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7)
- 2023(12379)
- 2022(10396)
- 2021(9726)
- 2020(7993)
- 2019(17852)
- 2018(17495)
- 2017(33593)
- 2016(17581)
- 2015(19254)
- 2014(18483)
- 2013(17508)
- 2012(15648)
- 2011(13924)
- 2010(13494)
- 2009(12039)
- 2008(11386)
- 2007(9841)
- 2006(8111)
- 2005(6608)
- 学科
- 济(72667)
- 经济(72605)
- 管理(55261)
- 业(51865)
- 企(45245)
- 企业(45245)
- 方法(34315)
- 数学(29578)
- 数学方法(29189)
- 中国(18281)
- 技术(17786)
- 财(17533)
- 农(17140)
- 地方(16508)
- 业经(16457)
- 理论(13317)
- 学(12987)
- 技术管理(12647)
- 和(11801)
- 农业(11761)
- 环境(11627)
- 制(11187)
- 务(11096)
- 财务(11061)
- 贸(11059)
- 贸易(11053)
- 财务管理(11036)
- 易(10666)
- 企业财务(10497)
- 划(10491)
- 机构
- 学院(233130)
- 大学(231556)
- 济(98145)
- 管理(97823)
- 经济(96437)
- 理学(86292)
- 理学院(85428)
- 管理学(84099)
- 管理学院(83636)
- 研究(69875)
- 中国(52325)
- 京(45612)
- 财(43604)
- 科学(41208)
- 财经(35943)
- 中心(33965)
- 经(32898)
- 江(32718)
- 业大(31106)
- 经济学(31040)
- 所(30984)
- 范(30037)
- 师范(29769)
- 农(29145)
- 研究所(28521)
- 经济学院(28053)
- 财经大学(27121)
- 北京(27048)
- 商学(26573)
- 院(26482)
- 基金
- 项目(170557)
- 科学(138948)
- 研究(127765)
- 基金(126438)
- 家(108707)
- 国家(107831)
- 科学基金(96130)
- 社会(85140)
- 社会科(80998)
- 社会科学(80981)
- 省(67930)
- 基金项目(67575)
- 自然(60574)
- 教育(59802)
- 自然科(59278)
- 自然科学(59267)
- 自然科学基金(58208)
- 划(56301)
- 编号(50814)
- 资助(48846)
- 创(41362)
- 成果(38949)
- 重点(38458)
- 部(38006)
- 创新(37812)
- 发(37153)
- 国家社会(36276)
- 课题(34437)
- 教育部(33687)
- 人文(33409)
共检索到319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蕾 钟质文
创新循环是知识流动与再创造的一种形式,在区域创新不平衡的现实下,为揭示创新循环的真实表现及特征,构建了区域内部知识转移和外部知识溢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并对其内涵、形成机理、运行模式以及测度方法进行探讨。利用2009—2021年的省级数据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布局,发现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情况,区域创新循环的四种运行模式的时空分布兼具持续性与动态周期性。最后针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与运行模式的区域差异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本文从理论上全面透彻分析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运用组织智力资本理论将区域智力资本划分为三个要素(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和区域结构资本),并分别从三个方面逐一分析研究了它们各自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诠释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通过研究认为,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区域关系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关系,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结构资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进化的"互动"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林海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分析高技术时代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 ,并提出集成创新理论观。在此基础 ,界定了创新能力的概念 ,分析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 ,提出了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区域创新能力 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健
当前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铺开,新一轮规划实践对规划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驾驭区域物流发展趋势,构建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框架,对于今后各地区编制区域物流规划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战略环境分析理论是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三大网络(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物流运输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构建两大体系(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与物流技术发展体系、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优化物流业结构,促使物流业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规划 区域物流规划理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良友 张蚌蚌 孔祥斌 党昱譞 王轩
为构建国家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补偿框架,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本研究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发展权理论,通过构建耕地保护补偿分析框架,采用国家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和发展权测算方法,从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补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耕地面积存在盈余,盈余面积为1 267.89万hm~2;耕地赤字省份和盈余省份各13个,其他为耕地平衡省份;2)耕地生态补偿总支付额为474.52亿元,总受偿金额为355.15亿元;耕地生态补偿的受偿省份和支付省份均为13个;3)全国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为84.85万元/hm~2,高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8个,低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23个;4)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是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未来占用耕地数量与单位面积耕地发展权价值的乘积之和,最终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每年的给付标准。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区域协同 补偿理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邱国栋 马鹤丹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产生的区域创新能力,在资源推动型区域经济增长转向创新推动型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产业集聚从外生性到内生性演进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吸收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基于系统动力视角和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新思路,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并运用动力学方程来说明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系统结构 系统动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博旭 柳卸林 吉晓慧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区域创新研究的新范式,但当前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的研究尚不清晰。系统梳理区域创新相关理论演化过程,对比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别。基于创新生态理论,指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和政策含义。作为不同创新种群之间实现价值共创的自组织系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邻近性、多样性、自组织和开放性等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政策含义,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边作为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边作为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泽磊 都新亚 范斐
文章从高技术产业视角,借助Theil指数及其分解式,分析了1998—2013年国家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两个层次五大区域的创新能力的差异及其演化规律,并从空间和要素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区域间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空间面板β收敛模型,分阶段分层次分析了国家及各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及创新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创新文化三个要素对创新能力收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2007年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格局变化的重要拐点,2007年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中国区域协同创新建设的良好态势,而创新资本和创新劳动的投入对推动中国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区域差异 β收敛 高技术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泽磊 都新亚 范斐
文章从高技术产业视角,借助Theil指数及其分解式,分析了1998—2013年国家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两个层次五大区域的创新能力的差异及其演化规律,并从空间和要素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区域间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空间面板β收敛模型,分阶段分层次分析了国家及各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及创新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创新文化三个要素对创新能力收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2007年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格局变化的重要拐点,2007年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中国区域协同创新建设的良好态势,而创新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区域差异 β收敛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世豪
本文在简要介绍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慈福义的专著《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该专著的主要创新观点,认为该专著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区域循环经济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前沿水平,是关于区域循环经济的优秀著作。
关键词:
循环型工业 区域发展 循环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战仁
受创新集聚互动的空间报酬递增效应影响,由集聚形成的创新互动是创新发达区域的主要优势所在,并且由于集聚的路径依赖特性,发达区域的创新发展本身还是一个循环累积过程。文章摒弃了仅从要素投入角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差异问题的研究传统。通过比较我国区域创新的投入产出差异,及检测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循环累积特点,不仅证明了集聚互动、循环累积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形成的可能作用;同时还在说明区域创新具有空间组团分布特性的基础上,证明了空间关联因素与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可能关系。最后,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了这些因素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产生的实际贡献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周 袁波
文章通过区域创新活动的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阶段分析,运用DEA投入产出法对全国31个省份创新活动的技术创新有效性、经济有效性以及综合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制约区域创新网络创新驱动效率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经费比重、技术吸收投入、创新产品开发投入对创新驱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企业比重与创新驱动效率负相关,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创新驱动效率无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