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5)
2023(11055)
2022(9232)
2021(8296)
2020(6547)
2019(14976)
2018(14439)
2017(26632)
2016(14253)
2015(15448)
2014(15411)
2013(15036)
2012(14279)
2011(12941)
2010(13192)
2009(11929)
2008(11553)
2007(10414)
2006(9379)
2005(8575)
作者
(41428)
(34568)
(34340)
(32289)
(21838)
(16779)
(15599)
(13460)
(13191)
(12270)
(11844)
(11743)
(11117)
(11008)
(10761)
(10481)
(10204)
(10086)
(9897)
(9812)
(8749)
(8579)
(8250)
(7944)
(7788)
(7784)
(7635)
(7626)
(7051)
(6995)
学科
(66416)
经济(66370)
(42784)
管理(42342)
(34607)
企业(34607)
地方(24109)
中国(22266)
方法(20560)
技术(18757)
(17952)
数学(17215)
数学方法(17002)
业经(16833)
地方经济(13725)
技术管理(13154)
农业(12985)
(11868)
环境(11866)
(11751)
(11216)
(11110)
金融(11108)
(11015)
银行(11002)
(10739)
(10304)
(10157)
理论(9559)
(9363)
机构
学院(201994)
大学(197934)
(82733)
经济(80868)
管理(77640)
研究(73699)
理学(66012)
理学院(65126)
管理学(64113)
管理学院(63720)
中国(54761)
科学(45895)
(43399)
(36855)
(35737)
中心(33635)
研究所(33395)
(32754)
(31839)
(30599)
师范(30323)
业大(27919)
财经(27719)
北京(27627)
(27626)
(26472)
(25017)
农业(24447)
师范大学(24328)
经济学(24102)
基金
项目(137278)
科学(110589)
研究(103057)
基金(96996)
(84430)
国家(83686)
科学基金(72798)
社会(66522)
社会科(63251)
社会科学(63240)
(57957)
基金项目(52262)
(47742)
教育(46859)
自然(45277)
自然科(44278)
自然科学(44270)
自然科学基金(43443)
编号(41197)
资助(36916)
(36436)
(34287)
成果(32383)
重点(31688)
创新(31112)
课题(30785)
发展(29501)
(28979)
(28936)
国家社会(27225)
期刊
(99988)
经济(99988)
研究(62582)
中国(49089)
管理(31370)
(29549)
科学(28987)
教育(28936)
学报(27007)
(25207)
农业(20875)
技术(20669)
大学(20613)
(19360)
金融(19360)
学学(19079)
业经(18278)
经济研究(15405)
科技(13188)
财经(12786)
问题(12479)
(11921)
技术经济(11887)
资源(11428)
(11166)
(10525)
(10432)
论坛(10432)
商业(10338)
(10270)
共检索到315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金辉   林典伟  
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是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从区域创新发展规模、区域创新发展条件、区域创新发展活力、区域创新发展环境四个子系统筛选出20个可观测指标构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面板数据熵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14—2019年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创新发展能力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并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实现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高心仪  
文章基于逻辑框架法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结合Theil指数、Moran’sⅠ等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协同创新水平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总体协同创新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各省份发展不平衡,呈现“上游—中游—下游”递增的格局;长江经济带整体协同创新区域差距呈逐年缩小趋势,且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下游地区同时存在H-H型和L-H型两类集聚区,两极化明显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鹏杰  黄少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动能转换和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我国2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地区创新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政府和市场等因素对地区创新发展能力的影响,而后分别从东、中、西和南北两个角度构建孪生子模式,分析了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和市场都显著影响了我国地区创新发展能力;总体来看,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创新发展依赖政府而东部和南方地区更倚重市场,这是导致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差异的首因;经济开放、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等也是区域创新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梦  邓宏兵  谢伟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市在2012—2016年的区域创新发展绩效及各指数变化趋势等,通过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组,并分析位于不同组群城市的创新发展绩效特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式。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绩效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内部差异性较大;经济发达地区亟需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得益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对现有规模进行逐步调整使其趋向合理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晓冬  秦续天  刘金晶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效方式。为深入探究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创建评价体系,对各省区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最优,其次是北京市、江苏省;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密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梯状格局,且各区域间有较大差异,东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最优;产业结构、政策支持氛围等在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具有积极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应驱动区域产业互助,落实邻近省区市协作发展;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朴哲范  缪彬彬  张伟恩  
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型模式转变的时期,有效评价区域的经济创新发展能力,对区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企业TFP模型和熵权-AHP模型,构建经济创新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分析经济创新发展度、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以浙江为例的计量结果显示,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能力的一级指标水平,并强化一级指标间相互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消耗产出率,提高企业TFP是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宏  张璐  
以众创空间投入及其所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为对象,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西安市众创空间投入的创新效果及其与西安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大众创空间投入可以更好地提升众创空间孵化效率,产生良好的创新效果,且该创新效果与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科技进步对众创空间创新效果指标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大,众创空间对科技发展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小。建议采用合理的融资模式与政策组合鼓励建设众创空间,并使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提升众创空间盈利能力,以期获得众创空间良好的创新效益及社会效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汤尚颖  
20世纪后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态势,产业聚集区(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城市聚集区(城市群、带)等区域空间形态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它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区域空间形态创新为主导的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的快速发展,笔者在总结中国中部地区区域空间形态创新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推进为主要内容的中部地区区域空间形态创新分层发展模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是释放要素优化配置红利和增强供给侧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至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单元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集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人员要素流动相比,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更明显,且创新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强化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创新驱动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建平  陈柏峰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后,区域性股权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目前,区域性股权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系统有序的市场生态初步成型,形成了以股权和私募可转债融资为抓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特若布娃·斯韦特兰娜·维克多若文娜  
在当代,创新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国内生产增长的源泉。在20世纪初,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发展概念引人经济理论中。通常,创新发展可视作创造一定数量的新事物,它们进人生产状态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创新经济发展能够为扩大生产要素范围和提高生产率。通过集约使用生产要素可形成如下状况,即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劳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炳涛  崔珍妮  
基于2002—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污染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研究其中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了我国的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是环境污染影响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环境污染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水平对创新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得到如下启示:政府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为人力资本积累和集聚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加强交通基础建设以及增加R&D投入,为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建军  毛文莉  潘红玉  
基于1995-2019年东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水平测度的引力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能够提升东盟各国的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且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效果更显著。鉴于此,建议从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提升金融合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开展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朝良  
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是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模式,部分城市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创新竞争力。但在创新资源、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升级等方面,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短板。"十四五"时期,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需要从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增强创新能力、坚持特色创新、提高开放程度、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多方面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冠宇   胡宁宁  
文章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运用组态理论和fsQCA方法,探讨了政府关怀、政府效率、公共资源供给、融资信用、法治环境、市场公平和市场开放7个前因条件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组态框架下的7个条件均不是区域高/非高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识别出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政府效率-社会环境-开放市场”“社会环境-开放市场”“政府效率-融资信用”“市场参与-政府效率-社会环境”四种组态;区域创新发展驱动路径具有多重并发、殊途同归和非对称性的特点;不同要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且存在空间情境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