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4)
- 2023(17601)
- 2022(14912)
- 2021(13850)
- 2020(11594)
- 2019(26262)
- 2018(25942)
- 2017(49920)
- 2016(27048)
- 2015(30134)
- 2014(30025)
- 2013(29790)
- 2012(26887)
- 2011(24055)
- 2010(24233)
- 2009(22863)
- 2008(22690)
- 2007(20373)
- 2006(18108)
- 2005(16346)
- 学科
- 济(112146)
- 经济(111989)
- 业(101440)
- 管理(98306)
- 企(91218)
- 企业(91218)
- 方法(47934)
- 数学(37900)
- 数学方法(37449)
- 财(35454)
- 业经(33801)
- 农(33414)
- 中国(27936)
- 制(25798)
- 务(24853)
- 财务(24767)
- 财务管理(24734)
- 地方(23754)
- 企业财务(23445)
- 农业(23236)
- 技术(23128)
- 学(21311)
- 和(21082)
- 理论(21051)
- 划(20220)
- 环境(19980)
- 体(18667)
- 贸(17620)
- 策(17619)
- 贸易(17606)
- 机构
- 学院(388241)
- 大学(385679)
- 管理(158502)
- 济(154418)
- 经济(151042)
- 理学(136412)
- 理学院(134954)
- 管理学(132900)
- 管理学院(132181)
- 研究(124191)
- 中国(96357)
- 京(82473)
- 科学(76690)
- 财(74958)
- 所(61456)
- 农(61319)
- 江(58802)
- 财经(58795)
- 中心(56761)
- 业大(56490)
- 研究所(55430)
- 经(53250)
- 北京(51938)
- 范(48774)
- 师范(48338)
- 农业(47743)
- 州(47302)
- 院(45641)
- 经济学(45203)
- 财经大学(43304)
- 基金
- 项目(260859)
- 科学(206910)
- 研究(193306)
- 基金(189606)
- 家(163759)
- 国家(162355)
- 科学基金(141510)
- 社会(122595)
- 社会科(116179)
- 社会科学(116152)
- 省(103235)
- 基金项目(100906)
- 自然(91640)
- 自然科(89432)
- 自然科学(89414)
- 自然科学基金(87853)
- 教育(87461)
- 划(85326)
- 编号(78575)
- 资助(76707)
- 成果(62940)
- 重点(57767)
- 创(57597)
- 部(56766)
- 发(55791)
- 课题(53757)
- 创新(53095)
- 制(50850)
- 国家社会(50050)
- 科研(49033)
- 期刊
- 济(177527)
- 经济(177527)
- 研究(114160)
- 中国(76028)
- 管理(63776)
- 财(60835)
- 学报(56901)
- 农(56730)
- 科学(54179)
- 大学(44096)
- 学学(41572)
- 教育(40752)
- 农业(39212)
- 技术(35699)
- 融(34200)
- 金融(34200)
- 业经(31142)
- 财经(28879)
- 经济研究(26502)
- 经(24692)
- 问题(22510)
- 业(22284)
- 技术经济(20494)
- 科技(19926)
- 现代(18940)
- 理论(18205)
- 图书(17995)
- 财会(17848)
- 版(17718)
- 商业(17659)
共检索到576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明灿 徐明霞 张琳潇
文章梳理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资源配置、中介服务水平、知识共享能力和政府政策四种影响因素为着力点,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绩效的优化机制,即基于生态观的资源共享机制、基于协同观的服务共享机制、基于知识观的价值共创机制、基于政策观的系统演化机制,以此助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生态系统 绩效 优化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智敏 乔芳琦 陈翀
基于系统性思维,构建了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带来的总量和结构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的文化、资本和市场这三方面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要素通过促进新知识产生、推高交易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资本要素通过提升劳动力互补、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要素通过增大市场潜力、提高机会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研究结论为区域各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尤其为面临较大创新创业挑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晓娣 张小燕
以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要素→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开放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及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基础要素对作用机制有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分别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系统开放性对作用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锐 孙雨洁 孙彦玲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的新型组织形态,厘清其构成与运行机制是发挥其创新集聚作用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案例分析,揭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发展、建构逻辑、主体定位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发现:(1)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构呈现内外生态要素嵌套的特殊结构,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以嵌入式多层次的结构形式汇聚于系统动态循环中;(2)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水平与垂直网络交织的复杂形态,存在产业链条、产学研合作、服务链条等关联形态,主体之间通过价值链、信息链和创新链交织融合;(3)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表现出较为合理的网络同质性和网络开放性,在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等运行机制的交互作用下逐渐趋向动态平衡状态。
关键词:
人才 创新创业 生态系统 苏州工业园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秀娥 张宝文 秦鹤
笔者在解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三螺旋理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各司其职,还需要上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加强高校、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螺旋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秀娥 张宝文 秦鹤
