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0)
- 2023(14132)
- 2022(12246)
- 2021(11372)
- 2020(9451)
- 2019(21739)
- 2018(21425)
- 2017(41395)
- 2016(22373)
- 2015(24910)
- 2014(24787)
- 2013(24416)
- 2012(22224)
- 2011(20014)
- 2010(19908)
- 2009(18105)
- 2008(17465)
- 2007(15220)
- 2006(13207)
- 2005(11248)
- 学科
- 济(93305)
- 经济(93217)
- 管理(69983)
- 业(65602)
- 企(55994)
- 企业(55994)
- 方法(45229)
- 数学(39504)
- 数学方法(39091)
- 农(23145)
- 中国(23017)
- 地方(22122)
- 财(21894)
- 业经(20599)
- 技术(19979)
- 学(19342)
- 环境(17474)
- 农业(16024)
- 理论(15563)
- 和(15376)
- 贸(14657)
- 贸易(14648)
- 划(14323)
- 制(14258)
- 务(14180)
- 财务(14113)
- 易(14098)
- 财务管理(14085)
- 技术管理(13460)
- 企业财务(13426)
- 机构
- 大学(314617)
- 学院(314028)
- 管理(130379)
- 济(123209)
- 经济(120578)
- 理学(114371)
- 理学院(113134)
- 管理学(111301)
- 管理学院(110744)
- 研究(100298)
- 中国(72937)
- 京(66145)
- 科学(63740)
- 财(54738)
- 所(48726)
- 业大(46626)
- 农(46421)
- 中心(45783)
- 财经(45054)
- 研究所(44840)
- 江(44538)
- 范(42206)
- 师范(41845)
- 北京(41463)
- 经(41081)
- 院(37327)
- 州(36550)
- 经济学(36513)
- 农业(36169)
- 商学(34083)
- 基金
- 项目(225029)
- 科学(178595)
- 研究(165564)
- 基金(163097)
- 家(141430)
- 国家(140268)
- 科学基金(121991)
- 社会(104995)
- 社会科(99576)
- 社会科学(99551)
- 省(89384)
- 基金项目(87681)
- 自然(79525)
- 自然科(77619)
- 自然科学(77602)
- 教育(76412)
- 自然科学基金(76214)
- 划(74792)
- 编号(66999)
- 资助(66367)
- 成果(52908)
- 重点(50233)
- 创(50059)
- 部(49501)
- 发(48116)
- 课题(46319)
- 创新(46019)
- 科研(42702)
- 国家社会(42686)
- 教育部(42589)
- 期刊
- 济(128508)
- 经济(128508)
- 研究(88182)
- 中国(56871)
- 学报(47408)
- 管理(46647)
- 科学(44838)
- 农(40196)
- 财(39405)
- 教育(37567)
- 大学(36020)
- 学学(33805)
- 农业(28615)
- 技术(28300)
- 融(23410)
- 金融(23410)
- 业经(21861)
- 财经(21109)
- 经济研究(20079)
- 经(17882)
- 科技(17536)
- 问题(16332)
- 技术经济(16293)
- 图书(16031)
- 资源(15507)
- 业(15432)
- 理论(14991)
- 商业(14040)
- 统计(13889)
- 策(13833)
共检索到439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君 郭鑫 蒋雨晨
基于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从创新综合生态位、创新生态位宽度以及创新生态位重叠度3个维度对区域创新生态圈自主进化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创新综合生态位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圈整体自主进化能力较弱;地区创新发展不平衡,呈南强北弱,东中西阶梯状分布并依次减弱的趋势。(2)从创新综合生态位和创新生态位宽度二维角度将区域创新生态圈划分为明星类、金牛类、幼童类、中庸类和“瘦狗”类等五种类型。(3)创新生态位重叠度显示区域创新生态圈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大,而且呈地域集聚性竞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湛泳 唐世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而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自主创新生态圈对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基于生态学和创新理论的跨学科研究,探讨了自主创新生态圈的基本内涵与特性,分析了自主创新生态圈中的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以及创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提出了建设和完善自主创新生态圈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生态圈 协同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君 任腾飞
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以生物学为隐喻,注重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作用,能够放大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在回顾创新生态圈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界定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内涵,明确创新生态圈要素构成;以企业聚集发展为逻辑起点,探讨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生态特征;基于生态学、创新理论等跨学科知识,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演进模型,探究其运行机制。研究认为,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具有开放式协同、动态自调节、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等生态特征,其运行机制由协同共生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环境匹配机制共同组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孔伟 张贵 李涛
为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把科技创新转化为区域增长的动力,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方法,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年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广东、北京位居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综合排名前三甲,且东部省份是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同时还发现各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在其系统结构、系统要素竞争力方面的差距要小于在其系统环境、系统功能竞争力方面的差距,并提出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竞争力 竞争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原诗 刘子伊
文章基于2015—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ID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的4个主要城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为研究对象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区域异质性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且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建设对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峰 庞玉萍 金萍
