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5)
- 2023(15235)
- 2022(13127)
- 2021(12412)
- 2020(10294)
- 2019(23568)
- 2018(23590)
- 2017(45250)
- 2016(24641)
- 2015(27744)
- 2014(27258)
- 2013(26526)
- 2012(24069)
- 2011(21672)
- 2010(21931)
- 2009(20020)
- 2008(19520)
- 2007(17229)
- 2006(14975)
- 2005(12987)
- 学科
- 济(98807)
- 经济(98708)
- 管理(74064)
- 业(69294)
- 企(60382)
- 企业(60382)
- 方法(46506)
- 数学(39700)
- 数学方法(38982)
- 中国(25455)
- 农(24195)
- 业经(22735)
- 财(22571)
- 地方(21918)
- 学(21827)
- 技术(20622)
- 理论(20008)
- 制(16828)
- 和(16398)
- 农业(16271)
- 贸(15491)
- 贸易(15479)
- 环境(15153)
- 易(14955)
- 银(14666)
- 银行(14628)
- 划(14417)
- 务(14316)
- 财务(14240)
- 财务管理(14214)
- 机构
- 学院(341978)
- 大学(341604)
- 管理(138599)
- 济(131456)
- 经济(128471)
- 理学(120880)
- 理学院(119519)
- 管理学(117123)
- 管理学院(116500)
- 研究(109648)
- 中国(81116)
- 京(72588)
- 科学(70040)
- 财(58989)
- 所(54091)
- 农(50561)
- 业大(50326)
- 中心(49982)
- 研究所(49639)
- 江(49393)
- 财经(47645)
- 范(46315)
- 师范(45932)
- 北京(45616)
- 经(43229)
- 州(40775)
- 院(40382)
- 农业(39428)
- 经济学(38897)
- 技术(37652)
- 基金
- 项目(238748)
- 科学(188775)
- 研究(175642)
- 基金(171899)
- 家(149444)
- 国家(148184)
- 科学基金(128416)
- 社会(109539)
- 社会科(103724)
- 社会科学(103693)
- 省(95289)
- 基金项目(91168)
- 自然(84096)
- 自然科(82174)
- 自然科学(82157)
- 教育(81981)
- 自然科学基金(80632)
- 划(79698)
- 编号(72398)
- 资助(70486)
- 成果(58072)
- 重点(53599)
- 创(52847)
- 部(51509)
- 发(50836)
- 课题(50407)
- 创新(48643)
- 科研(45205)
- 项目编号(44791)
- 大学(44499)
- 期刊
- 济(140425)
- 经济(140425)
- 研究(97022)
- 中国(65074)
- 学报(52169)
- 管理(51851)
- 科学(49136)
- 农(45160)
- 教育(44891)
- 财(43984)
- 大学(39609)
- 学学(37091)
- 技术(32558)
- 农业(31715)
- 融(26422)
- 金融(26422)
- 业经(23660)
- 经济研究(22475)
- 财经(22308)
- 经(19041)
- 图书(18704)
- 科技(18401)
- 问题(17520)
- 技术经济(17373)
- 业(17140)
- 理论(16157)
- 统计(16041)
- 策(15512)
- 商业(15278)
- 版(15237)
共检索到488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德青 朱建平
为了对中国创新能力科学划分以深层次挖掘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有机联系,笔者在剖析现有层级划分方法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拓展,应用拓展的聚类模型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静态与动态分类,并对分类结果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创新发展模式发现,创新能力东强西弱的阶梯分布格局仍存在,必须分集团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制定和实施创新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凤平 王丰凯 金姗姗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日益加剧的现状,优化水资源配置,活跃水权交易市场,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水权交易价格。本文根据区域水权交易市场二层决策管理结构的特点,提出区域水权交易市场中的双层决策机制,构建了区域水权交易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最后,文章以郑州市和平顶山市的水权交易为实例,检验了双层规划模型的可行性,并提出将水权交易价格定在合理区间、提高水权市场透明度以及重视节水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凤平 王丰凯 金姗姗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日益加剧的现状,优化水资源配置,活跃水权交易市场,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水权交易价格。本文根据区域水权交易市场二层决策管理结构的特点,提出区域水权交易市场中的双层决策机制,构建了区域水权交易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最后,文章以郑州市和平顶山市的水权交易为实例,检验了双层规划模型的可行性,并提出将水权交易价格定在合理区间、提高水权市场透明度以及重视节水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玉川 赵喜仓
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包括核心层和支撑层两部分,核心层通过产业价值链、竞争合作或其他内部连接方式交流互动实现创新,支撑层通过与核心层的交互作用实现创新。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创新博弈进行证明,概括出三类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战略。
关键词:
区域 产业集群 核心层与支撑层 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斐 肖泽磊 杨刚强 孙元元
在构建区域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TOPSIS模型计算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驱动能力状况,借助阻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阻碍因素,并运用最小方差法(LSE)对区域创新驱动进行系统阻力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R&D经费投入强度较弱与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普遍性因素。(2)不同阻碍因子对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阻碍因子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驱动政策。(3)在区域创新驱动提升阻力的4种模式中,以三系统中的知识创获系统、企业创新系统和创新绩效系统(K-C-E型)阻力模式最为普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斐 肖泽磊 杨刚强 孙元元
