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6)
- 2023(14417)
- 2022(12415)
- 2021(11093)
- 2020(9503)
- 2019(21560)
- 2018(21062)
- 2017(39559)
- 2016(21745)
- 2015(24029)
- 2014(23460)
- 2013(22968)
- 2012(21228)
- 2011(19284)
- 2010(19103)
- 2009(17936)
- 2008(17806)
- 2007(16242)
- 2006(13960)
- 2005(12158)
- 学科
- 济(89866)
- 经济(89784)
- 管理(66540)
- 业(63474)
- 企(53352)
- 企业(53352)
- 方法(40875)
- 数学(35623)
- 数学方法(35254)
- 农(23526)
- 财(23062)
- 中国(22866)
- 地方(20752)
- 业经(20117)
- 学(19894)
- 技术(19216)
- 环境(17266)
- 贸(16624)
- 贸易(16618)
- 易(16093)
- 农业(16002)
- 制(15645)
- 务(14754)
- 财务(14719)
- 财务管理(14686)
- 划(14237)
- 和(14087)
- 企业财务(13940)
- 理论(13792)
- 银(13424)
- 机构
- 大学(311100)
- 学院(310791)
- 济(125650)
- 经济(123094)
- 管理(120668)
- 研究(105626)
- 理学(105290)
- 理学院(104065)
- 管理学(102290)
- 管理学院(101708)
- 中国(77947)
- 科学(69076)
- 京(64921)
- 农(59730)
- 财(55060)
- 所(54546)
- 业大(51893)
- 研究所(50290)
- 中心(48856)
- 农业(47622)
- 江(46554)
- 财经(44396)
- 经(40332)
- 北京(40129)
- 范(40045)
- 师范(39521)
- 院(38136)
- 经济学(38123)
- 州(36795)
- 经济学院(34683)
- 基金
- 项目(216763)
- 科学(170304)
- 基金(156555)
- 研究(151743)
- 家(139540)
- 国家(138386)
- 科学基金(117699)
- 社会(96948)
- 社会科(91961)
- 社会科学(91928)
- 省(87780)
- 基金项目(84302)
- 自然(78057)
- 自然科(76272)
- 自然科学(76244)
- 自然科学基金(74913)
- 划(74003)
- 教育(69242)
- 资助(62072)
- 编号(59513)
- 创(49828)
- 重点(49706)
- 发(47619)
- 部(46618)
- 成果(46403)
- 创新(45905)
- 计划(42468)
- 科研(42427)
- 课题(41780)
- 国家社会(40211)
- 期刊
- 济(131819)
- 经济(131819)
- 研究(82646)
- 中国(59766)
- 学报(55492)
- 农(51906)
- 科学(49394)
- 财(43041)
- 管理(42439)
- 大学(40298)
- 学学(38342)
- 农业(35162)
- 教育(30835)
- 技术(26897)
- 融(24096)
- 金融(24096)
- 业经(22255)
- 经济研究(21737)
- 财经(21232)
- 业(20194)
- 经(18247)
- 科技(17553)
- 问题(17311)
- 技术经济(16795)
- 版(16144)
- 资源(15400)
- 商业(15053)
- 策(14996)
- 统计(14980)
- 业大(13880)
共检索到442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基于目前区域间创新要素配置亟待优化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区域创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7年宏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东部地区创新环境较为完善,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滞后;区域创新环境在省域层面存在空间自相关,创新环境优良的区域会引起创新要素的集聚并促使该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但总体上对所有区域的创新效率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应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当前阶段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普遍较低,且其原因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下所致;我国总体显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态势,科技资源投入相对过剩而非不足;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地区间差异并不显著,而规模效率在不同地区间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论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效率 DEA方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秀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艳萍
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和综述,并从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选取九个样本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炜 李子彪 康凯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创新极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培育和壮大创新极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多创新极共生的复杂演化系统的观点,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是识别并培育区域创新极。基于此,首先给出区域创新极的内涵,并进一步梳理现有的文献,将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的组成因素概括为产业创新活力、区域知识支撑水平、区域创新极培育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四个方面。进而围绕创新极培育能力的组成要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中东部11个省份的创新极培育能力强弱程度进行排名以及分类。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区域间培育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区域创新极培育能力的政策建议,并对区域创新极培育的研究以及培育能力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
创新极 培育能力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车湘辉
文章从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和政府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改进ELECTRE的综合方法:首先解决个体排序法提供的信息与模糊偏好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然后定义不同决策者的模糊级别高于关系,并合理利用该方法推导出最终的组合排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立 吴玉鸣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数据,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同时探讨了因素分析法对加权综合评价方法的替代技术。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用因素分析法替代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必须分集团而非整齐划一地制定和实施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付民,邹珊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中伦
本文采用DEA-SBM方法对我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各省市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效率普遍较低。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呈现规模收益递减趋势,产品创新投入相对过剩;西部地区呈现规模收益递增趋势。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的区域差异并不明显,纯技术效率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显著。研究结论为我国区域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新 孙照吉 薛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科学客观评价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将黄河三角洲置于山东全省科技创新合作环境中,以黄河三角洲6市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6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迅猛,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支出结构、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是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兰海霞 赵雪雁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创新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探明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运用DEA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测算了中国2001—2015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利用NICH指数和Hurst指数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创新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中国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5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2013年后出现明显的交替节点;②中国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差异趋于收敛。其中,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带内差异引起,且地带内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地带间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96%;③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其中,东部各省市的创新效率分布比较稳定,中西部地区均衡化趋势明显,创新效率"东—中—西"的分异格局逐步弱化;④未来,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西—中—东"递减式空间布局将得到延续和强化;⑤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市场和创业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但各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习保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利用我国各地区1998~2006年的创新活动数据,实证分析了创新环境因素对以专利量测度的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发明专利总量和职务发明专利量分别估计前沿产出函数所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职务发明专利量估计的投入产出弹性更高;一个地区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是促进创新效率的两个显著因素;效率系数的变化,部分解释了近年来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份额增加的原因。
关键词:
创新系统 专利 随机前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曾坤
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要素投入和外部创新环境两个方面,二者均对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以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Moran 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并建立直接要素投入和区域创新外部环境因素与专利产出的实证模型,通过OLS和空间计量两种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区域创新产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区域创新行为具有空间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区域创新集群的现象比较明显;创新环境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单纯增加人口数量并不能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诸因素中,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高校毕业人数和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海丽 刘瑜
流通创新是我国流通业竞争力培育面临的关键问题。我国流通创新的综合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究其缘由,与我国流通创新综合水平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尚未建立有较大关联。为了更好地促使我国流通业的创新水平,本文对我国流通创新综合水平评价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首先对我国流通创新综合水平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并构建我国流通创新的综合指标体系;其次对我国流通创新综合水平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最后对我国流通创新综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流通创新 综合水平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满银 温世辉 韩大海
区域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提高区域创新的效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法(DEA),以我国省级区域为样本,结合最新数据计算出了创新效率和规模收益值,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以期在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为地方政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产学研 数据包络分析 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