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9)
2023(11366)
2022(9665)
2021(8788)
2020(7212)
2019(16247)
2018(15741)
2017(31109)
2016(16455)
2015(17679)
2014(17541)
2013(17270)
2012(16211)
2011(14677)
2010(14873)
2009(13673)
2008(13413)
2007(12036)
2006(10482)
2005(9231)
作者
(45399)
(38097)
(37631)
(35979)
(24615)
(18223)
(17111)
(14492)
(14312)
(13730)
(12953)
(12876)
(12234)
(12022)
(11986)
(11830)
(11224)
(11149)
(11106)
(10948)
(9405)
(9376)
(9194)
(8741)
(8653)
(8481)
(8357)
(8272)
(7659)
(7626)
学科
(73186)
经济(73120)
管理(54271)
(53942)
(44929)
企业(44929)
方法(34523)
数学(31196)
数学方法(30918)
(19359)
中国(18828)
(18210)
技术(17855)
地方(17395)
业经(14846)
(13273)
(13084)
贸易(13077)
技术管理(12699)
(12662)
农业(12399)
(12109)
银行(12102)
(12037)
金融(12036)
(11976)
(11896)
(11840)
财务(11822)
财务管理(11798)
机构
学院(234022)
大学(232360)
(102378)
经济(100447)
管理(94888)
理学(82675)
理学院(81823)
管理学(80701)
管理学院(80214)
研究(75717)
中国(57527)
(48665)
(46332)
科学(43775)
财经(38774)
(36273)
中心(35594)
(35530)
(35404)
(33480)
研究所(32768)
经济学(32411)
业大(30878)
(29514)
经济学院(29382)
师范(29260)
财经大学(28985)
北京(28477)
(28025)
(27952)
基金
项目(160107)
科学(130021)
基金(119097)
研究(118607)
(102591)
国家(101761)
科学基金(89661)
社会(79103)
社会科(75422)
社会科学(75410)
(63079)
基金项目(62454)
自然(56861)
自然科(55661)
自然科学(55650)
教育(55420)
自然科学基金(54726)
(52698)
资助(48640)
编号(45954)
(38509)
成果(37261)
(36569)
重点(35828)
创新(35109)
(35026)
国家社会(33373)
课题(32728)
教育部(32058)
人文(31534)
期刊
(107219)
经济(107219)
研究(69361)
中国(43835)
管理(36666)
(35971)
学报(31498)
科学(30944)
(29213)
(25488)
金融(25488)
教育(25384)
大学(24706)
学学(23257)
技术(20357)
农业(19866)
财经(19503)
经济研究(18416)
业经(17547)
(16715)
问题(13763)
技术经济(12714)
(12647)
统计(12250)
科技(12160)
(12130)
商业(11233)
(10800)
理论(10345)
决策(10326)
共检索到341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伟红  柴亮  
创新政策是一个体系,各种创新政策工具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使得创新效益最大化。本研究选取典型创新障碍作为创新政策工具的负代理,提出一个能够对创新政策工具互补性进行测试的框架。利用河北省376家企业的创新政策问卷调查数据,测度了创新政策的互补性以及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政策工具之间的互补和替代关系与政策配对有关,而且在创新企业和所有企业里配对政策表现出来的互补性和替代性不完全一致。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完善创新政策时,既要考虑政策的配对性,还要考虑企业的创新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柏乃  段忠贤  江蕾  
以Rorhwell和Zegveld提出的创新政策类型为解释变量,以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为被解释变量,以FDI为控制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时期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我国制定实施的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供给政策、需求政策和基础政策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而环境政策的效应较不稳定;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自主创新政策效应具有明显差异,在"十五"时期仅有供给政策发挥了显著的积极效应,而"十一五"时期的供给政策、需求政策和基础政策均取得了积极的政策效果;对于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同类别的自主创新政策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供给政策在东部的正效应最强,需求政策的积极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表现比较显著,环境政策在东部和中部的负效应最为显著,基础政策的积极效应仅在东部和中部较为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吴国杰  任婉婉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拓展模型,检验了不同技术密度的海外研发投资与我国不同类型研发投资的互补性,并研究了其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技术密度海外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会抑制我国技术创新;高技术密度海外研发投资的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会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的引进、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区域创新政策的具体目标是为了促进创新活动的大规模涌现、创新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本文则在对系统失灵的理论述评基础上,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失灵的分析框架,并以安徽省为例,对区域创新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为区域创新政策的设计和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邵若  杨秀萍  
组织内部的激励有许多种方式,高管薪酬政策是其中一种试图使高管行为选择与股东利益相互匹配的激励机制。其中有风险的奖金和股权报酬才是薪酬方案中真正具有激励性质的部分。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分析了公司高管的现金薪酬、股权激励等变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特别关注高管薪金和股权激励这两个激励工具之间的互补性或替代性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激励工具之间可能并非是互补的,而是替代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业安  高新雅  
