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34)
- 2023(18126)
- 2022(15141)
- 2021(14358)
- 2020(12089)
- 2019(27642)
- 2018(27213)
- 2017(51353)
- 2016(27736)
- 2015(31463)
- 2014(30935)
- 2013(30291)
- 2012(27838)
- 2011(25109)
- 2010(25037)
- 2009(23152)
- 2008(22800)
- 2007(20244)
- 2006(17512)
- 2005(15421)
- 学科
- 济(117154)
- 经济(117038)
- 管理(79346)
- 业(76984)
- 企(63661)
- 企业(63661)
- 方法(54773)
- 数学(48471)
- 数学方法(47689)
- 中国(32616)
- 农(30908)
- 财(27620)
- 业经(24995)
- 地方(23268)
- 学(22975)
- 贸(22750)
- 贸易(22736)
- 易(22127)
- 技术(21622)
- 制(20659)
- 农业(20644)
- 理论(18972)
- 银(17978)
- 银行(17928)
- 融(17444)
- 金融(17440)
- 和(17326)
- 行(17141)
- 务(16976)
- 财务(16913)
- 机构
- 大学(393880)
- 学院(393716)
- 济(164605)
- 经济(161425)
- 管理(153173)
- 理学(132961)
- 研究(132685)
- 理学院(131450)
- 管理学(128976)
- 管理学院(128236)
- 中国(100696)
- 京(82872)
- 科学(81222)
- 财(72788)
- 所(66045)
- 农(63644)
- 中心(61282)
- 研究所(60400)
- 财经(58729)
- 业大(58001)
- 江(57465)
- 经(53458)
- 北京(52026)
- 范(51494)
- 经济学(51073)
- 师范(50976)
- 农业(50114)
- 院(48075)
- 经济学院(46131)
- 州(45759)
- 基金
- 项目(268722)
- 科学(213373)
- 基金(196441)
- 研究(195315)
- 家(171993)
- 国家(170624)
- 科学基金(146974)
- 社会(125100)
- 社会科(118747)
- 社会科学(118714)
- 省(104770)
- 基金项目(103127)
- 自然(95035)
- 自然科(92954)
- 自然科学(92930)
- 教育(91604)
- 自然科学基金(91317)
- 划(88818)
- 资助(80632)
- 编号(78307)
- 成果(63124)
- 重点(61009)
- 部(59832)
- 创(59446)
- 发(58175)
- 创新(55063)
- 课题(54600)
- 国家社会(52644)
- 科研(51735)
- 教育部(51471)
- 期刊
- 济(173036)
- 经济(173036)
- 研究(111695)
- 中国(76373)
- 学报(60520)
- 科学(57202)
- 农(56817)
- 管理(56814)
- 财(56188)
- 大学(46293)
- 教育(44844)
- 学学(43467)
- 农业(39093)
- 技术(36983)
- 融(33132)
- 金融(33132)
- 经济研究(29143)
- 财经(28544)
- 业经(27767)
- 经(24663)
- 问题(22698)
- 业(22497)
- 统计(21419)
- 技术经济(20583)
- 策(20030)
- 贸(19817)
- 科技(19153)
- 版(18586)
- 图书(18330)
- 决策(17380)
共检索到572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钟方媛 周贤永 明翠琴
基于组态视角,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分析样本,运用fs QCA方法探讨区域创新能力驱动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是驱动区域高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形成区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共有5条,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4条,两者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政府投入、市场、组织等驱动因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过互相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婉 秦艺根
通过超效率EBM模型,利用2019年省际截面数据,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基于四螺旋模型,探究政府、产业、高校、社会公众协同绿色技术创新机制,选取政府支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度、高校技术转移、公众参与度五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多主体协同联动产生区域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研究发现,单个条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解释力度不强,但相较于其他条件,政府支持与公众参与在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存在3条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包括政产学协同型、政府助力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的公众参与型;两条导致非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均呈现政府支持乏力与公众参与缺失的特点。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定性比较分析 四螺旋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敏 余灵 王慧敏
以中国内地28个省(区、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战略协同和科技资源配置两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绩效总体偏低且区域异质性较强,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财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条件,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存在包括资源协同配置型、资源内在配置型和人才主导协同型这3条绩效提升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松 聂菁菁
不同区域聚集的产业集群显示出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不同集群应对应不同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为基础,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计算集群创新效率,分为全面型、技术进步型、技术薄弱型、规模经济型4类集群,再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不同情形下影响集群创新效率的7条路径,并分为全面型、环境型、聚集型,得到不同类型集群的创新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北京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唯一属于全面型,福建、贵州、重庆、湖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进步型,内蒙古、吉林、云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薄弱型,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规模经济型;(2)全面型路径适用全面型和技术进步型集群,技术薄弱型集群适合环境型路径,聚集型路径适用于技术进步型和规模经济型集群,但同一类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路径达到提高创新效率的效果;(3)集群数量、产业联盟数和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是影响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主要指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龚梅琳 刘静岩
