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4)
2023(12887)
2022(11225)
2021(10526)
2020(8747)
2019(19706)
2018(19694)
2017(37568)
2016(20275)
2015(22683)
2014(22191)
2013(21734)
2012(19645)
2011(17696)
2010(17673)
2009(16071)
2008(15302)
2007(13383)
2006(11559)
2005(9873)
作者
(57001)
(47451)
(47114)
(44711)
(30122)
(22738)
(21322)
(18602)
(17901)
(16717)
(16323)
(15791)
(14974)
(14894)
(14739)
(14244)
(14157)
(13945)
(13476)
(13444)
(11708)
(11498)
(11258)
(10796)
(10567)
(10458)
(10458)
(10381)
(9348)
(9328)
学科
(79675)
经济(79602)
管理(62073)
(59551)
(50179)
企业(50179)
方法(35736)
数学(30385)
数学方法(30033)
中国(21744)
(21235)
地方(19683)
技术(19133)
业经(18690)
(17933)
(17637)
农业(15044)
理论(14417)
(13338)
环境(13181)
(13101)
技术管理(13046)
(12632)
贸易(12622)
(12170)
(11903)
(11733)
银行(11694)
(11494)
财务(11430)
机构
大学(280613)
学院(279543)
管理(116026)
(107580)
经济(105150)
理学(101350)
理学院(100215)
管理学(98493)
管理学院(97982)
研究(91154)
中国(66646)
(60115)
科学(58415)
(46807)
(44574)
业大(41863)
中心(41400)
(41341)
研究所(41010)
(39884)
财经(38182)
(37996)
北京(37845)
师范(37649)
(34744)
(33946)
(33025)
农业(32248)
经济学(31136)
师范大学(30517)
基金
项目(200146)
科学(158569)
研究(147443)
基金(144708)
(125872)
国家(124816)
科学基金(108348)
社会(92360)
社会科(87505)
社会科学(87484)
(79493)
基金项目(77975)
自然(70904)
自然科(69256)
自然科学(69242)
自然科学基金(67994)
教育(67260)
(66669)
编号(60195)
资助(58021)
成果(47643)
(45531)
重点(44660)
(43160)
(42972)
创新(41737)
课题(41375)
科研(37744)
国家社会(37499)
项目编号(37320)
期刊
(114867)
经济(114867)
研究(79631)
中国(52635)
管理(43410)
学报(42988)
科学(40928)
(36733)
教育(34260)
(33645)
大学(32530)
学学(30327)
农业(26251)
技术(26211)
(20821)
金融(20821)
业经(19643)
经济研究(17937)
财经(17419)
图书(16504)
科技(16360)
(14807)
技术经济(14373)
问题(14357)
理论(13927)
(13695)
资源(13234)
实践(12973)
(12973)
现代(12690)
共检索到396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柏洲  朱晓霞  
高效率的创新驱动对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运用协整方法对 RIS 创新驱动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无论从长期看还是短期看,政府的直接干预对 RIS 创新绩效有正的显著影响,产学研的联系强度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并没体现出来,而中小企业在 RIS 中的研发投入弹性在短期内仅为0.0547,但从长期看在各创新主体中其弹性最大,最后我们对此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丽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特征,从创新主体的适应性、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耦合性关联以及区域开放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力模型。运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这些要素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需求是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源;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非常显著;体现区内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区域开放特征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省域层面上创新驱动力的形成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晓霞  李柏洲  
文章从纵向的角度论证了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在科技经费的筹集、R&D经费的支出、科技人员的分布以及国内职务专利等方面所发生的新的变化,研究发现虽然我国中小企业作为RIS创新主体的地位已经初步形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主体化程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建议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培育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新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簇群的机制;空间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创新活动空间推移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剑  梁樑  邱昊  
本文对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策略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区域中企业创新动力的因素,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和模仿的博弈模型,并分不同的时间区间计算了企业在创新和模仿策略下的收益,得出了企业选择创新策略的混合纳什均衡解。研究表明,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受区域内的企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强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智国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颇多,涵盖了协同创新的机理、效应、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但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单一区域的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演化。从现实发展来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要素流动日益频繁,区域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成为一种经济新常态。本文基于跨区域的视角,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模型,分析不同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协同创新的动力演化路径,以期能够对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和政策设计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静  陆小成  罗新星  
目前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和以经济换生态的行为而引发区域创新系统的失调。以区域创新系统生态化为指导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应该注重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理念、生态关系、生态机制等的构建,保持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环境,确保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洪阳  
该文借助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思想,从转变类型、转变参与者和转变范围等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RIS)的转变进行解读。从转变类型看,RIS的转变主要有路径更新、既有产业的路径形成和新兴产业的路径建立3类。从参与者角度看,由于RIS的类型不同,其转变的参与者与转变动力也有所差别。一般来说,RIS的转变由商业、科学或政策所驱动,或应对危机时自发的经济反应等。从转变范围看,"软"制度、组成元素和网络都会随RIS的转变而相应地改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劲松  
从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区域创新系统其实是一种分析创新活动区域化的工具,概念的模糊导致研究结论缺乏一致性,因此首先需要辨析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性内涵,在此基础上讨论区域创新系统的异质性问题,最后给出一个可能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一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秀武  胡日东  
创新和集群是当前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两大途径,文章在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R&D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借助于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驱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R&D存量因素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区域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因素和区域间的知识溢出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影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巧芝  
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技术创新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莫兰指数为正且不断上升,“高高”和“低低”类型发挥着主导作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对本省份技术创新有显著的驱动作用,而空间溢出效果不明显;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果则显著为正值;公有制经济对自身和相邻省份的技术创新均为正向驱动。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导的高质量技术创新发展应更注重高质量、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空间溢出通道的完善也是加速创新系统构建的重要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香花  苏彩平  
在创新系统的视角下,文章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环境四个角度构建了含有42个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初步筛选出5个重要指标、18个普通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基底变量筛选出了13个相互正交的指标变量。采用个性综合评价从东、中、西部地区,对我国30个省市和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邱国栋  马鹤丹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产生的区域创新能力,在资源推动型区域经济增长转向创新推动型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产业集聚从外生性到内生性演进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吸收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基于系统动力视角和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新思路,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并运用动力学方程来说明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昱东  李乃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莫琦  杨春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使得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以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企业创新行为和政府为研究对象,构建二者的动态博弈模型,解释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与企业合作创新的机理,并对该博弈模型的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