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4)
- 2023(10966)
- 2022(9010)
- 2021(8214)
- 2020(6705)
- 2019(15082)
- 2018(14822)
- 2017(26649)
- 2016(14551)
- 2015(16094)
- 2014(16120)
- 2013(15568)
- 2012(14528)
- 2011(13182)
- 2010(13253)
- 2009(12009)
- 2008(11659)
- 2007(10999)
- 2006(9653)
- 2005(8298)
- 学科
- 济(55829)
- 经济(55773)
- 管理(44049)
- 业(39408)
- 企(33063)
- 企业(33063)
- 方法(20096)
- 中国(17639)
- 技术(16873)
- 数学(16776)
- 地方(16732)
- 数学方法(16576)
- 农(16370)
- 学(14288)
- 业经(13650)
- 技术管理(11960)
- 制(11779)
- 财(11775)
- 农业(10963)
- 理论(10845)
- 环境(9584)
- 融(9455)
- 金融(9447)
- 银(9399)
- 地方经济(9361)
- 银行(9347)
- 教育(9307)
- 体(9284)
- 行(9087)
- 和(9083)
- 机构
- 学院(203988)
- 大学(203070)
- 济(76641)
- 研究(75591)
- 经济(74796)
- 管理(74330)
- 理学(63362)
- 理学院(62527)
- 管理学(61262)
- 管理学院(60879)
- 中国(55390)
- 科学(50264)
- 京(44576)
- 农(42721)
- 所(39516)
- 研究所(36235)
- 业大(35089)
- 中心(34243)
- 财(34192)
- 农业(33909)
- 江(33888)
- 范(28518)
- 院(28294)
- 师范(28062)
- 北京(27682)
- 技术(26781)
- 州(26392)
- 省(26199)
- 财经(26193)
- 经(23770)
- 基金
- 项目(143113)
- 科学(112308)
- 研究(102746)
- 基金(100288)
- 家(91017)
- 国家(90225)
- 科学基金(75707)
- 社会(63487)
- 省(60023)
- 社会科(60005)
- 社会科学(59992)
- 基金项目(53304)
- 划(50699)
- 自然(49629)
- 自然科(48482)
- 自然科学(48459)
- 教育(47984)
- 自然科学基金(47625)
- 编号(40942)
- 资助(38955)
- 创(35322)
- 重点(33626)
- 成果(33394)
- 发(32603)
- 创新(32111)
- 课题(31115)
- 部(29997)
- 计划(28505)
- 科研(27268)
- 业(26594)
共检索到317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
本文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由来与内涵,对为什么要建立区域创新体系这一问题从区域创新治理、区域专业化、区域专有因素,创新的核心边缘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我国的意义。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 专业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和东 冯博涵
本文收集1999—2016年30个省市发明授权、技术市场成交额及空间关联相关数据,运用网络分析法及QAP方法分析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特征指标、创新功能板块、空间溢出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区域创新空间关联较多、紧密度偏低、稳健性较高,溢出存在门槛效应;②区域创新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创新板块,分别为净溢出、经纪人、净受益与主受益板块;③区域创新溢出有较明显的梯度特征,第一板块为创新动力源,将创新动能传给第二板块;第二板块发挥纽带作用,将动能传递给第三、四板块;第四板块又将动能传到第三板块;④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既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又有"孔雀东南飞"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研发经费、地理距离、外商直接投资是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空间关联 网络分析 QAP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太祥 王腾 张朝辉
[目的]从农户、企业和政府3个维度入手,系统分析农田残膜回收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农田残膜回收体系的建立与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借鉴。[方法]文章运用模糊集理论与决策实验分析法定量考察农田残膜回收体系构建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关键因素进行有效识别。[结果]政府和农户对残膜回收体系建设具有较为长期的影响,是影响农田残膜回收体系建设的原因因素;企业对残膜回收体系的建设起直接作用,是结果因素;农户的残膜回收收益、企业的净收益预期、回收物流体系、技术创新能力、政府的技术支持、税收优惠及补贴政策是影响农田残膜回收体系建设的6个最关键因素,其中技术支持、税收优惠及补贴对体系中其他因素产生重要影响。[结论]要高度重视农户对农田残膜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要制定出有效的补贴制度激励农户参与体系建设;政府对残膜回收机械研发投入及残膜加工企业的技术支持对残膜回收体系建设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卢东
领导者需要通过集中员工的注意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来维持创新,并确保创新是有趣且容易参与其中的。从商业角度来看,"创新"的定义为实施创意以带来新的商业价值。"连续创新"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企业中不断进行的创新,而不是孤注一掷以求一劳永逸的创新。显然,创新是相对容易达成的,而连续创新正是很多团队遇到的困境,在创新举措刚开始执行时势头强劲,但在随后的一两年后就逐渐消失。虽然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团队任务优
关键词:
连续创新 创新动力 创新举措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石善冲 ,韩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大进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农
当前,青海省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手段。但是我们也看到青海省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农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当前青海省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关键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了目前工作应该强调的重点,最后就改善农牧业信息服务的需求状况、丰富和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完善农牧业信息服务组织、加强管理及完善机制等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光州 赵立龙 熊磊
文章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是以知识为对象,以利于创新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就是要加速体系内知识流转、应用,实现区域内行为各主体的知识共享,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并总结了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知识管理的几点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创新体系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力
本文通过对中美远程教育体系中三个关键因素的比较,包括教育资源传输系统、课程设计技术和课程设计理论,介绍了美国在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研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以期为中国远程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引发一些思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夏明 夏一鸣 李汉铃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模型包括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战略设计需定位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系统设计可以从地理维、产业维、要素维、时间维和政策维等方面构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琪
"中部崛起"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障碍,提出了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中部 战略思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当前,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它既要努力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又要充分认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寻找突破点,抓住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办好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高校面临的现实命题。同济大学一直坚持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的理念,也对学校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学校积极倡导主动融入社会、服务地方,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做出贡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官法 魏艳 陈一静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导向,建立符合本地区价值观念、制度框架、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有力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又从组织结构、功能结构、技术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河南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林生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 创新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颖 刘志国 唐启群
隐性知识共享可以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区域应该根据隐性知识的特点,通过普及隐性知识的理念和知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建立知识联盟、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内的隐性知识共享。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