本文把西部大开发看作是促进落后地区创新的政策组合,并以此为特定对象,利用双差分模型,以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以及与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或者在创新能力上相邻的地区为样本,研究了综合性的区域创新政策对当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类似西部大开发这种综合性创新政策显著地改进了当地的创新能力,这说明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单纯注重FDI而忽视教育投入等都不利于当地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些结论为未来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军印  陈欣欣  侯孟阳  
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催化和激励效应,客观地开展技术创新政策效果测评,对科学规划和构建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全国30个省区的样本数据为基础,对各省区2006年和2010年不同时点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开展了分析、评价和测评,针对不同省区及区域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并就政策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永安  郄海拓  
基于社会结构矩阵研究框架,设定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4项一级指标和17项二级指标,运用熵权法进行权重确定,以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为例,对北京市2007—2016年间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计算并分析。认为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较小的科技投入能带来较高科技产出,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环境的作用还比较单一,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志弘  张纪海  
本文选取中关村作为高新区代表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中关村核心1+4资金支持政策对于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细分维度的创新能力对支持政策的弹性不同,不同类型的支持政策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因此,创新支持政策应更多聚焦于易受政策影响的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两个细分创新维度,同时在企业创新维度加大财政投入对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此外,要着重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类和金融类创新能力影响强度大的政策类型的主导作用,同时兼顾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类和重大项目类等创新能力影响范围广的政策类型的基础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秦海波  肖鸿波  乌静  李莉莉  
科学评价分析新疆区域创新政策,有助于发挥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全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0—2020年的新疆区域创新政策归纳梳理,建立PMC指数模型,遴选出12项典型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各项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7.17,共有7项政策评估结果为优秀等级、5项政策为良好等级,没有完美与较差等级的政策文本,整体状况良好。各项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评价、作用层面和政策视角等方面表现较好,内容详细、具体。各项政策存在4项共性问题:政策时效较为局限、政策缺乏第三部门等主体参与、政策领域侧重点缺乏均衡性及政策激励措施的使用较为单调。基于所得结论,提出各项政策的优化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世友  王玲  
近十年来,创新已成为区域政策的重要内容。其政策制定多效仿高科技区和创新绩效良好的区域,由此导致不同类型区域往往采用相同的政策。本文试图论证由于中心、边远和老工业区域的创新活动不同,因此没有理想的创新政策模式存在。基于对不同类型区域创新基础条件、网络特点和创新障碍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创新政策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安  马昱  
文章在将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分为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作用对象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政策三维结构框架图,进而依次展示2007—2015年间国家、北京市和中关村园区内颁布的技术创新政策的布局特点,并比较三者之间异同。之后基于政策文本,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PMC指数模型,分别选取国家层级、北京市层级和中关村层级各一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三项政策得分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国家层级政策得分最高,北京市层级次之,中关村园区得分最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安  马昱  
文章在将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分为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作用对象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政策三维结构框架图,进而依次展示2007—2015年间国家、北京市和中关村园区内颁布的技术创新政策的布局特点,并比较三者之间异同。之后基于政策文本,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PMC指数模型,分别选取国家层级、北京市层级和中关村层级各一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三项政策得分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国家层级政策得分最高,北京市层级次之,中关村园区得分最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途径,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效应,以及市场化和地方政府能力对创新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产业创新政策能够显著地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但这个作用依赖于市场化程度和地方政府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途径,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效应,以及市场化和地方政府能力对创新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产业创新政策能够显著地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但这个作用依赖于市场化程度和地方政府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