在构建区域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TOPSIS模型计算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驱动能力状况,借助阻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阻碍因素,并运用最小方差法(LSE)对区域创新驱动进行系统阻力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R&D经费投入强度较弱与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普遍性因素。(2)不同阻碍因子对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阻碍因子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驱动政策。(3)在区域创新驱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志芳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和五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且效率较低,研究期内全国30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只有0.45;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良好的动态变化趋势,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0%;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均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洁 林新奇
本研究对组织的创新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从组织创新战略到激发个体创新行为以及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组织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应该存在两次自上而下(分)和两次自下而上(合)的四个过程。并基于该过程提炼出三元融合动态目标的概念,探索个体如何通过建立新的三元融合动态目标,有效的将组织战略转化为个体创新行为,再转化为组织创新绩效,对组织层面的创新战略和员工个体层面的创新行为进行了跨层次的理论构建。
关键词:
知识创新 目标融合 知识型员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运用复杂科学管理理论(CSM),分析研究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都是区域这一巨型社会复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基于CSM的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静态互动关系模型和动态互动关系模型,旨在为深入探索二者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中文 姜小冉 张序萍
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已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文献调研和专家筛选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扩散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5个方面选取了2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系统、量化、适用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的模糊积分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雪 陆平
构建"研发-商业化过程"创新链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30个区域的工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区域工业创新效率差距及变化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从区域轴的横向比较看,2015年我国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等区域工业具有较高的研发过程效率,而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长江中游等区域具有较高的商业化过程效率,我国多个区域在创新资本投入上存在相对冗余;从时间轴的纵向比较看,近年来我国多数区域工业在商业化过程效率方面有所下降,而在研发过程效率方面有所提升,四川、江西等区域的研发过程效率提升较大,河南、湖北等区域的商业化过程效率提升较为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丽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特征,从创新主体的适应性、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耦合性关联以及区域开放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力模型。运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这些要素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需求是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源;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非常显著;体现区内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区域开放特征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省域层面上创新驱动力的形成提出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夏明 夏一鸣 李汉铃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模型包括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战略设计需定位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系统设计可以从地理维、产业维、要素维、时间维和政策维等方面构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斌 欧伟强
以时间、创新要素、创新能力、创新协同度为维度,构建了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四维理论模型,从微观、动态的视角,探讨四维视阈下创新要素、创新形态、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创新流的本质可以理解为要素的创新流,要提高创新能力水平,必须进行创新系统内部创新要素的协同管理。创新要素组合的突变重组,导致主、新流创新轨道的切换,创新能力层级提升,进而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
关键词:
主流与新流创新 演进 创新要素 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