针对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丰富而转化绩效存在疲态的问题,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统计中国31个地区高校的数据驱动方式,构建包含校企合作、人才规模、科技项目、科研经费、区域经济环境等5个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关键要素的理论框架,据此探讨组态效应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升的有效路径,同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不同的资源禀赋、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多重影响和殊途同归的特点。在充分考虑校企合作、人才规模及经费投入等因素下,全面推进型路径、资源投入型路径及产教合作型路径是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3种有效路径;当有效路径中核心因素物质资源(人才规模、科技项目、科研经费)充沛时,校企合作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且可以交互替代。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卫国
高校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创新与发展的关键,科研生产率作为其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备受关注,对于如何提高科研生产率的复杂机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以我国31个省份地区为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我国高校的科研生产率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得出高校提高科研生产率的4条影响路径。依据条件变量的不同组合将促进高校科研生产率的路径分为全面型、完善型、激励型和传统型4种,并说明了各类路径适用省份的特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羽 刘伟平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中国30个省份耕地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结果表明:(1)耕地“非粮化”或“趋粮化”演变是耕地稀缺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种粮劳动力成本、农地流转规模、种粮土地成本、农业机械化作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7个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2)存在生产要素驱动型和规模局限型两条“非粮化”路径,以及耕地资源丰裕—种粮规模化和土地成本诱导—种粮规模化两条“趋粮化”子路径;(3)种粮土地成本上涨是“非粮化”的重要诱因,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是互补因素,能够缓解种粮土地成本压力对粮食种植的不利影响;(4)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地流转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因素相互关联,对耕地种植结构演变发挥联动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虹 林志明 池仁勇
以67个海归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考察领导风格、创业导向、组织结构、团队异质性四类变量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存在专业研发路径、研发职能路径、职能合作路径、保守职能路径等4条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关键路径;(2)高职能多样性是实现海归创业高绩效的必要条件;(3)教育多样性对海归创业绩效不具有影响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内部机制,为海归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创业绩效 提升路径 QCA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雪春 徐鑫 张伟
创新柔性对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如何提升企业创新柔性受到学界关注。现有文献侧重研究单个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净效应,鲜有分析多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协同效应。基于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网络能力和知识共创两个层面的5个变量对企业创新柔性的联动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联合型知识共创和嵌入型知识共创均不是构成企业高、非高创新柔性的必要条件,且单个前因条件对创新柔性的解释力较弱,说明影响企业创新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3条提升企业创新柔性的路径,即资源获取型、发展—管理型和单一型;导致企业非高创新柔性的路径有两条,且与高创新柔性路径影响因素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不仅能丰富创新柔性相关理论,还可为企业提升创新柔性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蓉 冯凯丽 袁世一 沈晓雪
针对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因素,从政府、市场和产业三个层面构建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因要素组态,包括政府支持度、市场活跃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内部经济状况、创新重视程度。以中国27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创新环境组态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得到导致区域高技术产业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创新环境前因条件组合,以及不同创新环境要素变量间的互补性、替代性。结果发现,三条高绩效路径中,市场开放程度和创新重视程度为核心条件,并且市场活跃程度和政府支持度、政府支持度和内部经济状况之间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三条低绩效路径中,主要是缺失核心条件市场开放程度或创新重视程度以及边缘条件市场活跃程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伟 孙梦寒 张静