笔者在解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三螺旋理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各司其职,还需要上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加强高校、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螺旋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高峰
开发学生的市场意识,形成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驱动力。为学生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大学成为创新创业的"梦想工场"。整合多方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地方本科院校因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办学模式多元等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城师范学院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金兰
当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我们经常说要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说出去以后要有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一个很重要的步子,高等教育在这其中的责任是非常大的。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人才培养理论,理念上要更新;第二个是路径设计,即应该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毅 杜朝运
大学创新创业存在供需结构错配现象,表现为大学创新创业脱离区域经济的发展;教师注重常规教学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升。建议教师要身体力行创办企业,构建学科交叉与互融递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大学生应立足创新提高创业质量,通过创业实现创新的商业价值;创新创业要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转变,成为国家创造扩散知识的中心和高效供给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和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新常态。创新创业和人才创新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更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人才创新研究成为当前高校的研究重点。姚远、冉玉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一书提出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以教育为载体,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各方主体的冲突与矛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漆尉琦 薛婧
本文以成都市创新创业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都市创新创业目前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从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以期构建成都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进一步营造成都的创新创业氛围。
关键词:
成都 创新创业 政产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戚湧 王昊义 王明阳
金融生态系统对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为实体经济"充血供能"起重要作用,而新创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金融"血液"的持续供给。以我国283个地级市为对象,基于"态、势、流"系统理念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资源论及战略适应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新创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2—2015年金融生态系统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生态系统、企业规模、企业成立年限和政府补贴变量都与新创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但新创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大于企业规模、大于企业成立年限、大于政府补贴。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波 漆萌 葛鑫月
基于耦合度模型与熵权法研究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程度,发现目前仅有北京市与广东省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其他地区处于磨合期、低耦合或耦合度差阶段。基于SC模型与雷达图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市76%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指标达到平均指标的115%~486%,成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基于耦合机制进行模型验证发现,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形成多维度交叉影响机制,存在着显明的“一头重一头轻”特征且与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北京市需对耦合度处于相对劣势的5个指标实施补短板策略。各地区培育当地独角兽企业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在于,促进独角兽企业产生与发展,不能只出台支持企业的政策,还需盯住并持续改善各项耦合指标,提高本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耦合等级与耦合程度。
关键词:
独角兽 创新生态系统 耦合 创新 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瑛 舒元 郑贵辉 刘攀 徐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源泉。创新创业需要教育的投入和研究的跟进,更需要服务的提升。创新创业需要良好生态系统的构建。"众创、众筹、众扶、众包"是构筑这一生态系统的着力点和发展源。"四众"并非是个割裂的概念,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个融合的闭环。唯有通过"创新—创业—产业"的全链条战略,方能够做到"创客—创业者—企业家—产业家"的全链条培育。如何进行全链条的培育,中大创新谷的启示是要把握和运用好政府、市场、企业三种力量,这将从源头上解决社会创新力的释放,又将为社会持续地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四众 生态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敏灵 王孝孝 毛蕊欣
创业生态系统是国家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通过文献梳理,结合系统论、生态理论和创新网络理论,深入剖析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及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而揭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六大运行机制:技术驱动机制、金融支持机制、孵化培养机制、政策引导机制、信号显示机制和市场牵引机制。最后,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策略,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