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6)
2023(9473)
2022(7763)
2021(7216)
2020(5870)
2019(13110)
2018(12937)
2017(23641)
2016(12860)
2015(13839)
2014(13985)
2013(13423)
2012(12484)
2011(11292)
2010(11481)
2009(10395)
2008(10081)
2007(9620)
2006(8339)
2005(7337)
作者
(37592)
(31503)
(30985)
(29487)
(19379)
(14883)
(14017)
(12185)
(11940)
(10996)
(10752)
(10496)
(10267)
(10084)
(9741)
(9673)
(9518)
(9203)
(9091)
(8785)
(8071)
(7707)
(7604)
(7127)
(7101)
(7073)
(6992)
(6753)
(6443)
(6342)
学科
(49464)
经济(49407)
管理(42696)
(38377)
(33955)
企业(33955)
方法(16319)
技术(15852)
中国(15506)
地方(15218)
(13571)
数学(12982)
业经(12868)
数学方法(12848)
(12674)
(12381)
(12116)
技术管理(11759)
(10816)
理论(9759)
(9183)
地方经济(9165)
银行(9142)
(9075)
金融(9067)
农业(8924)
(8855)
产业(8533)
(8195)
(8157)
机构
学院(176923)
大学(174573)
(68148)
管理(67354)
经济(66565)
研究(62610)
理学(57472)
理学院(56756)
管理学(55841)
管理学院(55478)
中国(46883)
科学(39897)
(37103)
(32527)
(31726)
(31144)
(29124)
研究所(29005)
中心(28414)
业大(26632)
财经(24637)
农业(24359)
(24266)
师范(23920)
(23758)
北京(22999)
(22902)
(22289)
技术(22138)
(21381)
基金
项目(122495)
科学(97436)
研究(90826)
基金(86384)
(76803)
国家(76149)
科学基金(64988)
社会(57350)
社会科(54311)
社会科学(54298)
(51443)
基金项目(45950)
(43017)
教育(42066)
自然(41017)
自然科(40097)
自然科学(40076)
自然科学基金(39384)
编号(36501)
资助(32839)
(31262)
成果(30081)
重点(28592)
创新(28290)
(27945)
课题(27213)
(25945)
国家社会(23636)
计划(23031)
(22907)
期刊
(80747)
经济(80747)
研究(52160)
中国(43919)
学报(29834)
(28598)
管理(28594)
科学(27459)
教育(26405)
(25279)
大学(22084)
学学(20796)
农业(19079)
技术(17450)
(15478)
金融(15478)
业经(14165)
经济研究(12590)
财经(11993)
科技(11924)
(10552)
(10474)
问题(9969)
技术经济(9175)
(8991)
论坛(8991)
(8737)
职业(8700)
图书(8441)
(8183)
共检索到273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荒  聂锐  
本文论述了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相关原则及各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构筑了区域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框架模型,即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两个层次、六个子系统。最后提出了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忠泰  
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不仅在创新要素构成的层次与边界,而且在创新活动的功能与定位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两者又在诸多方面存在一致性联系和互融互动性的联系。从而决定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协调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效益最大化原则等。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余以胜  刘芷欣  
面对区域创新体系内知识资源结构特点以及新的知识需求,传统知识创新主体需要从原先多个企业内部的、孤立的、分散的信息处理系统转化为产业、机构、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协同集成化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本文提出了从知识资源库、综合技术平台和机构重组三个方面建立跨企业、跨机构的知识资源组织体系,同时论述了面向区域创新体系创新系统的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慧超  
一、区域创新与科技中介组织的内在联系(一)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要素区域创新体系是自1987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体系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一个新的创新体系。它的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华峰  朱兴丰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上的发展和延伸,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创新源和知识库,是从事创新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开发与传播的主体。为此,地方高校应该在以知识为主要创新资源的开发中,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理顺自身内部科研管理机制等途径,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艳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从东向西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这表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强劲程度成正相关。显然,这里的“创新”指的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创新,而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邦英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网络,它能通过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使区域内部形成高效率的协同效应,推动区域系统向高效率的创新网络演进,从而吸引区域外的经济资源在本区域内聚集、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的全面发展。作者认为,通过推进产业集群来构建西部区域创新体系,是促进西部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战略选择,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1)加强产业集群主体建设,借助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或者遵循共同的技术模范来形成区域创新网络;(2)完善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系与运行机制,促进主体内部、主体之间以及中介机构之间信息高效流动,合理配置资源;(3)加强集群软硬环境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雯斐  王晓鸿  
区域创新能够带动某一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从对影响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因素的分析着手,结合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现状,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孔凡萍  贾永飞  
本文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入手,从实现创新转型的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研究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等四种创新模式,从核心主体、支撑体系、关键保障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等四个层面构建支撑全产业链的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关于加快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陆大道  
我国新区新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不断上新台阶的支柱。新区新城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是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要加强各类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组织各种功能空间、相应的决策和运作的人员群体空间,建设相应的各种类型平台,成为彼此互动与交流的具有竞争力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成为多层次、多领域、多范畴的彼此相互链接的创新"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省贵  顾新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包括了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建设、要素流转建设和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光州  赵立龙  熊磊  
文章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是以知识为对象,以利于创新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就是要加速体系内知识流转、应用,实现区域内行为各主体的知识共享,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并总结了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知识管理的几点具体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耀辉  何小钢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质是在尊重和承认不同区域之间禀赋差异、发展差别的基础上,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断探求各区域之间发展的相对平衡与动态协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明磊  刘秉镰  
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是面向国家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格局,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基于地区间经济联系和国家经济战略布局,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域范围内引入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并有效协调、协同、整合各地区创新系统及其发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结构框架可以表达为要素、空间与环境、子系统组成的三维矩阵。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地区间创新功能的合理定位与创新战略匹配;共同利益机制的形成;从区域一体化出发的创新政策体系与政府行为;创新绩效评估与考评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实现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进经济和要素的集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鹏  侯建国  邵玉昆  严会超  
粤桂琼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配置尚显滞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粤桂琼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深化科技合作对策措施包括:三地政府建构协调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行业联盟;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体系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