价模型,基于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在"结构-功能"二维分析框架下,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价。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呈现出与功能绩效完全相反的"西高东低"的态势,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结构绩效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在功能绩效方面,北京、广东、上海及天津等仍然是第一梯队,其中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其功能绩效目前稳居全国第一,而北京和上海等省份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绩效近几年呈现下滑的发展趋势;通过区域创新系统"结构-功能"二维视角的分析,发现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和功能绩效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功能绩效的提升往往是以牺牲结构绩效为代价的,且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对复杂性科学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有所拓展;另一方面,对我国各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深度合作及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熵值法 全局视角 区域创新系统 绩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