本文旨在对中国“网络主权”理念的国际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提升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国际认同水平提供参考路径。研究从国际社会视角出发,结合国际实践理论提炼条件变量,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31个案例进行分析,探求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网络主权”理念认同水平的条件组合。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国际认同结果存在5条低水平认同路径与1条高水平认同路径,其中低水平认同路径可以归纳为:(1)共同利益与正当性双元主导驱动型;(2)地缘政治风险主导下的正当性与价值追求驱动型;(3)意识形态驱动型;(4)意识形态逻辑下共同利益与价值追求驱动型;(5)意识形态、地缘政治风险与正当性共同驱动型。针对当前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国际认同现状,需要以更加温和、客观的话语方式推进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增强国际发声能力并构建反叙事以破解相关谣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借鉴"组态视角"的研究思想,基于自由发展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中国知网等平台收集公开发表的186个案例材料,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差异的条件组态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因素是内部因素中的精英带动,不具备精英带动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很难有较好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市场导向型、产业发展型、资源开发型和生产服务型四种发展模式。在特定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因素间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因素替代,农村集体经济能实现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的模式转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借鉴"组态视角"的研究思想,基于自由发展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中国知网等平台收集公开发表的186个案例材料,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差异的条件组态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因素是内部因素中的精英带动,不具备精英带动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很难有较好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市场导向型、产业发展型、资源开发型和生产服务型四种发展模式。在特定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因素间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因素替代,农村集体经济能实现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的模式转换。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毛润泽 刘源 刘震
在露营旅游行业多元化发展、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了解和关注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成为行业竞争的制胜法宝。已有旅游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普遍采用线性的定量方法,缺乏对其复杂性进行深入探讨。文章结合组态理论和SOR理论构建了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数据调研,利用fsQCA法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组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地方依恋、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是影响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露营旅游者高行为意向与非高行为意向产生机制存在不对称因果关系;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形成具有复杂性,是多种因素联动作用的结果。文章为露营旅游业界提供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帮助其提升旅游者行为意向,同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整体分析旅游者行为复杂关系的新视角。通过深入探索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文章有助于推动露营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苓 张诗琪 赵曙明 苏晓闪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顾客对差异化服务的追求日益强烈,员工如何通过提供创新性的服务来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过往研究多从单一视角考虑服务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而少有对多因素联合作用的考察。本文基于AMO理论框架,整合个体与情境因素,运用fs QCA方法 ,挖掘驱动员工产生高/非高服务创新行为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不能构成员工产生高或非高服务创新行为的必要条件,但和谐工作激情在驱动员工产生高服务创新行为中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2)存在6条驱动员工产生高服务创新行为的路径,且呈现领导支持型能力驱动、领导支持型激情驱动、工作自主型激情驱动3种类型;(3)4条路径可驱动员工产生非高服务创新行为,包括能力欠缺型、机会缺乏型、激情不足型3种类型。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多因素联动影响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的复杂因果机制的理解,为企业激发员工的服务创新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组态视角下县域创新水平提升路径研究——河北省136个县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组态视角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科技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影响研究——基于31个省域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什么样的宏观生态环境影响科技人才集聚——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环境与组织因素组态效应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一项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数字平台型企业网络效应影响因素的组态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视角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驱动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组态与产业竞争力——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乡村内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基于福建省32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