文章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模型,并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以及港澳台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分别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展开,从创新群体、创新资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5个实测指标,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我国区域创新生态适宜度的差异。然后运用定量研究,根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的实证分析,计算出各省的适宜度值与进化动量值。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总体来讲区域之间差距较大,最优生态位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提出了因地制宜和培育我国重点区域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位适宜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峰 庞玉萍 金萍
文章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模型,并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以及港澳台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分别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展开,从创新群体、创新资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5个实测指标,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我国区域创新生态适宜度的差异。然后运用定量研究,根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的实证分析,计算出各省的适宜度值与进化动量值。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总体来讲区域之间差距较大,最优生态位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提出了因地制宜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位适宜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李瑶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模型等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及障碍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2)共生进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马太效应”,总体进化动量非均衡性波动减小,区域不均衡是造成总体进化动量不均衡的主要来源,进化动量轨迹由初、中级水平转向中高、高级水平;(3)区域共生基质是制约共生进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其数字技术发展平均障碍度为37.47%,是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靖鲲鹏 宋之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打造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软实力。本文在"高技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螺旋结构下,对正交投影法进行优化,运用Sigmoid函数进行数据归一化,采用考虑跨期的熵权法,对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进行研究,计算其进化动量。结果表明: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安徽、河北、天津仍处于非健康状态;从进化动量看,京津冀地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因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优化区域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投入创新资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卓 曾刚
在明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比了我国四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变化情况,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四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且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可持续创新产出和可持续创新活力是制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陶小龙 刘珊 陈劲 郑湛
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是企业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转型升级往往伴随着创新生态圈成长,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耦合关系,但关于二者耦合关系的研究较为匮乏。通过对多个典型案例的扎根分析,研究发现,贸—工—技是资源条件受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理想路径。在此过程中,企业作为创新个体,通过对外合作创新、创新群落培育、企业资源整合、创新群落架构优化,使生产型、零件型、主导型和互补型4种异质性企业创新群落通过联动效应产生聚合化创新,在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形成稳定的创新生态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玉帅 刘子君 万懿
新常态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提升泛珠三角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关键。在对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重新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泛珠三角的9省份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评价。针对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不均、差距扩大等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泛珠三角区 自主创新 因子分析 评价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宏宇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构建基于区域理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框架;进而利用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模型,根据湖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湖南各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做出客观评价——湖南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居全国中游水平,其中创新活动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略强,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创新环境较差。而且这一结果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区域理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纪江明 葛羽屏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逐步走向一体化,其文化整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文化起源、文化生态及其交互影响,主张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构筑共同繁荣的长三角都市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圈),同时提倡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城市历史特色文化。
关键词:
长三角 一体化 文化生态系统 构建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香花 苏彩平
在创新系统的视角下,文章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环境四个角度构建了含有42个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初步筛选出5个重要指标、18个普通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基底变量筛选出了13个相互正交的指标变量。采用个性综合评价从东、中、西部地区,对我国30个省市和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